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知识点

本文由用户“jatqiqpl”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12-13 19:08:13 举报文档

以下为《伦理学知识点》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伦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 什么是伦理学

伦理学的研究对象:道德现象(主流思想)

①善,伦理学是关于善于恶的学问。

②人生理想,人生幸福,伦理学是人生理想之学,是达到幸福的学问。

③人类道德行为或道德原则和规范。

道德现象:

道德活动现象:道德评价,道德教育,道德修养

道德意识现象:具有善恶价值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

道德规范现象:评价和指导人们的行为准则

道德的含义: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意识现象,由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以善恶为标准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自我身心之间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道德调整手段。)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的科学理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社会经济基础出发考察社会道德现象,科学地揭示道德的起源本质结构功能和发展变化规律。论证共产主义道德的原则和规范。指出培养共产主义新人的途径,它的形成和发展。同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和共产主义运动密切联系是无产阶级的道德理论。

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区别:

道德的特殊性与法律相比较。

①起源时间不同。②调整手段不同。③适用范围不同。④表现形式不同。

⑤体现内容不同。⑥产生主体不同。⑦引领层次不同。⑧判断标准不同。

法治社会还需要道德吗?

需要,法律只能惩罚罪恶,道德能引领高尚。

伦理学研究的方法和类型(这是伦理学的一个基本的实践和理论问题。)

①规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应用伦理学)

②非规范伦理学(描述伦理学、元伦理学)

规范伦理学含义:

通过探讨善于恶正当与不正当应该与不应该之间的界限与标准,论证道德的价值。制定道德的规范以指导和约束人们的生活实践。

传统伦理学的主流是规范伦理学。

规范伦理学三理.大论:

①功利论(效果论)

含义:是指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说。

代表人物:边某某 穆勒 中国墨子

特点:强调道德评价的标准在于效果。

②道义论(动机论、义务论)

涵义:只以动机和道德要求作为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说。

特点:强调道德评价标准不是后果,而是动机与道德要求。

代表人物:康德、黑格尔、孔孟

③美德论

涵义:又称德性论,主要研究的是做人应该具备的美好品德。

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 中国儒家学说

应用伦理学:以规范伦理学的原理为依据,主要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伦理学的基本问题:道德与利益的问题,善恶问题。

第二章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概要

1、西周伦理思想的代表人物:周某某

特点:是一个道德与宗教政治融合一体的思想体系。

内容:出发点天命论。落脚点,维护宗法等级秩序。道德规范,孝恭信惠。道德目标:修德酬天,敬XX民。

意义:标志着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诞生。

孔子

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仁”。“礼”是“仁”的外在表现形式。

3、“仁”的含义:爱人之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退,尊重人。进,帮助人。

①“仁”的要求:爱人之人,恶不仁之人。

孔子思想来源:老子道家学说,周的礼制思想。

②爱有差等。

③惠而不费。(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帮助人。)

人有私欲,满足自己的欲望,不要太贪婪。

④仁且忍。(该仁慈是仁慈,该狠心时狠心,真正的爱要严格。中庸之道。)

⑤其恕乎,宽恕乎

4、礼的规范:孝悌忠恕恭,敬宽敏惠直。

5、最高境界:中庸,不偏不倚,中正平和。

6、君子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7、如何达致“仁”?

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由己。(西方四德,智慧,勇敢,节制(自我修身。),正义。)

8、“仁”在治国理政上的要求:

主张以德治国反对以力治国。爱民思想,养民富民教民安民。

7、孔子通过什么方式实现仁政思想?

通过教师济世天下平。

8、面对乱世孔子的人生态度:

讲责任,讲担当,积极入世。孔子批评:欲洁其身,背弃大轮,背弃社会责任。

9、面对义利,孔子选择幸福观:

贵义轻利,君子喻某某,小人喻某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否认物质利益的重要性。)

10、孔子对待鬼神的态度:

回避,(未知生,焉知死。)敬畏(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谨慎。(子不语怪力乱神。)

11、孔子追求的至高人生境界是什么?

