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外国文学知识点

本文由用户“救援中频”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3-23 20:22:23 举报文档

以下为《1_外国文学知识点》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名词解释

狂飙突进运动:

是德国新***发动的一次文学解放运动,也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名称来源于克林格尔1776年写作的同名剧本。该运动以反对封建特权和封建束缚为手段,以达到结束分裂局面并实现民族统一的目的。该运动在文学上的反映是提倡个性解放,崇尚感情,礼赞天才人物和歌颂大自然,充满强烈的反抗精神。

福斯卡夫式背景:福斯塔夫式背景是恩格斯1895年5月18日给*_**提出的。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在其历史剧《亨利四世》和喜剧《莎翁的风流娘们儿》中所塑造的形象。他是一个破落的骑士,在封建制度没落时期,由贵族社会跌到平民社会上与太子关系密切,下至强盗、小偷、流氓,妓女为伍。通过他的活动,莎士比亚展示了上至宫廷,下至酒店、妓院广阔的社会背景,再现了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为塑造人物和展开戏剧冲突提供了广阔、生动、丰富的社会背景,这是莎士比亚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的重要成就。恩格斯称赞这种背景,是希望作家在广阔复杂的社会背景中塑造典型,再现生活。

古典主义:指17世纪仍流行于欧洲,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由于他在理论和实践上皆效法古希腊罗马文学而得名,其特征是政治上拥护中央王权,主张国家统一宣传公民义务,歌颂贤明君主。思想上崇尚理性,强调人的行为应受理智和意志的支配,表现出荣誉、责任战胜情感的过程,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规则,遵守三一律。

感伤主义:亦称“主情主义”“前浪漫主义”,因斯泰坦的小说《感伤的旅行》而得名,它产生于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反应了中小资产阶级的伤感情绪。这一派作家用感情和仁爱代替理性作为批判工具,着力刻画人的内心活动和描写人的不幸遭遇,以唤起读者的同情和共鸣,不少作品常常流露出悲观绝望的情调。

人文主义:侧重文化意义,而人本主义侧重哲学意义,人道主义又包括面较广,因此人文主义实质上也是人道主义。它的精神是以人为中心的世俗文化,提倡以人为本,区别于中世纪以神为本,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以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三一律:亦称“三整一律”,它是17世纪古典主义的剧本创作规则。规定剧本情节、地点、时间三者必须完整一致。即每剧只能有单一的故事情节,事件发生在一个地点并在一天之内完成。三一律形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它是对亚里土多德《诗学》的继承和曲解。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到希腊悲剧情节的“整一性”,演出时间以太阳运行为限。文艺复兴意大利学者提出“一个事件,一个整天,一个地点”的主张。三一律有利于剧情的简炼集中,

但它束缚了剧本的自由创作,在浪漫主文兴起后打破。但它年是君主专制思想要求一切事物规律化、秩序化,在文学艺术上也要建立规则的体现。

文艺复兴运动:14-16世纪在欧洲许多国家新兴资产阶级兴起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主张以人为本。

三联剧又称三部曲指的是情节连贯,内容相关的三部悲剧,后来三部曲泛指内容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文学作品。

启蒙运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欧洲资产阶级的先进分子思考的发言是为资产阶级推翻封建。阶级的政治革命,为思想舆论做准确的思想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第二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神人同形同性:指的是希腊神话中神与;人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希腊神话中的神是高度人格化的神他们具备人类的思想感情他们的性格也十分鲜明在希腊神话中神和人一样有爱有恨七情六欲样样具备甚至好嫉妒比如天后赫拉爱虚荣有时在道德上还不如人他们不同于人的地方就是他们长生不死具有无比的智慧和法力这反映了希腊人追求光明酷爱现实生活以人为本,肯定人的力量的思想。

