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生命科学创新人才的立体化培养模式构建和实践成果总结》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生命科学创新人才的立体化培养模式构建和实践
—成果总结
申报单位:内蒙古大学生命***
申 报 人:莫某某、王某某、邢万金、王某某、刘某某
一、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本科专业创建和发展
于1957年建校之初,XX大学教授、学部委员李某某先生(1897-1961)任内蒙古大学常务副校长,在他的直接领导下,设立了动物学和植物学2个本科专业。后来,在李博院士(1929-1998)带领下设立生态学本科专业,在旭日干院士(1940-2015)的领导下,动物学学科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了国家重点学科。
现有“国家理科生物学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994)、“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2002)、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专业。建有“国家级生命科学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化学”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分子生物学”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有“生物学综合实习”和“生物化学系列课程”自治区级教学团队,“生物化学”、“遗传学”、“动物生物学及实验”、“基因工程”、“生物学综合实习”、“细胞生物学”等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二、创建生命科学创新人才的立体化培养模式
1. 培养理念和目标
立足边疆、面向未来,坚持“以学生为本,重能力,求创新,个性化培养”的教学理念,以与国际接轨为目标,本着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推进高水平教学为基本思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的研究型教学模式;依托国家、教育部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发挥“国家理科生物学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的支撑作用,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 生命科学创新人才的立体化培养模式
成果以清晰明确的建设思路和目标,突出个性化培养,从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入手,实践新教学模式,创新实验体系和实验内容,建立特色草原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基地,形成了立体化的培养模式(见图)。
三、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为了全面实践“生命科学创新人才的立体化培养模式”,我们进行了四维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践。具体如下:
(一)突出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修订
强化学生创新能力为导向,突出个性化培养,于2015年生命科学学科对“国家生物学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新修订2015方案主要体现如下新内容:(1)总学分由原来的164降为155学分,(2)增加选修课学分,降低必修课学分,由学生自行选择更感兴趣的课程来学习;(3)每个专业设定2-5个专业方向和专业方向课程群,由学生自行选择感兴趣的专业方向;(4)增加新兴课程如合成生物学等,让学生了解生物学新领域发展;(5)提升实践教学学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如生物科学(含生物学基地)专业2015培养方案中,①选修课学分由原来的16.46%提升到30.65%,②新增合成生物学、基因组学、生物安全等新兴课程;③实践课学分由原来的14.63%提高到18.71%,④设定了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跨方向选修课五个方向。对生物技术(含生物技术基地)和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做了类似的修订。
(二)注重科研素质的理论教学模式
1. 研究型教学模式
研究型教学包含6个方面:(1)讲述科研历史,使学生学习提出科学问题的方法;(2)重演实验过程,让学生了解解决科学问题的实验技巧;(3)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学习从结果推出科学结论的基本逻辑;(4)设计虚拟实验,指导学生掌握实验设计和立项组织科研的技巧;(5)引导查阅文献、梳理和总结研究进展的能力。该教学模式在基因工程、遗传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程、发酵工程和生物化学大实验,包括引物设计、基因克隆、后期检测、选种、发酵生产、蛋白鉴定、纯化、酶活性测定等系统内容。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本科实验内容接轨,实现部分实验内容的国际化。
3.建设有鲜明区域特色的草原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基地,示范辐射作用显著。
选择自然性、典型性明显的锡林郭勒草原建设了草原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基地不仅包含了北方各类重要的生态系统,而且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是开展草原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的理想场所。在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的支持下,本“基地”已成为凸显我国北疆草原区域特色、教学资源丰富、师资水平一流、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生物学野外实习共享基地。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生命科学创新人才的立体化培养模式构建和实践成果总结》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