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传播学通论》》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传播学通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传播与生俱来
一、关于传播的定义 1、共享说:传播信息的过程就是分享信息的过程。 2、劝服说:传播是有目的的行为,突出了传播的功能性。 3、反应说: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某种刺激的各不相同的反应。 以上观点都有可取之处,但也有局限性: (1)影响应该是互相的; (2)传播有时只是一种模糊的行为。 以上观点的共同处: (1)肯定传播是人的基本行为; (2)都肯定传播的基本条件是:传播者、信息、受传者。 以上观点的分歧: 集中在对传播功能的理解上,政治学家强调传播是宣传的手段,强调目的性;心理学家……,文化人类学家………。(省略号见书) 4、科学的传播定义:是信息在时间和空间的移动和变化。 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 (1)传播的信息性质: 传播是传播信息,信息是传播的前提,传播是信息流动的基础; (2)信息的可流动性和可测度性: A用人文的方法和物理的方法都可以册度信息的传播过程; B没有传播,信息便是静止的;信息不流动,传播便不成立。 (3)信息的可转换性: 物质信息和精神信息可以互换,各种信息可以变成电子信息。 另外,传播都是不能脱离时间和空间而存在的,信息具有时间的传播性和空间的传播性。
第二节、传播学是20世纪兴起的交叉学科
一、传播学诞生的诱因1、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传播学(文字传播阶段是一个里程碑)就是在传播技术、传播媒体的发展下发展起来;网络传播阶段是另一个里程碑。 2、政治和战争的需要; 3、新闻学的发展刺激了传播学的发展。
二、传播学包括那些内容: 1、传播学的发展基础是20世纪崛起的行为科学和“三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因此传播学是交叉学科。 传播学的方法论就是“三论”。 2、传播学的一般理论:是关于一般传播规律的总结。 信息理论、符号理论、意义理论、传播效果理论、反馈理论、模式理论。 信息理论:……(见书) 符号理论:效果理论: 3、传播学的分支理论是关于大众传播学、组织传播学、人际传播学、内向传播学的理论。 4、这些分支理论在传播学总体理论涵盖下具有各自的理论领域,是传播学理论的具体化和深入,是传播学理论宏观框架下的深入。三、我们为什么要研究传播学。(7页)
三、传播学的经典之作
1、1945年: A美国语言和符号学学者莫里斯的《符号语言和行为》出版。 B提出建立符号学及其三个分支:符号关系学、语义学和语用学。 C他的观点启发人们从符号的角度研究传播现象。 2、1948年: A拉斯伟尔的《传播的结构和功能》发表。 B提出两个重要观点。一是著名的“五W”传播模式,即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和取得什么效果。这个模式不仅首次比较完善描述了传播的过程,而且为以后的传播研究指明了方向。 另一个是著名的传播“三功能说”,即对环境进行监视,使社会各部分为适应环境而建立相互关系、社会遗产代代相传。为宣伟伯和赖特等人对传播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3、1948: A拉扎斯菲尔德和墨顿的《大众传播、群众的判断和有组织的社会行动》发表。 B提出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影响,并非是“魔术般”的或“不可抗拒的”,而是相当有限的。并提出著名的“有限效果论”。 4、1948年: 拉扎斯菲尔德等合著的《美国广播收听》出版,对美国30年代以来广播业的发展及其社会影响做了系统的总结。 5、1949年香农和韦弗合著的《传播的数学理论》出版。提出著名的“香农—韦弗传播模式“。 6、1949年,霍某某等合著的《大众传播实验》出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传播学意义上的信息分类(看一看)249-250页
第二节、信息的污染和饱和一、 ?信息污染1、 ?定义2、 ?分类3、 ?危害4、 ?看法和对策二、信息饱和1、 ?定义2、 ?表现3、 ?影响
第九章、传播学的符号理论
第一节、语言学理论一、 ?几种语言学理论(重点)276-278页
第二节、语言与传播一、 ?语义与传播(重点)281-284页二、普通语义学(重点)284-286页
第三节、非语言传播(重中之重)一、 ?非语言符号系统286-296页,其中视觉性非语言符号、听觉性非语言符号、近体为重中之重二、非语言传播297-299页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传播学通论》》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