不和的金苹果:出自古希腊神话,英雄阿基琉斯的父亲和母亲结婚的时候邀请众神参加婚礼,唯独没有请不和女神厄里斯,她有意要挑起一场纷争。她在宴会上扔下了一个“金苹果”,上面写?了“给最美的女神”。就引起了天后,智慧女神,美神争夺"金苹果”的事端。宙斯要她们找特洛伊王子巴里斯进行评判,三人各自许他好处。后来,特洛伊王子巴里斯将金苹果派给了爱神阿芙洛迪特。为了酬谢巴里斯,爱神帮助他把天下最美的女人--斯巴达皇后海伦给拐走了,从而引发了特洛伊和希腊之间长达十年的战争。后来“不和的金苹果”就被用来比喻因争夺某种巨大的利益而造成的不幸和争端的起源。

市民剧:亦称正剧或严肃剧。这种剧首先在内容方面要反映一般市民的现实生活,特别是家庭生活,反对“穿着华丽衣服、打扮得矫揉造作的人物所出现的场面”要把帝王将相和贵妇人赶出舞台。其次是在表现方面要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幻觉,打动观众的感情,产生促进道德风尚的社会效果。市民剧是18世纪的新文学类型,其对象为市民阶级,主要表现市民对自由民主的渴望,包含着悲剧和喜剧的双重因素,是模仿人的相互掺杂的悲喜情感而产生的。

一、古希腊文学

1.地理环境

气候:温和 湿润

地理:三面环海 多良港

2.古希腊文化发达原因:

思想和经济:奴隶主民主制和商品经济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泛神论观念和东方文化的交流

3.代表古希腊最高文学成就的三种文学体裁:神话、史诗、戏剧

4.古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的核心特征是神人同形同性:指的是希腊神话中神与人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希腊神话中的神是高度人格化的神他们具备人类的思想感情他们的性格也十分鲜明在希腊神话中神和人一样有爱有恨七情六欲样样具备甚至好嫉妒比如天后赫拉爱虚荣有时在道德上还不如人他们不同于人的地方就是他们长生不死具有无比的智慧和法力这反映了希腊人追求光明酷爱现实生活以人为本,肯定人的力量的思想。

希腊神话主要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史诗,神的故事构成了“奥林匹斯神话系统”

5.古希腊史诗

荷马史诗被称为英雄史诗,其中两部伟大的史诗是《伊利亚特》和《奥德赛》,都是题材重大,主题崇高的英谁史诗。

《伊利亚特》

主要描写了特洛伊战争,特洛伊战争的起因与赫拉、雅典娜和阿芙洛狄忒三位女神争夺金苹果的希腊神话有关。

体现了古希腊人的战争观:战争是万物之父,亦是万物之王。证明这一些是神,另一些是人;它也让一些人成为奴隶,一些人成为自由人。——赫拉克利特

战争史诗:《伊利亚特》通篇写成战争,歌颂古代氏族英雄的尚武精神,是军事题材的第一部巨著

英雄形象:

阿基琉斯:古代英勇战士的理想形象,俊美高大 ,是神与人之子,骁勇善战,能言善辩,慷概大方,武功盖世,重个人荣誉。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人”。

阿基琉斯的脚后跟:西方人的民族自醒意识

赫克托耳:更富于集体主义精神,作战勇猛,指挥英明,把保卫国家和为部落牺牲视为己任,尽社会义务的愿望比对家人的感情更强烈,荣誉比生命更可贵,崇高的悲剧色彩

《奥德赛》

漂流史诗:《奥德赛》,叙述的是希腊英雄奥德修斯战后回家的故事。

成为中世纪流浪汉小说和近代小说的先躯:旅程文学的原型

英雄形象:

奥德修斯:以机智和刚毅为特色。见多识广不屈不挠精力旺盛武艺高强,忠于自己的部落血肉不离的感情,真正的力量在于睿智老练机敏灵活。奥德修斯的忍耐,强烈的求生欲望,镇定自若以及安然脱险的结局,嘲笑了海神的狭隘和徒劳。它显示了人类积极进取的精神与卓越的智慧之光。这些都是希腊民族所盛赞的人的理想和人格。

