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附件2校企合作部分模式》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校企合作模式
一、校企合作
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学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抓好教育质量,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
二、合作办学
企业以设备、场地、技术、师资、资金等多种形式注入学校,合作班级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共同推进教学改革、共同承担教学及实习实训任务,并对学生的学习、技能进行共同考核,考核合格后直接进企业就业。
三、产学研合作
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包括高校和企业自主联合科技攻关与人才培养;共建研究中心、研究所和实验室;建立科技园区,实施科学研究与成果孵化;建立基金会,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基金;吸纳***和社会资金成立学校董事会,建立高校高科技企业;高校与地区实行全方位合作等。
四、定向培养
学院根据企业需要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经企业考核合格,可按合同上岗就业。学校以企业用人协议为依据,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组织人才培养工作,实现产销链接,对口培养。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学校可根据企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充分发挥企业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同时让企业参与制订人才规格、课程设置、评估考核标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感受企业文化,确保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同步。
五、3+1模式
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学校和合作的企业共同制定出人才培养计划,签订合作协议,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进行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两种不同环境及其教育资源,有计划地采用校内课堂教学与校外参加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六、工学结合培养
将学校资源和企业环境做到统一,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进而实现对学生发展的促进和对学生就业的基本保障。
七、共同研发项目
学校企业本着集成有用资源,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生产力,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在实践中培养高科技人才,促进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共同进步为目标,一致同意在优势互补、平等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全面的新型校企合作关系。
八、企业引入
***提供场地及其他各种服务,将企业引入学校,建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岗位。通过合作,企业得到了学校在厂房、技术及技术工人等方面的支持,降低了生产成本,而学校获得了学生顶岗实习、教师参与技术开发等机会,取得了生产与教学双赢的效果。
九、设备共享
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提供设备,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进行生产的同时,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岗位。实现了校企资源的互补和共享,使双方的设备兼具教学和生产功能,大大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十、技术推广
由企业提供先进的生产设备(企业产品),***教师为主体针对本院学生及社会人员开展的新设备、新技术应用培训。通过这种合作,学生获得了最新的技术培训,掌握了先进设备的操作技能,而企业则达到了发展潜在客户的目的。
十一、岗位承包
学院承接企业生产流程外包业务,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支持下开展生产活动,教师成为生产过程中的技术与管理人员,学生交替进行顶岗工作。通过这种合作,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人力成本,***的师生都得到了真实生产的锻炼。
十二、校企共训
将企业的内训机构引***,学院免费提供场地和设备,双方共同组建“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业优秀管理者或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促进校企双方互聘,企业工程师走进学校给学生授课,同时学校教师给企业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通过校企双方的互聘,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技能训练的过程,既是提高专业技能的过程,也为企业生产产品、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既解决了实训材料费紧缺的矛盾,又练就了学生过硬的本领,通过合作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学校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
继续教育与对外***
2020年6月4日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附件2校企合作部分模式》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