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认识钟表 -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认识钟表——整时
使用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读本《生本学材》一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认识钟表——整时》
【教材说明:本节课使用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生本学材》,认识整时。教材在本册中只安排学习整时的知识,在下学期学习半时的知识,这样安排学习内容,有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和接受。认识钟表、整时看似简单但是对于一年级的部分学生还是存在一些困难,如正确区分时针、分针,12个数字的认读和位置,以及对整时的认、读、写等。因此,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借助《生本学材》的教学内容,设计了本节课。】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
2.通过观察、讨论、操作等学习活动,学会认、读、写整时;
3.结合日常生活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清时针、分针,会认整时。
教学难点:会认、写整时。
学具准备:联动钟表模型、练习小片子、板书用钟表、分针、时针、ppt。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听一听,想一想
1、听《闻鸡起舞》故事(配图、录音),你想到了什么?
《闻鸡起舞》——就是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传说我国东晋时期的将领祖逖,在年轻时就很有抱负,为了报效国家,他在半夜一听到鸡叫,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后来祖逖长大后带领军队,打败了外敌的侵略,成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英雄。
生1: 学习祖逖勤学苦练报效国家的精神
生2: 没有报时器(钟表)只能听鸡鸣报告时间。……
2、教师总结祖逖爱国热情和从小勤奋刻苦磨练的精神并导入:古人听鸡鸣报时,现在我们有了钟表进行报时,可以准确告诉我们时间,你觉得钟表重要吗?你认识钟表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钟表的知识。
板书:认识钟表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新知导入相对比较新颖,是用激励青少年励志的《闻鸡起舞》故事作为开始的,其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二是通过鸡鸣报时到钟表报时揭示钟表及报时器产生和使用的重要性,从而揭示出本节课的课题——认识钟表】
活动二:认一认 说一说
1、认识时针、分针【课件出示 小明7时起床的主题图】
师:在床头上方的钟表,你看到了吗?在钟表的面上你
又看到了什么?
预设1:看到了2根针。(师:哪两根针?.....你能说说这2根针长什么样的吗?)
预设2:看到了1根分针、 一根时针。
师:你说的真准确,你能说说时针长什么样的吗?分针又是长的什么样的?......
总结:这根又细又长的叫分针,又粗又短的叫时针。
板书:时针 分针 (学生跟读一遍)
2、认识钟面上的数字
师:钟面上除了表针,你还看到什么了?
预设:数字/12个数字(1——12)
师:哪12个数字呀?(师指生读记住12个数字位置)
追问:“12在哪个位置?和12相对(最下方)的是几?9在这表盘的哪边?和9相对的数字是多少?”
3、游戏:在钟面模型上一起填写12个数字。
教师和学生一起先填上12、6、9、3,再引导学生填出1、2、4、5,最后填出11、10、8、7。
【设计意图: 钟表面上一共有12个数字,这些数字的位置对于学生学习非常的重要,尤其是12、3、6、9这几个数字的位置更加重要,它涉及到学生今天学习整时的知识,后继学习半时,15分钟(一刻钟),以及24时计时法……,所以,教师在此处设计了此教学环节,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认清、记住钟面12个数字的位置,为下一步和今后的学习夯实基础。】
活动三:认识整时
1、认识7时
师:你们看看,妈妈几点孩子起床啊?谁认识这是几时呀?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分针指向哪?时针指向哪?
总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就是7时。”【板书:7时】
让学生说一说,两根指针是怎么表示7时的?
2、练习巩固
老师再出3幅图进行练习,你认识这些时间吗?是几时?
请跟同桌说一说,每块钟表表示的是几时? 学生两人讨论,教师巡视并询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增加认知: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反馈:
3时:学生边指边说: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3就是3时。
6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就是6时。
师:你们发现了吗?6时的时候分针和时针是什么样的?(上下直直的)
8时:谁说说这是几时呢?你怎么看出来的?