6.希腊戏剧

古希腊戏剧主要包括三种:即悲剧、喜剧和作为演出余兴的萨提儿剧。

古希腊悲剧是古希腊戏剧发展的最高成就,被称为命运悲剧。

三大悲剧诗人:

埃斯库罗斯

被恩格斯称为古希腊“悲剧之父”、“有强烈倾向的诗人”

三部曲《俄瑞斯忒神》分别为《阿伽门农》《奠酒人》《报仇神》。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写的是人同命运的斗争,命运悲剧)喜剧界的荷马

命运观:维护新秩序,破坏新的伦理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会给社会带来灾难,给心灵带来痛苦,

要遭到严厉惩罚。

俄狄浦斯王形象分析

俄狄浦斯正直,诚实,为了躲避杀父娶母的厄运而四处奔走,力图自己来掌握自己的命运,说明他具有独立意志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他为遵循高尚的道德原则,敢于反抗神谕。这些都是可贵的,值得赞扬的。

在追查杀害老王的凶手一事中,他表现出大公无私,对国家对城民高度的负责的精神,尽管他逐渐意识到自己已经落入命运的罗网,却仍然一查到底,绝不逃避罪责。

俄狄浦斯的独立意志和高尚品质是应该肯定的,然而命运却注定这样一个优秀的人物成为罪人,那么命运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就值得怀疑。这样的思想在古代是相当可贵的。

欧里庇得斯代表作《美狄亚》,反映女性生存,流露出强烈的女权意识,开创了后世文学中的“弃妇文学”,被称为 舞台上的哲学家

故事情节:伊俄尔科斯的王子,伊阿宋被阴险的叔父派到科尔喀斯国取金某某。科尔喀斯国王的女儿美狄亚爱上了伊阿宋帮助他夺取了金某某。美狄亚随同伊阿宋离家出走,来到了科任托斯国。伊阿宋追求科任托斯国的公主。美狄亚复仇

伊阿宋:背信弃义、卑无耻、冷酷虚伪。

美狄亚:坚强的、富有反抗精神的女性。但是其复仇行为过于极端。

二、中古文学(无大题)

中世纪文学可以分为教会文学和世俗文学两大类。

世俗文学包括 史诗和谣曲 骑士文学 城市文学

三、14-16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文艺复兴:是十四到十七世纪初欧洲复兴资产阶级开展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政治思想文化运动。14世纪以后,富庶的意大利城市中,人们在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中找到了充满活力的思想和人性的光芒,他们通过研究、阐释这些人性的美,来抨击教会,表达对现实生活的希望,从此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因打着复兴古代希罗文化的旗号,因而被称作文艺复兴运动。

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等同于古希腊的“人本主义”和17世纪以后的“人道主义”。其思想核心是:以人性反对神性。以此为核心,有以下内容: a.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人性反对神性; b.以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以现世幸福反对来世思想; c.以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d.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意大利:但丁、彼特拉克、薄某某

彼特拉克最重要的作品是用意大利俗语写成的抒情歌集《歌集》 七星社:“七星”诗社的代表人物龙某某,是法国近代第一位抒情诗人。擅长写宫廷诗和爱情诗,其创作有明显的贵族趣味。

法国:

拉伯雷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

代表作《巨人传》

蒙田是文艺复兴运动晚期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代表作《随笔集》

西班牙:

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第一部获得世界声誉的流浪汉小说是《托美思河上的小拉撒路》,又译《小癞子》

流浪汉小说是西班牙为欧洲文学贡献新品种,代表作《小癞子》以第一人称叙述方式讲述了贫儿拉撤路的悲苦生活,以其流浪经历为线索,描写了西班牙各个层次的社会生活。

洛佩·德·维加是西班牙民族戏剧的奠基者,《羊泉村》是维加最优秀的作品

英国:

