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9.3 大气压强 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九章 压强
9.3 大气压强
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
2.科学思维:
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法。
3.科学探究: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切实体会大气压的存在。
4.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课程实验教学,使学生体会到实践是证明真理的唯一方法,使学生初步养成具有将物理知识用于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
教学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教学难点:托里拆利实验的理解。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试管、水、卡片、塑料吸盘、广口瓶、塑料瓶、鸡蛋、气球
教学互动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点,为新课做铺垫
1、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力?
2、一个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会处于平衡状态?
3、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演示实验导入:教师展示实验道具:听话的气球,并引导学生揭秘,是谁在控制气球?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总结,进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师生互动
看来气体压强确实存在呀,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是由于液体能够流动。 空气也能流动, 空气中是否存在朝各个方向的压强?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几个实验,同学们一起来分析分析,能否通过我们的小实验来验证气体压强的存在呢?
教师展示实验器具,引导学生设计以下两个小实验:
覆杯实验
教师先将卡片贴在广口瓶口,倒置广口瓶,卡片会掉下来,学生分析原因(受到重力的作用)
接着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如果我们在广口瓶中装满水,排尽瓶中的空气,瓶内外受到的气体压强就会不一样(外面大里面小),外面的气体能否支撑的住卡片和卡片受到的液体重力呢?
现象:纸片保持静止,没有掉下来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是谁支撑住了小卡片?(利用二力平衡)
结论:气体压强确实存在
瓶口吞蛋
教师先将鸡蛋放置在广口瓶口,鸡蛋不会掉下来
接着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如果我们加热广口瓶,使瓶中空气受热膨胀上升,那么瓶内外就会受到气体压强差(外面大里面小),外面的气体能否将鸡蛋压到瓶内?
现象:鸡蛋进入瓶内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是谁将鸡蛋压进了瓶内?(利用力的作用效果)
结论:气体压强确实存在
结论:大气因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所以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3、皮碗对吸,切实体会大气压存在,从而引出第一个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二)大气压的测量
在空矿泉水内放少量的热水,摇晃之后把瓶盖拧上,然后等待冷却。在大气压作用下,矿泉水瓶被压扁了。
大气压可以把纸片上的液柱托住,也可以把鸡蛋压进瓶中,还可以把瓶子压瘪,大气压究竟有多大?引出托里拆利实验——首次精确测量出精确大气压值的物理实验
讲解托里拆利实验装置,并尝试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原理。如图所示,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为760mm。把玻璃管倾斜,竖直高度差不发生变化。
这个实验最早是由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做的,他测得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760mm
问题:
(1)为什么要灌满水银?
排尽里面的空气
(2)管内水银面为什么会下降?
重力的作用
(3)水银下降后,管内水银柱的上方是否有空气?
否,处于真空状态
(4)水银面下降了一段距离后为什么不再下降了?
大气压对液面的压力
(5)怎样通过计算得出大气压强的大小?
借助二力平衡
播放演示(录像)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________实验,大气压值约为__________帕。
5、在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中,所用玻璃管的粗细与测量结果__________,在实验中应竖直放置,如果玻璃管倾斜,则管内水水银柱的竖直高度将___________.
6、 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范成大到海拔3700m的峨眉山旅游,发现在山上“煮米不成饭”,他认为是因为山上的泉水太寒冷,故有“万古冰雪之汁”之说,其实这是由于高山上的________导致水的________的缘故。
五、课堂效果展示
请同学们与大家分享课堂所学、所想
六、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尝试设计实验验证大气压的存在,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周边物品尝试粗略计算大气压强。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9.3 大气压强 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