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五育并举学生评价体系》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五育并举学生评价体系
(一)研究背景
1.教育质量评价的国家决策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固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这一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长期存在的“五唯”问题,表明了克服此问题的坚决态度。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学生发展质量评价突出考察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和劳动实践等。
2019年9月,《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科学教育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建立。
2.教育质量评价的国际趋势。
学生的学科素养是教育质量的核心指标,而核心学科的学业水平是基础而重要的构成部分。跨学科监测以及关注非学科部分的综合评价是当前教育质量监测的重要发展趋势。
3.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618)
4.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五方面20项指标。
(二)实验目的、对象和时间
探索评价指标,工具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探索“五育”并举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可行性,及其评价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中的作用。
(三)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确定。
教育质量有宏观和微观之分,培养目标不仅仅是学生对课程知识技能的掌握,包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国教育学会和*_**联合课题组,将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学生发展质量评价突出考察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和劳动实践等”,期待使“五育”并举和教育评价的改革成功落地实效。
(四)质量综合评价工具检验。
年级测量工具信度、效度。
(五)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取得的成效。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克服了“唯分数”,促进了地方和学校“五育”并举,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市级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促进了各区(市)县建立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中小学综合素质得到提升。5年级学习负担各指标达到政策要求的达标率是逐年上升趋势。禁止拖堂和严禁排名两项指标的达标率增幅最大。
(六)讨论
1.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领域“破五唯”的“充分必要”措施。本课题的实验必要而且科学可行。
2.区别“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才能落实好新时代教育评价的改革总体方案。
二、*_**领导交流五育并举的教育质量考核评价经验。
教育评价是教育改革的“指挥棒”、“风向标”、“牛鼻子”和“”“助推器”。
1.明确指标导向,不断调试质量评价“指挥棒”。
德育方面,评价了师德师风建设、德育机制成效、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理想信念、学生人格品质、学生规则意识、学生行为习惯。
体育方面,评价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体育活动场馆建设、体育课设置等。
美育方面,评价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生审美能力及艺术技能、美术展演活动开展情况、美术、音乐器材配备情况。
劳动教育,评价也有不同要求。
2.改进评价方式,着力校准质量评价“标准尺”。
依托全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验区建设,创新评价方式,委托中国教育学会,围绕指标体系和评价要点,联合研发评价工具,检验量表信度、效度。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习惯。读书、书写、卫生习惯,需要教师常常提醒。
(4)成长档案袋:能够真实、全面、动态地描述儿童发展与成长的过程,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工具。
家长们都很认可素质教育评价系统,支持学校的活动。
(三)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改进。
1.进一步完善评价标准。
原来的标准进行细化。
2.对违纪学生发黄色提示牌。三次提示牌生成警示牌,进而生成警戒牌。
3.制定帮扶方案。
一个分数评价,到多个分数评价,到分类评价,到全面评价。
邀请多位教育大咖来给教师讲座,帮助教师不断提升,让孩子的成长千姿百态。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五育并举学生评价体系》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