心灵的自由,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吾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子

1、孟子的伦理思想:

仁义论:义是指公正合理应当做的,发自内心的一种道德认识和情感。(义利观,舍生取义。)

性善论,仁义礼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仁政论。根本是君心正。(德治)

民贵论。民为贵君为轻。

教化论。强调道德教化。

荀子

1、荀子的伦理思想。

人性恶。(主张通过后天的礼仪教化)

墨子

1、墨家伦理思想。

兼爱。(节用,非攻,非命,非乐,尚贤,尚同,明某某,节丧,天忠)

老子

1、老子伦理思想主张:

根本原则:尊道XX “道”是核心,道生万物,产生物是善,德是道 在万事万物的驻留。

最高准则:无为不争

最高境界:绝仁弃义

社理.会想:小国寡民

庄子

1、庄子伦理思想的重心:人生论

伦理思想。

①淡泊名利。

②看透生死。

③崇尚个人的自由,主张通过逍遥游达到主体本身的绝对自由。(达到的方法。齐万物的相对主义方法。心斋。)

儒家入世,(社会责任担当。)道家出世。(保全自身。)

法家

1、法家的伦理思想:主张务法不务德

董仲舒(唯心主义哲学家)

董仲舒神学伦理思想体系。

①独尊儒术:以儒家为基础为主线。

②天人感应:道德出于天天意不可违。

③三纲XX: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XX:仁、义、礼、智、信

(董仲舒的仁是爱他人,不是爱自己。)

④性三品说: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

2、主要特色: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引入阴阳五行理论。议造了儒家。

王某某

1、东汉王某某伦理思想体系。

自然无为。(道家特质。不同于老庄黄老,道教)

①天气核心的本体论。

②有善有恶的人性论。

③皆在命时的福祸观。

④礼义至重的德治观。

⑤生死自然的生命观。

⑥厚养薄葬的赡养观。

⑦反对神化的儒学观。

魏晋时期的玄学

1、玄:等于道,本体,规律

2、特点:以综合道家和儒家思想学说为主的哲学思潮。

宋明时期的理学

1、“理”的含义:是最高存在,是世界的本原,也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无所不在,不生不灭。

2、王守仁思想:

①心即理(无心自然无理。不是说这个事情没有进入你的心,就是不存在,而是指这个事情没有进入你的心的话,是没有意义的。)

②知行合一(认识和实践相一致。知和行过程的统一。是一个同一的过程,知行是一体两面。)

③致良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3、理学与反理学的斗争。

义,利。理,欲。

明代中叶至清初的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①对三纲的突破。

②队里学的理欲观的批判。

③修养论中的新说。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

1、人与国家整体观念。人与人。人与自然天人合一。自己身心自己修养。

2、西方传统伦理思想发展的三阶段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以人生意义为中心

中世纪时期——以人神关系为基调

近代资本主义时期——以人本传统为脉络

第三章 西方伦理思想

中国孔子与西方的苏格拉底,中西伦理学的先河。

阶段:

神话传说中的伦理思想(勇敢,智慧,忍耐。),自然哲学家的首次思考(对《荷马史诗》的伦理批判。探索自然的构成万物有灵。)。智者人文思想的兴起(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

苏格拉底

1、苏格拉底伦理思想:

认识你自己(教育的过程是自我发现的过程,了解自己。你自己指的是人类。)

美德即知识(知识是关于美德的知识。)

苏格拉底进行伦理思辨的方法是助产术。(好处是越辩越明弊端是耗时。)

柏拉图

1、柏拉图伦理思想:

①法律的至高无上。(人民之间的和平与善意。提出限制王权的分权思想。一个国家的统治者不是哲学家,而且在脚短的时间内又没有好的方法把统治者变成哲学家,那就用法治。)

②灵魂来源问题,灵魂不灭。节制就是一个熵减的过程。

勇敢正义(城邦正义,个人正义。)理智,激情,节制。

③知识来源问题,无知无法,探索。有知无需探索。

国家观:国家是扩大了的个人个人是缩小了的国家。

理念

1、概念:理念就是概念,本质。

2、柏拉图认为一切事物来自于理念的世界。理念的世界最高存在是善。现实的世界最高需要是正义。

3、柏拉图认为灵魂产生于理念又回归与理念,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不能脱离肉体而存在,肉体不存在则灵魂不存在。

