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大观念教学

本文由用户“sunnyfa007”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08-09 06:24:57 举报文档

以下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大观念教学》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素养,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了解并尊重法律的权威性,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以及正确的人格素质。

首先,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国家的基本政治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了解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理念,培养正确的政治思想,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学生还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思辨能力和文化素养。

其次,道德修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另一个核心目标。道德修养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具备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规范。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和尊重人权、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等基本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促进社会和谐和个人全面发展。

再次,法治素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宪法、法律和法规等内容,了解法律的权威性和约束力,认识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能力。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会依法行事,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培养守法意识和法治观念。

最后,人格素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人格素养是指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和实践,逐渐形成的良好品格、健康心态和积极态度。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诚实守信、友善待人、积极乐观和自信自强等良好品质。同时,学生还需要关注社会责任和社会公益事业,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行为习惯。

总的来说,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素养。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他们能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习和实践,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人格素养。同时,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培养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和培育核心素养。二、培育核心素养导向的新教学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培育核心素养日益成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育核心素养导向的新教学要求是解决当前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现实需要。培育核心素养导向的新教学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培育核心素养的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长,设计多样化的教学任务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感需求,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育核心素养导向的新教学要求强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应通过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还应通过设计实践性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注重跨学科的融合教学。培育核心素养导向的新教学要求强调跨学科的融合教学。教师应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融合,创设多元化的学科情境,促进学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通过跨学科的融合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四,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培育核心素养导向的新教学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教师应注重价值观的引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教师还应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和情感态度,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最后,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培育核心素养导向的新教学要求强调评价的多元化。教师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方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水平。评价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素养等方面。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三、大观念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核心策略

大观念教学是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一种新教学方法,旨在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他们在学习任务中发展全面的素养。大观念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将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国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等相关主题有机融合,强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和法治教育,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大观念教学的核心策略主要包括深刻揭示大观念的育人指向、审慎提炼单元教学大观念、科学重构单元学习内容、精准创设单元学习大情境等。

首先,深刻揭示大观念的育人指向。教师需要充分理解大观念教学的育人目标和意义,通过多角度、多维度的思考,揭示学科知识与学生发展的内在联系。教师应带着对学生发展的深刻关注,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实践,促进他们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全面成长。

其次,审慎提炼单元教学大观念。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中提炼出每个单元的大观念,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和灵魂。大观念是课程的主线,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能够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运用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科学重构单元学习内容。教师需要针对每个单元的大观念,科学地重构学习内容。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和教学手段,构建起符合大观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任务。同时,教师还需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差异,合理安排学习活动,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最后,精准创设单元学习大情境。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单元的大观念,创设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学习情境。情境是教学活动的载体,通过情境化的学习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现和创新,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大观念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大观念教学是指教师通过解析核心素养培育的具体要求,将其与大观念结合,生成学科培养的大情境与大任务,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培育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大观念教学的应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深刻揭示大观念的育人指向

大观念教学要求教师深刻揭示大观念的育人指向,即通过道德与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素养,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引用名人名言等方式,将大观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观念。

2. 审慎提炼单元教学大观念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需要审慎提炼单元教学大观念,即在每个学习单元中确定一个核心的观念或理念,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和指导。例如,在学习关于家庭责任的单元时,教师可以将核心观念确定为“家庭责任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并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这一观念。

3. 科学重构单元学习内容

大观念教学要求教师科学重构单元学习内容,即将核心素养与具体的学习内容相结合,形成有机的整体。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要求,设计与核心素养相关的学习任务和活动。例如,在学习关于公民道德的单元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公民责任和社会参与的重要性。

4. 精准创设单元学习大情境

大观念教学要求教师精准创设单元学习大情境,即通过情境化的教学设计,将学习任务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连接,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体验和应用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可以设计真实情境的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大观念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和角色定位

大观念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角色定位。教师在大观念教学中扮演着引导者、组织者和评价者的角色,需要具备深厚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素养,能够灵活运用大观念策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和培育核心素养。

首先,教师需要具备深厚的学科知识。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需要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能够准确传达给学生。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

其次,教师需要具备教育理论素养。大观念教学要求教师能够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将核心素养培育与大观念结合起来,生成学科培养的大情境与大任务。教师需要熟悉教育理论,了解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认知发展,以便更好地设计教学任务和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同时,教师需要具备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和培育核心素养的能力。大观念教学要求教师能够通过解析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生成学科培养的大情境与大任务,帮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培育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最后,教师需要充当学生的指导者、组织者和评价者。在大观念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讨论,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情况。教师需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观。

综上所述,大观念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角色定位。教师需要具备深厚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素养,能够灵活运用大观念策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和培育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充当学生的指导者、组织者和评价者,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道德修养。只有具备这些素养和能力的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实施大观念教学,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

以上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大观念教学》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