英国人文主义文学最早可以追溯到14世纪的杰弗利·乔某某。乔某某被称为“英国文学之父”,其代表作《埃特伯雷故事集》是一部框架故事集。借一群去埃特伯雷朝圣的信众之口讲述,绝大部分用双韵诗体写成。这些故事来源不同,但都真实地反映了中世纪英国社会各个阶层的精神面貌和风俗,揭露了教会和神职人员的腐败,表现了人文主义的人生与爱情理想。

就其艺术形式而言 模仿的是薄某某的《十日谈》 托马斯·莫尔的经典作品是《乌托邦》(欧洲最初的空想主义著作)

埃德蒙·斯宾塞 “诗人的诗人” 代表作长诗《仙后》

“大学才子派”代表了文艺复兴后期的最高成就

(16世纪英国人文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是戏剧,早期的人文主义剧作家是一群被称为“大学才子派”的作家,他们都接受过大学教育,多才多艺,对戏剧创作颇有创新,为莎士比亚的出现和英国戏剧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其中成就最大是剧作家约翰.李某某,托马斯.基德,克里斯托夫·马洛(代表作《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莎士比亚

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瑟罗》《李某某》《麦克白》

历史剧: 《亨利四世》是莎士比亚历史剧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剧生动细致的描绘了英国底层社会的日常生活场景,塑造了著名的福斯泰夫形象。他的广泛活动和交游构成了恩格斯所称道的福斯泰夫式的背景,使他成为各种社会关系的扭结点。

福斯卡夫式背景:福斯塔夫式背景是恩格斯1895年5月18日给*_**提出的。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在其历史剧《亨利四世》和喜剧《莎翁的风流娘们儿》中所塑造的形象。他是一个破落的骑士,在封建制度没落时期,由贵族社会跌到平民社会上与太子关系密切,下至强盗、小偷、流氓,妓女为伍。通过他的活动,莎士比亚展示了上至宫廷,下至酒店、妓院广阔的社会背景,再现了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为塑造人物和展开戏剧冲突提供了广阔、生动、丰富的社会背景,这是莎士比亚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的重要成就。恩格斯称赞这种背景,是希望作家在广阔复杂的社会背景中塑造典型,再现生活。

人物形象:福斯泰夫:是一个反面喜剧人物,五毒俱全。是英国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流氓、雇佣兵和冒险家形象。他道德败坏,好色淫荡,贪食|酗酒,胆小怯懦,招摇撞骗,偷盗抢劫,厚颜无耻,吹牛撒谎等,各种恶习,应有尽有。他的优点是具有社会底层人物的乐观粗犷,机智幽默。福斯塔夫出入宫廷,混迹市井酒肆,是联结贵族和平民的纽带人物。

悲剧时期:

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某某》《麦克白》

《哈姆莱特》

故事情节: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首。上演于1601年。取材于1200年丹麦史,写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哈姆莱特的叔父杀兄娶嫂,父王的鬼魂要求王子报仇,哈姆莱特面对复仇和重整江山的重任,在如何采取合适的复仇手段上犹豫不决,内心充满矛盾斗争,最后与敌人同归于尽。

人物形象:哈姆雷特的形象悲剧主人公哈姆雷特是处于理想与现实矛盾中人文主义者形象,其思想性格经历了快乐,忧郁,延宕,复仇这一曲折复杂的过程,品德高尚,思路敏捷还有人文主义思想,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常用思考,不善于行动,更何况势单力薄,无法完成重振乾坤的使命。他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奥赛罗》

故事情节:

作品讲述奥赛罗是威尼斯公国一员勇将。他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蒙娜相爱。因为两人年纪相差太多,婚事未被准许。两人只好私下成婚。奥赛罗手下有一个阴险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奥赛罗。他先是向元老告密,不料却促成了两人的婚事。他又挑拨奥赛罗与苔丝狄蒙娜的感情,说另一名副将凯西奥与苔丝狄蒙娜关系不同寻常,并伪造了所谓定情信物等。奥赛罗信以为真,在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当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之余拔剑自刎,倒在了苔丝狄蒙娜身边。

人物形象:伊阿古:文艺复兴时期野心家、阴谋家形象。极端利己主义者憎恨天下所有美好的事物和美德,在伊阿古身上突出地表现为忌妒。

《李某某》

故事情节:年事已高的李某某意欲把国土分给3个女儿,口蜜腹剑的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赢其宠信而瓜分国土,小女儿考狄利娅却因不愿阿谀奉承而一无所得。前来求婚的法兰西国王慧眼识人,娶考狄利娅为皇后。李某某离位,大女儿和二女儿居然不给其栖身之地,当年的国王只好到荒郊野外……考狄利娅率队攻入,父女团圆。但战事不利,考狄利娅被杀死,李某某守着心爱的小女儿的尸体悲痛地死去。

人物形象:李某某无疑是这个悲剧的主角。他是一个专横暴虐、刚愎自用的统治者形象。他的致命的错误是虚荣心。他善良、慈爱、轻信、刚愎自用。

考狄利娅:完美和正义的化身,善良敦厚,不忍心对自己得兄弟作坏的揣测,也重不放弃自己得的父亲,即使自己处境再艰难。

埃德蒙:他是个十恶不赦的叛徒。他设计让他的父亲和哥哥埃德伽遭受苦难,有勾引高那李尔和里根使她们互相嫉妒猜疑而互相残杀。这确实是他的恶的本性所在。

《麦克白》

故事情节:讲述了原本善良的苏格兰英雄麦克白,在其阴险狡诈的妻子的怂恿和女巫的蛊惑下,犯下了弑君篡位的罪行,可是深重的罪孽又搅得他日夜不得安宁,恐惧和忧患,使得他不由自主地从血腥走向血腥,直到在被讨伐的战争中丧生。

人物形象:麦克白

麦克白夫人的野心是强烈的家族扩张欲望。她有顽强的意志力量和坚强性格,遇事冷静,心狠手辣。

四、十七世纪文学

三种文学风潮

巴洛克文学 (随便了解就可以)

清教徒文学

代表作家:约翰·班扬《天路历程》

约翰·弥尔顿《失乐园》

古典主义文学(发展最高成就代表)

古典主义:指17世纪仍流行于欧洲,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由于他在理论和实践上皆效法古希腊罗马文学而得名,其特征是政治上拥护中央王权,主张国家统一宣传公民义务,歌颂贤明君主。思想上崇尚理性,强调人的行为应受理智和意志的支配,表现出荣誉、责任战胜情感的过程,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规则,遵守三一律。

古典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特征:

①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拥护王权,主张国家的统一,歌颂贤明的君主。

②遵崇理性,克制个人情欲,服从公民义务。

③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模仿古代,要求规范化的艺术形式。

④要求文学形式遵从规范。

古典主义是法国17世纪文学的主潮,以戏剧成就最为突出。

高某某:最优秀作品是《熙德》,通过对男女主人公罗狄克和施某某在个人感情和家庭荣誉上的冲突的描写,歌颂了贤明的君主,宣扬了忠君爱国、崇尚理性的思想。

拉辛:代表作有《安德洛玛克》和《费某某》,《安德洛玛克》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传说,作品揭露了宫廷的腐败,鞭挞了贵族的荒淫无耻;赞扬了安德洛玛克理智清晰,忠于祖国,忠于爱情的高尚品德,悲剧在当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莫某某:代表古典主义文学发展最高成就 杰出的法国喜剧家,古典主义喜剧大师。

早期创作:《可笑的女才子》《太太学堂》

中期创作:《伪君子》

《伪君子》(P159)

故事情节:

该戏剧讲述伪装圣洁的教会骗子答尔丢夫混进富商奥尔恭家中,企图勾引其妻子,夺取其家财,最后真相败露,答丢夫锒铛入狱,奥尔恭幡然醒悟,一家人皆大欢喜的故事。

人物形象:达尔杜某某 伪善

(1)达尔杜某某是宗教骗子的典型。

(2)他性格中最突出的特征是伪善。破落贵族,穷困潦倒,流落巴黎,以宗教谋生。

(3)以伪善骗得奥尔恭的信任,目的在于掠夺其财产,满足其淫欲。

(4)当他的真面目被揭露后,欲把奥尔恭逐出家门,甚至要置其于死地。他说:“王爷的利益就是我头等重要的责任”,为此“朋友、妻子、母亲,就是我自己也要牺牲的”。

(5)揭露了宗教伪善及其危害性,其矛头直指宗教特务组织“体会”。达尔杜某某一词已成为伪善的同义语。

达尔杜某某典型意义:达尔杜某某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伪装的教会前途和地道的贪欲恶徒,它的主导性格是欺骗和伪装,性格本质特征是阴险狠毒,他集一切虚伪之大成,是一个作恶多端,毫无人性的恶棍骗子。 历史意义:达尔杜某某的虚伪衬托出了教会的虚伪,荒淫,暴露了教会骗子的社会危害性,显示出作品强烈的反宗教倾向,这是当时教会禁演的本质原因。

现实意义:高度概括了不同时代的伪君子特征,暴露了伪善的道德危害性。现在,达尔杜甫已经成为“伪善”“伪君子”的同义词。

艺术特点:(P160)

(1)“三一律”的成功运用。全剧五幕,情节集中单一,以揭穿揭穿达尔杜某某的伪善面目来组织情节,地点只是在奥尔恭家,时间不超过24小时,完全符合三一律。

(2)结构严谨,构思精巧。第一二幕侧面揭露,三四幕正面揭露达尔杜某某的伪善, 第五幕正面揭露他的危害,层层深入。

(3)“扁平人物”的塑造。莫某某在人物塑造上遵循古典主义的类型说或定型说,他笔下的人物通常是某一种品德的形象载体。

(4)“突转”戏剧手法的巧妙运用。“突转”是戏剧常用的艺术手法,它能使剧情跌宕起伏,波澜突起,加强戏剧的生动性,本剧使用了三次突转。

莫某某的喜剧艺术特色

创作的民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现民族统一的目的。该运动在文学上的反映是提倡个性解放,崇尚感情,礼赞天才人物和歌颂大自然,充满强烈的反抗精神。

这场运动理论家和精神领袖是赫尔德尔,青年时代的歌德,席勒以及莱辛(理论著作《汉堡剧评》)

歌德:《青年维特之烦恼》

人物形象:维特(P197)

(1)维特是一个具有高度典型意义的德国进步青年的形象,有理想、有才能,渴望自由,又力图有所作为,但又对前途深感迷茫,缺乏斗争的意志和决心。

(2)这一形象体现了德国市民的软弱性。他的自杀是他为社会所不容的结果,是他既憎恶社会又找不到出路的必然归宿,同时也是他对那个令人窒息的社会的孤独而消极的抗议。

维特热:很多青年人穿着维特式的服装,模仿维特行事风格和举止,甚至在恋爱失败后也用自杀的方式寻求解脱。

形成原因:在当时的欧洲,人们的思想仍被宗教神学禁锢着,但一些进步人士已开始起来追求自由和民主。人们把这些进步的思想运动称为启蒙运动,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正是这种运动的体现。而之后歌德发表《青年维特之烦恼》,整整一代欧洲青年被维特和绿蒂的爱情故事所感染,维特以及他身上所蕴含的性格特征,在当时社会青年中产生了共鸣,一股“维特热”风行欧洲。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1_外国文学知识点》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