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媒介化研究:理论溯源与研究路径》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一、介绍媒介化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性媒介化研究是对媒介社会角色转型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将从媒介化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性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媒介化研究的定义和意义。媒介化研究是对媒介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深入研究的学科领域。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介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媒介化研究的目的是理解媒介对社会变革的影响,揭示媒介如何塑造和改变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以及社会认知。它关注媒介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探讨媒介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功能,为社会变革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其次,媒介化研究与齐美尔、吉某某等思想的联系。媒介化研究的理论溯源可以追溯到齐美尔和吉某某等经典思想的影响。齐美尔提出了“媒介是信息和通信的基础设施”的观点,强调了媒介在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吉某某则从社会结构和权力的角度研究了媒介的作用,指出媒介是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介化研究在这些经典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对媒介社会角色的认识和理解。
综上所述,媒介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通过深入研究媒介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媒介对社会变革的影响,为社会变革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齐美尔和吉某某等经典思想为媒介化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为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思考框架。在此基础上,媒介化研究不断深化和拓展,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媒介社会的挑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二、探讨媒介化研究所吸收的多种理论传统
A. 现象社会学对媒介化研究的贡献
现象社会学是20世纪初德国社会学家斯穆克特(Georg Simmel)首创的一种研究社会现象的理论和方法。现象社会学强调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描述,关注人们在特定社会情境中的行为和互动。在媒介化研究中,现象社会学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媒介作用的视角。
首先,现象社会学强调个体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媒介作为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不仅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和观念,同时也受到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制约。现象社会学通过对个体和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观察和描述,揭示了媒介如何在社会中发挥作用。
其次,现象社会学关注社会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媒介化研究意味着将媒介纳入到社会中来进行研究,而社会是一个复杂多样的系统。现象社会学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多样性进行观察和描述,帮助我们理解不同媒介在不同社会情境中的作用和意义。
B. 符号互动论对媒介化研究的贡献
符号互动论是20世纪美国社会学家布莱默(Herbert Blumer)提出的一种研究社会互动的理论。符号互动论强调人们通过符号来构建和共享意义,通过互动来协商和建构社会现实。在媒介化研究中,符号互动论提供了一个理解媒介与社会互动关系的理论框架。
首先,符号互动论强调媒介作为符号系统的角色。媒介不仅是信息传递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所携带的符号意义。符号互动论认为人们通过对媒介符号的解读和使用来构建和共享意义,从而形成了共同的社会现实。媒介化研究可以通过分析媒介符号的使用和解读,揭示媒介如何参与社会互动过程。
其次,符号互动论关注社会互动的过程和动态。媒介化研究强调媒介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而社会互动是媒介与个体、媒介与媒介之间互动的过程。符号互动论通过对社会互动的观察和描述,帮助我们理解媒介与社会互动的动态过程。
在媒介化研究中,现象社会学和符号互动论的理论传统为我们理解媒介作用的多维性和复杂性提供了重要的思考框架。通过对现象社会学和符号互动论的吸收和借鉴,媒介化研究逐渐形成了一个综合性、多层次的理论体系。在深度媒介化阶段,媒介化研究需要进一步整合和发展不同理论传统,以更好地解释和理解媒介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三、分析媒介化研究的两大研究路径
A. 制度化路径的特点和重要性
制度化路径是媒介化研究的一大研究路径,它将媒介视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机构,强调媒介逻辑的重要性。这一路径的核心理论代表人物是夏某某(McLuhan),他提出了媒介是“信息的承载者”和“社会形塑者”的观点。夏某某认为,媒介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社会结构和文化形态的塑造者。他的著作《媒介是信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在媒介化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制度化路径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媒介的物质形态、媒介的技术特性以及媒介的社会与文化效应等方面。研究者通过对媒介机构、媒介技术和媒介产业的分析,揭示了媒介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例如,研究者通过对媒介产业的研究,发现媒介的商业化特征对媒介内容和传播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而塑造了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制度化路径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对媒介机构和媒介产业的观察和分析,以及对媒介技术和媒介形态的研究。研究者通过对媒介机构和媒介产业的观察,揭示了媒介的组织结构、决策机制和运作规律等方面的问题。同时,研究者还通过对媒介技术和媒介形态的研究,揭示了媒介的物质特性和功能特点。
