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边角和角角边定理 优质教案

本文由用户“hkboy1106”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10-22 00:03:12 举报文档

以下为《11.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边角和角角边定理 优质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1章全等三角形第2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角边角和角角边定理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三,四,并能灵活地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四,进行有条理的简单的推理,并能利用它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考:懂得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四是确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又一个思考方法.

解决问题: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情感态度:体验数学模型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三,四.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三,四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11至13页.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类比着“边边边公理”和“边角边公理”即“XX素定三角形”,提出:如果两个三角形两边一个角分别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能不能全等?

活动二.动手探究,得出结论.

1.探究5.学生活动:按照下面的步骤画三角形,使它的两个内角分别为35°和 65°,并且这两个角的夹边的长为2.5cm.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

2.归纳总结结论:

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活动四.知识应用,例题解析.

例3.如图11.2-10,D在AB上,E在AC上,AB=AC,∠B=∠C.求证AD=AE.

分析:如果能证明△ACD≌△ABE,就可以得出AD=AE.

证明:在△ACD与△ABE中,



∴△ACD≌△ABE(ASA)。

∴AD=AE.

 

活动五.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三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活动六.知识巩固,课堂练习

1.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可以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BC=CD,再定出BF的垂线DE,使A,C,E在一条直线上,这时测得DE的长就是AB的长.为什么?

2.如图,AB⊥BC,AD⊥DC,∠1=∠2.求证AB=AD.

活动七.知识梳理,课堂小结 http://doc.001pp.com

引导学生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做小结.

活动八.知识反馈,作业布置.

课本第15至16页第5,6,7题.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2.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小测
  3. 三角形全等性质和判定测试
  4. 中考数学解题常用方法总结
  5.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
  6. 北师大版1.1.1等腰三角形教案
  7. 4.3.1《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设计
  8.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过程设计
  9. 1.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3)
  10.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以上为《11.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边角和角角边定理 优质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