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认识人民币及元、角、分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某某、角、分及其进率,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的兑换,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记忆掌握100以内的数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理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的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本单元的内容将为学生以后学习时间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等单位的换算和小数的知识奠定基础。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认识各种常用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各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感觉“元”是人民币单位中最常用的主要单位,初步了解简单的货币文化,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课时分配:
(1)认识人民币及元、角、分 1课时
(2)兑换人民币 1课时
(3)简单的计算 1课时
(4)解决问题 1课时
(5)练习课 1课时
(6)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 1课时
教法与学法:
在本单元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各种面值的模拟人民币来开展教学,并努力为学生设计必要的学习活动,如:设计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积累生活经验,在真实的情境中掌握关于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进而学习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认识人民币及元、角、分
课题
认识人民币及元、角、分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教学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也一再强调数学的素材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然后重新回到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这节课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设置情境,通过分类活动、换钱活动、购物游戏三个实践活动来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人民币,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体会到人民币的功能,同时渗透勤俭节约的思想。
教学过程中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课堂上大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践、交流、讨论等多样化的形式中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将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网络,不仅能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用途。
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教育。
学习重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学习难点
掌握人民币单位某某、角、分之间的关系。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人民币若干张。
学具准备:人民币票样若干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6分钟)
1.课件分别出示5套人民币。
老师分别介绍5套人民币流通的时间和面值。说明:目前流通的人民币以第五套人民币为主(分币和1角、5角的纸币除外)。
2.导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人民币。
1.认真观看课件,分别了解5套人民币。
2.明确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成,再同桌交流订正,最后全班交流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4分钟)
1.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
认识人民币及元、角、分
六、教学反思
在认识人民币时,通过分类活动让学生对人民币的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如材质、面值大小等,再通过摆弄、观察人民币,对人民币的图案、色彩等有了深入了解,将认识人民币活动落到实处。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兑换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知识,内化知识,巩固了本课所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师点评和总结: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认识人民币及元、角、分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