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小学“习性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经验交流》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小学“习性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经验交流
党的十九大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从娃娃抓起。
山.中小学作为典型的城乡结合学校,生源复杂,学生家庭条件参差不齐,孩子的父母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学生从小受所处环境的影响和所受教育的局限性,学生综合素质不高,特别是在习惯和性格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习惯不良、日常文明行为缺乏规范等。这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对学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荀子说: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基于此,我们进行了小学“习性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试图探索出实施习性教育校本课程的有效策略与途径,积累了一些经验。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以2012年XX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小学生好习惯培养的行动研究》为起点,自主研究开发“习性教育”校本课程,进行师资培训,取得社会支持。
其一,根据习性教育理念体系和目标体系,组织教师编写了《习性教育》《天地格》《书法》《合唱》等系列校本课程,促进习性教育工作的系统化。其中,《习性教育》校本课程由学校老师自主研发,每周上一节习性课,由专职的习性课教师任教,习性课教师任教要做到有备课、有教案、有反思。
其二,利用社团建设平台,全面丰富课程体系。面向全校学生设置了管乐、弦乐、合唱、版画、书法、水墨画、儿童画、围棋、健美操、篮球、小主持礼仪队等60多个社团,从学生心理特征、认知特征、兴趣爱好、优势特长等方面设置相应的活动项目,做到项项有成果、班班有特色、人人学艺术,以特色活动促进学生各方面良好习性的养成。
其三,培养“习性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需要的师资。制定教师培训计划,通过理论学习、课程开发及教学实践,整体培养“习性教育”师资。
其四,家校合作,环境熏陶。召开学生家长会,进行家长培训,促进家长认识和理解“习性教育”,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引导家长养成良好的习性,做好榜样示范作用,言传身教,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并引领家长多带孩子参加实践活动和节庆活动,在孩子在特定的环境中得到熏陶和教育。
校本课程体系建设
1.构建了“习性教育”课程体系
一方面结合基础课程渗透习性教育内容,另一方面融合基础课程,开发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基本构建起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个性课程三大模块的“习性教育”课程体系(见下图)。目前共开设了木艺、京剧、围棋、国画、管乐、创客、动漫、乒乓、篮球、足球等50多门校本课程,编写了十余本习性校本教材。
? 基础课程
基础课程是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即将国家和地方课程与“习性教育”培养目标相结合,通过全学科、全方位的渗透(每门课程都形成相应的阶段培养、课堂常规和课外活动、教师习性示范要求等),让学生在国家与地方课程学习中,养成良好习性。
? 拓展课程
拓展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必修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完善和补充,旨在普遍达成学生天性的满足。学校共开设节庆类课程、假日类课程、实践类课程、《习性》课程四大类拓展课程,通过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和家庭教育环境对学生进行熏陶,促进学生良好习性的养成。以《习性教育》校本课程为例,习性教育以一日歌为主线,对不同年级设置不同要求,从学生进校、早读、上课、集合、升旗、做操、课间、卫生间、放学、回家十个时段培养学生文明礼仪等习性,实现学生习性螺旋上升。在课程实施上,包括心语放送、故事屋、寻宝乐园、智慧小锦囊、行动大本营、心语小贴士六个环节。课后,教师针对当堂课的主题布置习性作业,指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与评比活动中频传捷报,屡获佳绩,共有175人次获奖,其中市级奖励31人次,区级奖励144人次;教育质量连续两年在全区名列前茅。学校获2017年XX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先后被评为“友善用脑示范校学校”、“XX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其三,习性教育成果获得上级部门、教育同行的一致好评。“习性教育”成效获国家督学廖秀梅充分肯定:效果显著,值得总结推广。同时,向兄弟学校输出“习性教育”课程,目***小学、**_*小学和**_*的10余所学校形成合作关系,积极输出“习性教育”理念及课程,对课程实施进行研究总结,分享好经验以求共同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成效。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小学“习性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经验交流》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