西方四元德:智慧、勇敢、节制、正义

亚里士多德

1、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美德论代表人物。)

灵魂现世说:认为概念与物体不可分。灵魂不能脱离肉体而存在,肉体不存在则灵魂不存在。

中道学说=中国的中庸(每种德行都是两个极端之间的中道,而每个极端都是一种罪恶。)

灵魂构成说(情感,能力,品质-德性。)

德行分类说(理智德性。知识本领。伦理德性。风俗习惯。)

幸福美德说(幸福就是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

友爱与正义。(友爱越深伤害越重越不正义。)

产生爱的因素:善,快乐,对另一个人的用处。

正义:

总体的正义:是维护共同利益的,通过维护法律来维护公民的共同利益,所以手法就是总体的正义的行为。

具体的正义:是每个人的具体的应得的利益,具体的不正义是对另一个人应得利益的损害。

希腊化罗马时期的伦理思想:以灵魂安宁为主要目标。小苏格拉底派。(快乐主义,德性主义,怀疑主义,新柏拉图主义。)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

身体的无痛苦,灵魂的无纷扰。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快乐,快乐就是人生最高的善。

德性主义:

涵义:德性是生活的最高目的,是至高无上的善。

犬儒学派的德性主义。主张(善恶绝对对立,追求自足避世绝欲。按自然律令生活,不动心就是幸福。)

斯托拉亚学派的德性主义。主张(主张人人平等,世界主义。)

怀疑主义:

①否认现象真实性和我们关于现象所做出的判断。

②否认事物有美或丑,公正或不公正的性质。

③为避免独断不做判断,保持沉默,从而保持心灵的安宁。

新柏拉图主义

对柏拉图理念做了神秘主义发挥。(主要作用,继承理念世界地造神的世界。)

中世纪伦理思想:基于人神关系而产生的契约精神

基督教的功与过。:

①基督教感化日耳曼民族保存了希腊罗马文献。他在某种意义上,防止了日耳曼民族破坏文明。保留了希腊罗马的文明火种。

②基于人神关系而产生的契约精神。

③人神之约的典范。

“约”的意义:

既是一种法律和文化,也是一种社会伦理

“约”的普遍存在,意味着即使没有强有力的政府和王权的存在,人们基于他们的“约”也不会彼此攻击。

遵守法律,不仅仅是个人的功利目的需要,更是作为一个人的一种道德担当,是一种道德的责任。

摩西十诫:

西方伦理史上的“黄金定律”,奠定了基督教基础,是西方文明核心的道德观。

是“约”的重要代表。

奥古斯丁(教父伦理思想最大代表人物)

①人生目的是追随上帝。

②上帝是至善。人只是善,恶是不完满的。

③自由意志可为善恶。

④七主德: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对上帝的爱。命的信,天国的希望。

经院神学伦理思想最大代表人物:托马斯.阿奎那

1、经院神学伦理思想观点:

上帝存在的论证

上帝的本质

信仰高于理性,哲学是神学的婢女

善恶学说

两种幸福说:天堂幸福、尘世幸福

两种德行说:神学德行、尘世德行

托马斯.阿奎那

①上帝存在吗?(核心思想)存在

证明方式:

第一、推动最后那个最有力量的推动力上帝。

第二、因果之迷。万物有因上帝最原因。

第三、唯一之必然。一切为偶然,上帝是唯一必然。

第四、最高级的存在。万事万物有级别存在一定有最高级存在上帝。

第五、万物之目的,万物都有目的及其价值。最高目的上帝。

②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

上帝的本质:上帝是神性的存在。

上帝没有形体。

上帝是最高的秩序。

上帝是全知全能全善的存在。

③信仰是不是最需要?信仰高于理性。

④恶是哪里来的?(善恶学说。)

上帝是最高的善。

万物共有上帝的善。

但不是至善。

恶是善的不在场。

空无未必是恶。

⑤最高幸福是什么?

天堂幸福。最高幸福。

今世幸福达到天堂幸福的手段。

⑥怎样才能追随上帝?

