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12 在天晴了的时候 名师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12 在天晴了的时候
【课前解析】
关注诗人:戴望舒(1905年—1950年)原名戴某某,又名戴某某,浙江杭县(今杭州余某某)人。他是中国现代诗坛上负有盛名的“雨巷诗人”,诗歌和诗论极富个性,虽然总量不多,却“以少胜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是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歌代表人物,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雨巷》 《狱中题壁》 《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诗篇,堪称中国新诗的杰作。
关注诗韵:诗人观察细致独特,想象富有诗性,赋予文字一种宁静而不乏灵动的美感。全某某“ou”韵,但不生硬,不是为了凑韵而选字,韵与自然景物、诗人情感、诗歌节奏和谐相融。诗人借助跳跃的节奏和音韵的变化,将亲近自然的愉悦表现得淋漓尽致。
关注自主学习:本课教学应该体现对精读课文所学知识及技能的综合运用,要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
【教学目标】
认识“炫、垢”等7个生字。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自主阅读诗歌,说出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
能自主阅读诗歌,说出阅读感受。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自主练某某,读出韵味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走过雨过天晴的小路吗?今天,我们跟随著名的“雨巷”诗人戴望舒,走进《天晴了的时候》。
板书(天晴了的时候)
出示课件1:
2.教师引导: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我们借助以前学过的方法自己完成学习任务。先来看看课本上的自读要求,你都了解到了什么呢?
出示课件2:
3.学生交流。
预设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预设2:可以结合自己喜欢的诗句,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预设3:建议有兴趣的同学用诗歌的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后天晴的景象。
4.教师提示:我们发现,自读要求分为三方面的内容,我们根据前几节课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出示课件3:
5.学生自由朗读。
6.小组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7.教师检验学习成果:同学们根据之前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学习,认真读诗,我们检验一下这些容易读错的字,你都掌握了吗?
出示课件4:
(1)学生朗读。
(2)教师相机提示:注意读准翘舌音“赤、涉”,读准易某某“怯(qiè)”“曝(pù)”。
8.小组内互相读诗,读正确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9.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1)教师提示:你有过和诗人一样的生活体验吗?结合体验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指名朗读,学生互评。
(3)师生齐读。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经掌握的自主识字和朗读现代诗歌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自主感悟,互动交流
1.教师提示:雨过天晴时走在小径上,那种轻松愉悦的心情,在你们的朗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一起再到小径中去走走,结合之前学习的阅读诗歌的方法,去体会,去感受。
出示课件5:
2.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3.小组交流,分享感受。
4.教师提示:大家通过自主学习,相信都有了自己的感受,我们结合自己喜欢的诗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吧。
出示课件6:
预设1:“给雨润过的泥路,一定是凉爽又温柔”,走在那里心情特别愉悦,连身边的小草都是干净,清新的。
预设2:走在这样凉爽又温柔的小路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我想说:“好轻松啊!”
预设3:小草泛着新绿,仿佛在说:“我换上了新亮的衣服,我又长高了……”
5.过渡:雨后初晴是这样得清新、干净,我们还看到了什么呢?
出示课件7:
预设1:我特别喜欢“不再胆怯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景象写出来。
五、板书设计
在天晴了的时候
热爱自然 亲近自然
【课后反思】
略读课是对精读课所学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可借助课前学习提示,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自主感悟交流。教师在巡视了解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梳理方法,走进生活,尝试诗意的表达。诗歌是浪漫的,生活因为有了诗歌而更加浪漫。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逐句讲解和分析,也没有对诗歌进行过度拓展,而是贴近了儿童的鉴赏水平,保护了儿童的浪漫表达。儿童本就是天生的诗人,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最后的“写诗”环节,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创作的平台,为综合性学习中尝试写现代诗做好准备。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12 在天晴了的时候 名师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