B. 社会建构路径的特点和重要性
社会建构路径是媒介化研究的另一大研究路径,它更关注具体的传播情境与传播实践,突出媒介自身的形塑力。克罗兹(Katz)和赫普(Lazarsfeld)是这一研究路径的代表人物,他们提出了“媒介效应”和“双步流程模型”等概念,对媒介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社会建构路径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媒介与受众之间的相互作用、媒介对受众的影响以及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和解读等方面。研究者通过对媒介与受众之间的具体互动情境的观察和分析,揭示了媒介如何影响受众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例如,研究者通过对媒介与受众之间的交互作用的研究,发现媒介的选择和使用对受众的认知和行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社会建构路径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对媒介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情境的观察和分析,以及对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和解读的研究。研究者通过观察和分析媒介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情境,揭示了媒介对受众的影响和作用。同时,研究者还通过对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和解读的研究,揭示了受众对媒介的理解和解读方式,进而对媒介的作用和效应进行分析。
总结起来,制度化路径和社会建构路径是媒介化研究的两大研究路径。制度化路径强调媒介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机构的重要性,关注媒介的物质形态、技术特性以及社会与文化效应等方面;而社会建构路径更关注媒介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关系,突出媒介自身的形塑力。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社会进入深度媒介化阶段,两大研究路径逐渐相互开放与融合,学者们试图发展出一条媒介化研究的中间道路。这一中间道路将综合考虑制度化和社会建构的因素,更全面地分析媒介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和作用。四、指出媒介化研究的发展趋势
A. 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深度媒介化阶段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社会正逐渐迎来深度媒介化阶段。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媒介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变得更加广泛和深入。数字媒介的出现使得人们的信息获取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介的形态和功能,还为媒介化研究带来了新的研究对象和视角。
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媒介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媒介的作用不再局限于传播信息,而是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媒介化研究需要关注数字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全面影响,包括社交媒体对社交关系和社交行为的改变、互联网对公共领域和政治参与的影响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媒介化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如网络调查、大数据分析等,使得研究者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媒介与社会的关系。
B. 两大研究路径的相互开放与融合
传统的媒介化研究主要分为制度化路径和社会建构路径。制度化路径将媒介视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机构,强调媒介逻辑的重要性;社会建构路径更关注具体的传播情境与传播实践,突出媒介自身的形塑力。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学者们逐渐意识到两大研究路径之间的相互关联和互补性。
对媒介化研究的进一步探索表明,制度化路径和社会建构路径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相互交织和相互影响的。媒介既受制于社会结构和制度化规范,也具有自身的形塑力和反馈作用。因此,学者们试图克服原有的结构/能动的二元对立,发展出一条媒介化研究的中间道路。这一中间道路旨在综合考虑制度化和社会建构的因素,探讨媒介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C. 发展出一条媒介化研究的中间道路
在媒介化研究的发展过程中,学者们试图发展出一条媒介化研究的中间道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媒介与社会的关系。这条中间道路既关注媒介作为社会机构的制度化特征,又注重媒介在具体情境中的形塑力和实践效应。
中间道路的发展需要建立新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首先,需要建立一个能够综合考虑制度化和社会建构因素的理论框架,以更好地理解媒介与社会的关系。其次,需要发展出一套既能够定量分析又能够定性研究的研究方法,以更全面地探讨媒介化的过程和效应。
媒介化研究的中间道路还需要更多的学者的共同努力和合作。不同学科和领域的学者可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媒介与社会的关系。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媒介化研究才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发展和创新,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媒介社会的转型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以上为《媒介化研究:理论溯源与研究路径》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