神学德行:信心,希望,仁慈。

尘世德性:审慎公正,节制刚毅。

文艺复和.兴宗教改革时期的伦理思想的主题:人道主义

1、内容:

①强调以人为中心,以人性否定神性。

②歌颂人的伟大,崇尚人的价值和尊严。

③提倡意志自由和个性的自由发展。

新教伦理:

1、强调信仰在于个人内心,而不在于繁琐的宗教仪式。

代表人物马丁路德。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伦理思想(莫尔、康帕内拉)

他们反对封建统治和教会禁欲主义,而且揭露资本主义私有制所造成的种种罪恶。

马基雅弗利的伦理思想。

1、性恶论是其思想的基础和出发点。

2、强权即公理,强权即道德,只有强权才可以决定真理和公正的价值。(非道德主义的典型形式,目的决定平段论。)

近代伦理思想的特征——人本主义传统为脉络

1、人本传统大致分为三条线索。

①感性主义。利己主义为核心。

②理性主义。强调夸理.大性要素地位。康德的义务论黑格尔。

③情感主义强调人的本质的感受性,又非理智的思辨性,而是情感。道德情感是道德价值与人生价值的基础。

(一)崇尚知识以理性为道德基础。

(二)强调公正原则在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中的重要地位。

(三)尊重人权,强调人是目的的人道主义精神。

(四)重视功利,追求人生的快乐和幸福。

第四章 道德

1、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论

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

劳动创造道德主体

劳动分工与协作促使道德不断成熟与发展

道德是适应社会关系调节需要的产物

道德是人的道德,人需要道德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道德,社会交往需要道德

道德是人类自觉意识的结晶

作为意识形式的道德只能起源于人的社会意识

道德起源于劳动,劳动形成的同时也产生了人的意识

意识是道德发生的思想认识前提

劳动、社会关系和自觉意识三者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解道德起源问题的基本视角。

2、马克思关于劳动的观点:

①劳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

②劳动是人的本质。

③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马克思道德起源观点:

①不是从来就有的。

②习惯演化而来。

③法律产生的早。

4、道德的本质:

①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

②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方式。

③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5、实践理性:

是人们运用理性决定在特定情势下如何行动才算正当。

6、道德结构:

道德意识现象、道德规范现象、道德活动现象

7、道德的功能:

①调节功能——最重要

②认识功能

③导向功能

④激励功能

8、道德的作用:

①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基础的形成与发展。(对自身发展对他人促进对社会维护对自然保护等作用。使人成为文明人。)

②正确认识道德的作用,反对道德决定论反对道德无用论。

马克思主义反对道德决定论和道德无用论

道德评价的性质——善恶价值判断

道德评价的对象——各种道德现象

道德现象:

①道德规范、

②道德意识(是人们在长期的道德实践中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的总称)

③道德行为(是道德主体故意厉害他人的行为,具备自愿自主的选择道德价值取向和行为方案的能力)

11、道德行为:道德主体故意厉害他人的行为

12、道德主体:具备自愿自主的选择道德价值取向和行为方案的能力(幼儿、精神病人的行为、过失行为不评价)

道德主体的主观意图:直接故意(希望)间接故意(放任)

道德评价的手段——社会舆论(媒体)、个人心理活动

道德评价的标准:是人们在道德活动中,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和道德规。饭系统介入传统习惯,社会舆论良心等方式对道德现象做出善恶。价值判断结论标准为道义论。既道德要求。

效果论

义务论(道德评价坚持义务论):人们行为道德与否,不看行为效果,而是看行为本身是否遵守或违反了某种道德义务,凡符合道德义务的行为,不论结果如何都是道德的。

如何进行道德评价

①可评或不可评

②那一标准含义,违反或遵守那一原则

③道德或不道德

17、道德评价的意义:

①有利于纯化社会风气。扬善抑恶。

②有利于人们形成强烈的道德责任感。

③有利于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

18、公德:公共生活领域的道德要求

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高某某

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国际社会反对目的决定论(目的决定论代表:马基雅弗利)

(不考虑手段是否道德,只要目的正确,采取任何手段都无可指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20、道德选择的含义:是人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根据某种道德准则在不同的价值利益关系或善恶矛盾冲突之间所作的自觉自愿的抉择。

