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课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yidong1”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12-28 13:46:49 举报文档

以下为《15课自相矛盾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韩非子·难一》讲述了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他在夸耀自己的盾和矛时,理由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这一故事告诫人们,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要自相矛盾。

  课文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叙述了主要事件:一个楚国人在卖盾和矛时,一边夸耀自己的盾坚不可破,一边又夸耀自己的矛无坚不摧,有个围观的人问他,若是用自己的矛攻击自己的盾会怎么样?结果他无言以对,第二层是最后一句话点明了有此事件引发的议论,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教学目标:

  1.能结合注释并联系上下文对课文的意思有更全面的了解。

  2.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3.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教学重点:

  1、弄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教学难点:

  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课文。

  1.师:今日,我们继续学习一则文言文,齐读课题。

  师:回顾课文内容。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预设:本文主要讲了一个楚国人,卖矛和盾,他夸矛又夸盾,结果在别人问他“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时,他说不出话来了。(2分钟)

  【评价:你介绍的有条有理,甚是详细。】

  预设:本文讲的是一个楚国人说话前后不一样,结果被人问得哑口无言的故事。

  【你总结得很简练】

  师:同学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在朗读古文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生1: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此言不错。不如请你来读一读罢。

  【字正腔圆,声音洪亮,当以掌声表扬。】

  生2:还要注意停顿和节奏。

  师:不错,你来读一读好吗?

  【不疾不徐,停顿恰好,真是个朗读高手。】

  师: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则文言文吧!

  二、交流展示(课件出示)

  1.

  (1)方法指导

  过渡语:反复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好方法。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文言文了,你还积累了哪些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呢?

  生1:借助注释

  生2:借助插图

  生3:使用工具书......

  师: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读懂这则文言文。

  (标红: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师:请你来读红色的句子。(2人)这句话是何某某?

  (生答)同意他的说法吗?

  (标红“誉”“坚”“莫”字)

  师:如何理解这几个字的意思的呢?

  【誉是...坚是...】

  师:能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吗?

  【楚人是个商人,卖东西的一般都会夸自己的东西好,所以我猜誉之曰的誉是夸的意思。】

  【我知道坚原本就有坚固的意思,在这里是说一定指的是盾很坚固。】

  【莫能陷也就是不能刺破的意思,莫就是不能】

  师: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来学习,真是了不起。

  师:楚人在夸赞他的盾,应该怎样读他说的话呢?

  (出示: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评价语:

  【这位卖盾的老板,可否再大点声呢!】

  【嗯,此盾甚是坚固。】

  【此盾天下无敌。】

  【这真是一面好盾。】

  大家一起读。

  【此盾坚固无比,天下第一,尔等真会鬻盾也。】

  (2)演好这句话。

  (了解它的意思。)同学们,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演一演当时场景呢?街市上人来人往,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楚人怎样才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呢?(8分钟)【你的吆喝声可真有穿透力】【我的心被你的声音一下子就吸引了。】

  三、合作探究

  1.总结学法,自主学习“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同学们,我们刚才学习“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这一句时,先是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句意,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深了对它的理解。接着我们用自己的方式把当时的场景演绎了出来。现在,我们能不能用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这句

  话呢?

  请大家拿出学习单。完成以下任务(出示要求),开始吧。

  A.自主学习B.小组合作交流,展示。(两组)

  师: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理解了这句话。学以致用,很了不起。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你的矛很锋利无比】

  【你的矛无坚不摧】

  【你的矛锐不可当】

  【你的矛举世无双】

  2.学习“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师:同学们,楚人夸盾坚不可摧,又夸矛无坚不摧。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买不买他的东西?预设:不买,因为他夸盾又夸矛,到底哪个厉害呢?

  预设:不买,我怕他的矛不好,也怕他的盾不好。

  师:你很不简单,一下子就听出来楚人话中的漏洞!围观的人群里有人帮你把这句话问了出来,读——(出示:“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明知故问会怎么问?假如这是一位小姑娘,她会说:“叔叔.....”假如这是一位小伙子,他会说:“兄弟....”假如这是一位老人,他会说:“小伙子....”

  3.其人弗能应也。

  (1)师:面对这样的质问,楚人是什么反应呢?看插图,观察一下他的表情,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下吗?

  (2)师:为什么刚刚自信满满的楚人现在“弗能应也”呢?

  预设:

  生:他也觉得自己的话不合适。

  生:他卖东西言过其实,过于夸大了。

  生:如果刺得穿,说明矛锋利,盾不坚固;如果刺不穿,说明矛不锋利,盾坚固。不论出现那种情况,他的东西都不好卖了。

  4.学习“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师:是啊,楚人说的这两样东西,怎么可那同时存在呢?大家的观点和作者一样,读“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在这里“不可同时而立”的是什么?(板书:坚不可摧,无坚不摧)。(7分钟)

  四、拓展延伸

  1.你有什么要告诫这个楚人的呢?

  生: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言过其实。

  生:我们要三思而后行。

  生:我们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不能互相抵触。

  师:同学们告诫楚人的话也正是这个寓言故事想要告诉我们的。这篇文言文语言凝练,只用71个字就让我们知晓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2.在生活中有没有像这样自相矛盾的事情呢?(5分钟)

  看来,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情还真不少呢,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陷入尴尬的境地。接下来,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收获,把这个故事再来读一读吧。

  五、检测反馈

  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来演一演这个故事吗?可以自己来讲,也可以小组合作(3分钟)展示(2分钟)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也看到了同学们对这个故事精彩的演绎。同学们,古某某在这节课堂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精彩。这让我想到课本上的一句话“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明天。”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在说话做事时,要前后一致三思而后行。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

  坚不可摧

  无坚不摧

  《自相矛盾》学习单

  一、我会字词

  利:

  无不:

  二、我知道句子的意思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意思是:

  三、我会读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四、我会演如果我是楚国人,我会这样夸赞我的矛:

  教学反思:

  《自相矛盾》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出自《韩非子》,是一则内容浅显、寓意深远的小故事。讲的是楚国有个人既夸自己的矛锐利,又夸自己的盾坚固,说话前后不一致,自相矛盾。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1.教学效果

  巧用方法,理解句意。这篇小古文中,有几个字比较冷僻,学生不理解。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积累的学习古文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结合具体的语境等等,让学生既学习古文字义,又掌握了方法。

  2.教学收获

阅读插图,拓展延伸,说写结合。插图是课文的一部分。教学中,我注意到课文中有一幅插图,在学生认真观察插图以后,我要学生把插图与文中对应的句子找出来,学生很快找出“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此时,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想象:课文中那幅插图是一位老年人正指着那位商人,除了那位老人,还会有什么样的人,他们会用什么语气,说什么话呢?学生根据情境说话,分组练习,然后把练习的内容写出来。这样,通过阅读插图,想象说话,说写结合,使阅读有指向性,使读写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很大的提高。

  3、改进措施

  以后教学中要改进“教学导入”这个环节,采用“游戏导入”——请你猜一猜。上课开始可以创设情境,出示反映《狐假虎威》《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画蛇添足》内容的图片寓言画面,让学生看画面猜寓言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上为《15课自相矛盾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