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模范范文)训练有法,目标方某某(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训练有法,目标方某某
——以“提高阅读速度”为例谈阅读策略教学
韩某某
阅读策略是个全新的单元,无论从编排体例还是从教学目的,都较普通阅读单元有极大的区别,因此,教学时,无论从课堂形式还是从教学方法,都要有别于普通阅读单元。例如,普通阅读单元一般要求学生预习在先,但阅读策略单元就不建议学生预习,学生最好是第一次读课文,以便如实反映真实的阅读情况。再例如,阅读策略单元的识字写字教学也要跟普通单元不一样,建议不要随文识字,避免打扰阅读的流畅性和整体性等。现以五年级上册“提高阅读的速度”为例,谈谈阅读策略单元教学时可以采用的方法。
基于三、四年级阅读策略单元以及中年级默读的基础,五年级上册编排了“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编排这个单元,是基于学生的生活需要: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课内外的阅读量也逐渐增大,阅读材料种类也不断丰富,因此,提高阅读速度、改进阅读方法,就尤为重要。学习这一单元,教师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提高阅读速度。什么是“提高阅读速度”?“提高阅读速度”是否就是“速读”。不,我们一定要知道,提高阅读速度≠速读。“提高阅读速度”是在学生原有阅读基础上提高阅读速度,重在关注和指导学生的阅读过程,强化学生阅读时的“速度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提升阅读速度的一般方法,而不是学习“速读法”。这里要强调的是:提高阅读速度与阅读理解的要求是同步的,没有同步的理解,再快的阅读速度都没有意义,因此,提高阅读速度,绝对不要以牺牲阅读理解为代价。课堂教学时,要围绕“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内容”两个重点目标完成教学。
本单元共编排了《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冀中的地道战》四篇课文,四篇课文均为精读课,课题下均有“学习提示”,明确提出本课所承担的提高阅读速度的训练重点和方法,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借助阅读提示,落实训练重点和方法,大体可采用以下流程:第一步,引导学生关注学习提示,明确本课训练重点;第二步:在阅读中有意识地运用方法,同时记录自己的阅读时间;第三步,阅读完毕,老师出简单测试题测试,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第四步,谈阅读感受;第五步,运用学习到的方法再次阅读,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但每篇课文又是不一样的,课文训练的重点又是不一样的,训练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具体到每一课中,可以这样进行。
一、阅读期待需激发,记录时间讲方法。
《搭石》是单元的入门课,要求“用较快的速度,记下所有的时间。读的时候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字词不要停下来,不要回读”。“集中注意力”是基本的阅读习惯,指的是阅读时不分心、不走神,能够抵抗来自于周边环境和自己内心的干扰。“回读”是指目光重新扫视前面读过的文字,学生遇到不懂的词句往往会回读,回读的次数越多,阅读的速度就越慢,因此,“不回读”是提高阅读速度的基本策略。《搭石》从最基本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入手,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遇到不影响内容理解的词语,不要停留太久,不要回读。
作为单元的开门课,上课时,首先要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关注阅读速度。例如,可以先组织学生开展“两人共读一页书”的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不同的人阅读速度是不同的,从而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期待。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期待后,可以带着学生分成这样的几步走:
第一步,阅读课文,学生用计时器记下阅读时间。这一单元,记录时间很重要,第一节课上,一定要明确告诉学生记录时间要注意的方面,如果课堂上忘记告诉学生记录时间的方法,整个教学可能就不好把控,有的学生会以游戏的心理,不到30秒就说“我读完了”,不顾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最后没有办法交流;或者学生的汇报太过频繁,一会儿有学生汇报自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高阅读速度,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表示懂得了方法就能运用自如。学习了阅读策略,更需要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不断练习,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有意识地运用阅读策略。本学期,“快乐读书吧”推荐的是阅读民间故事,故事内容难度不大,但篇幅较长,因此,要提醒学生,阅读这些书目时需要提高阅读速度,要有意识地运用本单元学习的阅读策略,以落实“学习在课内,运用在课外”,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阅读策略单元是一个全新的单元,面对这一单元,教师要积极研读教材和教参,准确把握教材编排意图,引导学生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同时,从预测、提问、提高阅读的速度、有目的地阅读等方面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成为一个积极的阅读者。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模范范文)训练有法,目标方某某(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