21、道德选择的依据:凡遵循道德准则,就是善的反违背了道德准则的就是恶的。

22、两难道德选择的原则

职业义务优先于普通道德义务

正义战争中,民族、国家利益至上原则

生命价值优先

价值理性优于工具理性

23、道德选择的责任。

①无责任论:认为人没有一直自由人的行为,完全受必然性的支配,否认人的道德选择能力。所以无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②无限责任论。

③相对责任论。

24、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相对责任论

25、道德范畴

广义:就是反映和概括人类道德的各种现象及其特征关系本质等方面的基本概念。

狭义:指那些概括和反应道德的主要本质,体现一定社会整体的道德要求,并需成为人们的普遍信念对人们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概念。

义务:个人对他人集体和社会应尽的道德责任。

人生责任的层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6、道德范畴的主要特征:

①必须是反应个人与社会与他人之间最本质,最主要,最普遍的道德关系的基本概念。

②道德范畴体现一定社会整体对人们的道德要求,显示人们认识和掌握道德现象的一定阶段。

③道德范畴是作为一种信念存在于人们内心,并能实时指挥和制约人们的行为。

幸福

1、幸福的含义: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一种愉悦满意的心理体验

2、幸福的实现=才力命德/欲望*体验

3、幸福的要素:欲望、实现、体验。

4、如何提高幸福的创造力和感受力

培养一个健全的人格

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自觉提高文化修养

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结交快乐上进的朋友

提高发现美,感知快乐的能力和习惯

5、幸福的层次:按主体:个人幸福、社会幸福。按内容:物质幸福、精神幸福

物质幸福基础上,追求精神幸福。

6、马克思幸福观:幸福的最高境界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促进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建立与人道需要相适应的社会机制。)

7、幸福的特征:相对性、主观性。

8、社会主义道德核心——为人民服务

9、社会主义道德原则:)集体主义原则(基本),诚信原则,人道原则,公正原则。10、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爱祖国:爱山川河流、人民、文化。爱国:爱政权、山河、人民、文化、具体历史)

11、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公德、职德、家德、个德。

集体

1、集体涵义:许多人合起来的有组织的集体。

2、集体的特征:

①具有整体性,有组织有分工。

②是人们为了达到社会赞许的某个目标而形成的联合体。

3、集体的作用:

①力量大容易实现目标。

②给人归属感满足心理要求。

4、集体主义原则的涵义:倡导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一种思想体系。

5、集体主义原则:特指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是同公有制相适应的一种思想原则。

6、集体主义原则的主要内容:

①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统一为出发点。

②以集体利益高于个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在,恶人活千年”?(德福一致)

在幸福实现中,德与幸福呈正相关,但德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2、如何理解“做一个不满足的人比作一个满足的猪好,做一个不满足的苏格拉底比作一个傻子好”?

精神幸福高于物质幸福,要在满足物质幸福基础上追求精神幸福

3、给死人烧纸(可评)

4、水手杀人吃人(可评 不道德 道德底线人不能杀人吃人)

5、大妈上树(可评 不道德 违反公德中的爱护环境、遵纪守法)

6、为母亲偷药(可评 不道德 偷窃)

7、善意的谎言是善的还是恶的(道德不道德)?

可评不可评(没给条件默认主体合格可评)

是不道德的违反了诚实守信的原则

在两难选择时若遵守生命价值优先原则不可以说不道德

8、如何理解“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要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要非有结果,只要合乎道义就好

义:公正合理应当做的事。

9、如何理解“言必信,行必果,xAxA然小人哉”

说话句句守信,做事一定有结果,这样浅薄固执的小人。或许也可以算作再次一等的君子。

孔子将君子分为三等,第一等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第二等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最次一等,言必信行必果

诚实守信是道德的底线要求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从研究生角度浅谈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
  2. 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报告
  3. 工程伦理课程论文
  4. 公文标点符号和项目符号使用规范
  5. 一剪梅教学设计方案
  6. 《德育原理》复习大纲
  7.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
  8. 第一章 法律基本原理
  9. 落实十条常规 创造中考奇迹
  10. 浅谈对当代中国教师面临的教育伦理问题的几点思考
  11. 《金融行业职业道德》课程期末论文
  12. 学生信息道德培养研修作业小学生在互联网发表言论的道德规范意识培养活动设计
  13. 大学生数学建模论文格式要求

以上为《伦理学知识点》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