总结:刚才我们认识了4个时间,你能说一说这4个时间,指针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整,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认识钟表的整时。
板书——整时
活动四:认一认 写一写
1、教学7时的记录方法7:00
师:刚才我们初步认识了整时,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记录整时的方法。你们知道7时在电子钟某某是怎么显示的吗?(教师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先写阿拉伯数字7,右边写上两个圆圆的点,接着写上2个“0”,就表示7时。
学生伸出手在空中写一遍,一边说一边写7:00
2、练习3时、6时和8时的书写
师:3时、6时和8时会写吗?谁来写写?(请学生上黑板写。)
3时 6时 8时
3:00 6:00 8:00
(订正:1是否正确;2书写是否规范。)
【设计意图:整时的写法教师并没有刻意的“教”,而是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自己学会整时的写法,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关注一些细节,如:整时右边划两个圆圆的点,后面两个0应当同样大小,在学生掌握整时书写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规范的书写习惯。】
活动五:拨一拨 说一说
我拨—你说(1时、2时、5时)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整时,又学会了整时的记录方法,又知道了在电子表上怎么显示时间?下面呀,咱们来练一练,我拨一个时间,看咱们同学能不能准确说出是几时?
⑴老师拨1时,学生回答后追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
⑵教师继续拨针,引导学生观察,看看两个针是怎么运动的?谁快,谁慢?
总结发现,两根指针同时运动,分针快,时针慢,一直拨到2时。
⑶教师继续拨表,过了3时,问:现在是几时?(3时某某)
继续拨表,快到4时,问:现在是几时?(快到4时了)一直拨到4时。
继续拨表,一直拨到5时。说一说,时针和分针的指向位置。
我说—你拨(师说生拨:9时、11时、12时)
老师说时间,请同学们拨一拨。
⑴ 拨9时,师:拨完之后,请同组的两个同学互相看看,说一说你是怎么拨的?
⑵ 拨11时, 你们能说说11时的分针和时针各指向哪儿呀?
师:下面我再说一个时间,咱们不拨,你能不能想一想,钟某某时针和分针的指向位置?
⑶ 12时!谁想一想、说一说,分针和时针的指向?
预设:生说: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2。
师:时针和分针重合,都指向12。各自指向12是什么意思?
大家现在试一试,拨一拨看看,检验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学生在认识了整时和会书写整时之后,教师安排了学生操作活动,在真实的两针联动教具表上拨一拨,说一说,加深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教学设计中,本次操作分为两个环节,一个是“师拨—生说”,目的是巩固学生认识整时,并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另一个“师说—生拨”的目的是重在学生操作,教师设计拨9时、11时和12时,这里边拨9时是分针和时针组成直角;11时是接近12时,分针和时针位置比较近一定要拨准;12时在拨表前先想一想,说一说,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力,再实际拨一拨,验证一下自己的想象。】
六、活动六:做一做 想一想
1、打开书,做一做:在几时,我们在做什么,应该注意什么?
概括总结
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钟表,学会了认几时,怎么认几时呀?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我们要怎样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啊?
3、欣赏小视频——钟表的历程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晷……晨钟暮鼓……铜壶滴露……沙漏计时……近代钟表……
现代钟表……智能钟表……原子钟表……)
【设计意图:在学生完成了新知识的学习后,还需要巩固练习,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记忆;特别是珍惜时间,专时专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做生活和时间的小主人。在课的最后教师播放了一个小视频,目的在于渗透数学文化,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评:本节课的教学有主要以下几个特点,1、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钟表、掌握认、读、写整时的知识,如:听一听、想一想、认一认、写一写、拨一拨、做一做、说一说等,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参与多种活动,在充分感知的前提下认识钟表、认识整时并掌握整时的写法。2、充分利用《生本学材》中提供的主题图引入新课认识钟表、认识整时、掌握整时的书写(电子表计时)等等,发挥教材——主题图的最大作用,轻“教”重学、重做、重悟。3、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的前后呼应,上课之始播放故事引入,激发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上课之终,播放小视频,渗透数学文化,为学生拓展更大的学习空间,打开一扇探索知识的门窗。】
以上为《认识钟表 -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