以下为《6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6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学目标
1.认识“钝、仅”等12个生字,会写“笨、钝”等15个字,正确读写“恐龙、笨重”等14个词语。
2.默读课文,写下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体会课文中词句表达的准确性,能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1.阅读过程中,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2.体会课文中词句表达的准确性,能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膨”为后鼻音;“钝、吨、仅、崭”读前鼻音,其中“崭”又读翘舌音;“辟”读“pì”,不要读成“bì”。“末”与“未”容易混淆,利用说文解字区分;“隧”字的笔画比较多,重点指导书写。
2.阅读理解
理解“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去读书、去学习,在读中质疑,在读中解疑,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细心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性。
3.语言运用
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感知、理解、积累、运用等语言实践的过程中,都以学生为主体,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有序地展开。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钝、仅”等12个生字,会写“笨、钝”等15个字,正确读写“恐龙、笨重”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导入新课,了解恐龙
1.导入新课,引起联想。
(1)师导入: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新朋友。(板书:恐龙)
(2)师引导联想:看到“恐龙”这个词,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形象?请用一个词语概括。
预设:高大、凶猛、笨拙。
2.交流资料,了解恐龙。
(1)师引导:关于恐龙,你们了解多少呢?现在请大家交流课前查阅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2)师指名交流。
(3)课件出示查找到的恐龙图片及文字资料。
(4)生小声读资料,提取信息。
3.设置疑问,引出课题。
(1)师设疑:从大家的交流中,我们知道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谁会想到这种庞然大物竟然很可能与小巧玲珑的鸟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2)课件出示鸟儿飞翔图片。
(3)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飞向蓝天的恐龙》。(板书课题)
4.读题质疑。
(1)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2)预设: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飞向蓝天的恐龙和地上行走的恐龙一样吗?……
【设计意图】从课前查找到的相关恐龙资料入手,结合学生对恐龙已有的了解,启发谈话,丰富学生的认知,在交流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体验,相机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读题之后,启发学生质疑,实现向课文内容的自然过渡。
板块二 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1)师述: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遇到难读的字、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也可以向同学请教,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预习。
(1)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①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字。
②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膨”为后鼻音;“钝、仅、衍、吨、崭”是前鼻音,其中“崭”又读翘舌音;“辟”读“pì”,不要读成“bì”。
③生开火车认读。
(2)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①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②生自由认读。
③师指名认读,并引导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形的?
④生交流。
示例1:可以用形近字识字法来记忆。钝—吨;翼—冀;膨—澎;末—未;毫—豪;颅—硕。
示例2:说文解字分辨“末”与“未”。
课件出示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教学中要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特别是网络,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丰富知识,以自主学习唤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用智慧的眼光去观察与发现,开启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
2.反复诵读,自主阅读。
恐龙演变成鸟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理清恐龙的演变步骤,在反复诵读中学习科学的推理想象与生动有序的表述,并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
3.体会语言,学以致用。
类文链接这篇科普课文语言生动,特别是用词十分准确。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进行细心体会,感悟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对比写法的好处,并让学生仿写一个句子,达到从学习过渡到学会运用的目的。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6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