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校本课程论文》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搭建“主题式”校本课程平台,营造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上徐某某 唐某某
摘要:目前农村中小学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还处于一个萌芽状态,学校或没有开展,或开展了校本课程也开始向应试教育靠拢,有个别学校甚至以竞赛辅导课代替校本课程。我认为原因有三:①考试指挥棒的作用。②教师和学生们长期习惯了中央统一课程体制,并过分拘泥于统编的教科书。③对校本课程的理念理解不深。这些多年来传统惯性,给校本课程的实施带来了巨大的阻力。本文旨在通过对校本课程的解读,打消顾虑,激发教师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热情,并通过本校在校本课程实施中的点滴经验——搭建“主题式”校本课程平台,营造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关键词:校本课程 主题式 校园文化建设
朋友聚会,因为都是老师,话题自然离不开教学。我顺便问了句:“你们学校开展校本课程了吗?”朋友们都笑了:“语、数、英都来不及上了,谁还上校本课?”“什么是校本课呀?”可见校本课程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也由于老师们的不重视,校本课程在实际操作中遭遇到了冷落的尴尬情境。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或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环境和内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国家——地方——学校三级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一个组成部分。
更新理念——校本课程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校本课程并不神秘
校本课程是专家们做的事?
许多教师有疑惑,校本课程很复杂,它需要经历:需要评估→确定目标→校本教材开发→实施→评价体系→反馈→调整→再实施→再反馈的过程,需要建构太多的观念:质量观、课程观、评价观等,这似乎是专家们的事,我们一线教师哪能完成?以致于我们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止步不前。
其实校本课程并不神秘,它赋予了我们更多的自由权。
1.校本课程的课程开发从本质上看是教师在学校一级对课程进行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所有活动
2.校本课程在定位上是以兴趣性为主,非学术性质。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指向,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
3.校本课程以综合实践活动为教学载体,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4.采取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交往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进行研究、讨论、调查、考察、参观、测量、设计、制作、服务等具体活动,发展学生的反思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妥善处理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关系
5.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其实,许多学校已开设的选修课、活动课就具有校本课程的性质,只是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无意识状态罢了。也就是说,许多学校往往有校本课程之“实”,而无校本课程之“名”
因此我们说,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
二、学生在校本课程中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校本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的课程,课程开发的目标和方向正是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我们的教育方向正向能力化、素质化、个性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知识是一把利剑,能力则是舞剑的技术”。你要想在战场上战胜对手,单有一把利剑是远远不够的,再好的剑在不会舞剑者的手中,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也就是说,你必须要有高超的舞剑技术,才能最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反过来,一个高超的舞剑能手,如果没有一把锋利的宝剑在手。他的本领同样也表现不出来。因为没有赖以战胜敌人的武器,结果同样也不免要失败。因此,开发校本课程不仅不会影响学业成绩,反而会起到促进作用,我们应树立正确的育人观。
三、教师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程的实施道路上走得更远。
通过几年的努力,以实践为主体的主题式校本课程不仅成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课堂,也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同学们越来越喜爱校本课程,希望能有更多的实践性课堂,能在更广阔的天地里自由驰骋。正如古人云:书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身实践,才能有深切的体验,才能品尝到收获的快乐!
让我们去其“浮华”,求其“真淳”,在充溢校本气息、洋溢实践智慧、充满生命关怀的特色校园文化中,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成长。
今天,你“校本”了吗?
参考文献:
《中国火炬》2009.2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参考书》2007.2
《学会学习》 *_**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校本课程论文》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