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第1课时 推理(1)【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9数学广角——推理
数学不仅是人们生活和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学习数学还能提高人的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有关逻辑推理的知识是人们在生活和科研中很重要的知识,人们从事学习、科研、经济和法律活动(如侦破、审理案件)都要用到推理。
同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因此,逻辑推理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素材。在这样的理念下,本套教科书安排了一系列的内容渗透和应用推理的数学思想。本单元就是要求学生能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让学生进行简单、有条理的思考。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推理的过程,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体验什么是逻辑推理,并能用一定的方式(如连线、列表等)辅助推理,有条理地表述自己推理的过程。教学过程中,不要求呈现完整地表达推理过程的三段论式文字,降低了教学的难度。
在一年级下册学生学习过《找规律》这一单元,已经开始渗透和应用推理的数学思想,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基础。本单元的“推理”学习,使学生逐步形成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的年龄较小,逻辑推理对于小学生来讲,既生僻又深奥。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仅处于能够直观感受与简单归纳的阶段,对简单的推理理解难度不是很大,但是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推理的过程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1.利用学生熟悉的素材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切实理解逻辑推理。利用好教科书上的内容,重视本班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体验,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切实参与进活动中,体验用已知条件推出结论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既让学生在趣味中体验什么是推理的过程,又能感受推理的重要作用。
2.把握教学的重点,落实教学目标。例1的教学应重在让学生读题后梳理信息并提炼出关键信息,放手让学生去解答问题,然后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交流,使学生会借助口头语言表述自己推理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体验推理的含义。例2的教学可以简化题目,改成3×3的方格,使学生有所体会后再呈现例题的素材。
3.注重学生有条理地阐述推理过程,但要把握好教学的“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表述清楚自己的推理过程,如教科书例1中通过“你是怎样想的?”“通过小红的话,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你是怎样确定A(或B)是几的?”等让学生进行表述,并在学生表述不畅的地方加以辅助。但同时要注意对学生的语言表述要求不要过高,只要能表达清楚即可。第1课时 推理(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6例1,完成教科书P106“做一做”,P107“思考题”,P108“练习二十一”第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并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辅助推理,学会简单的推理。
3.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初步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礼物两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简单推理
“猜一猜”游戏。
1.“随意”猜。
教师任意选取两样文具作为礼物(不告诉学生包含的品种),然后两手握拳,一上一下放好。让学生猜一猜:上面手中有什么礼物?下面手中有什么礼物?
2.“犹豫”猜。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受。因此,不论是授例,还是练习,当题目比较简单时,学生可以用口头表述的方法进行推理,当题目比较复杂时,就引导学生用比较直观的连线或表格去进行分析和推理。这样的话,学生可以根据难易程度的不同而选择合理的、适合自己的方法。学生对这一内容很感兴趣,学习热情很高,由于问题比较简单,很多学生很容易就知道结果,但是要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述推理过程有些困难,需要多引导,让他们能很好地表达出来。
?作业设计
见“,”()《课后练习》对应课时作业。
(**_*盘子里有香蕉、苹果、橘子三种水果。
参考答案
爸爸吃的是苹果,奶奶吃的是香蕉,妈妈吃的是橘子。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第1课时 推理(1)【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