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中学心理学简某某题》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中学心理学
简某某:
一.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答: 1 .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2 .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交替使用不同注意形式,保持学习活动。
4 .要根据注意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注意。
合理组织复习(简述如何有效组织复习)
复习要及时。根据遗忘进程先快后慢的规律,组织复习一定要及时,即当天学的功课一定要在当天就安排复习。
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适当变换复习形式,并力求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复习量要适当,既要避免过度疲劳,又要适度提倡“过度学习”。另外,学习内容之间要组织好,避免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复习时要对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答:1.问题表征方式:问题表征方式是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信息记载、理解和表达的方式。
2.已有知识经验:知识经验在问题解决中起着重要作用,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
3.定势:定势常常是无法被意识到的,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4.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指一个人看到某个物品有一种惯常的用途后,就很难想到它的其他新用途。
5.原型启发: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具有启发性的事物或现象叫做原型。
6.动机强度:适当的动机水平有利于问题解决,过强或过弱的动机水平不利于问题解决。
7.人际关系:人处在复杂社会中,解决问题不仅受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人际关系的影响。
四.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也叫人格发展阶段)
答:1.婴儿期(0—1.5岁):信任对不信任
该阶段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形成信任感。形成“希望”这一品质
幼儿期(1.5~3岁):自主对羞耻与怀疑
该阶段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形成自主性。形成“意志”品质
3.儿童早期(3~6岁):主动感对内疚感
该阶段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发展主动性。形成“目的”的品质.
4.儿童晚期(6~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
该阶段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发展学习中的勤奋感。
青少年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该阶段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发展或建立自我同一性。危机是角色混乱。
青年期(18~25岁). 亲密感对孤独感
该阶段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形成亲密感。培养良好品质“爱”的品质。
7.成年期(25~65岁):繁殖对停滞.
形成良好品质为关心。
8.老年期(65岁以上):自我整合对绝望
获得智慧的品质。
五.学生健全人格培养
答:1.优化育人环境,协调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形成人格培养的正合力。
2.激发青少年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
3.改革课堂教学,充分挖掘课程的育人价值。
4.强化情感陶冶与行为训练。
六.如何根据气质差异因材施教。
答:指导学生正确认识气质并了解自己所属的气质类型,教育者应在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帮助学生发展积极品质。
1.对胆汁质的学生:应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但不宜激怒,对其严厉批评要有说服力。培养其自制力,坚持力,豪放、勇于进取的品质。
2.对多血质的学生:可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其勇于克服困难,培养扎实专一的精神,防止见异思迁,创造条件,发挥其灵活、富有朝气的优点。
3.对粘液质的学生:采取耐心的方式,让其有考虑和做出反应的足够时间,培养其生气勃勃,热情开朗的个性和以诚待人、工作踏实顽强的优点。
4.对抑郁质的学生: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对其多关心、爱护,不宜过于严厉和公开场合下的批评,培养其亲切、友好,善于交往、自信的品质,发挥其敏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的特征。
三.如何指导学生建立健康和谐的异性关系
答:
营造中学生正常交往的适当氛围: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或主题班会,帮助中学生缓释性能量,满足他们渴望交流的心理需求,引导中学生自辨是非,在集体氛围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把握与异性健康交往的技巧:端正态度,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
家长和教师也要摆正心态和认识:不要对中学生异性交往过度敏感,加强家校合作。
加强对中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完整的性教育包括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三个方面,缺一不可。通过性健康教育,使中学生正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学会自我保护、自我节制。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中学心理学简某某题》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