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疫情防控指引(员工、学员培训资料)

本文由用户“xkai0906”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0-07-26 21:04:49 举报文档

以下为《中小学疫情防控指引(员工、学员培训资料)》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伍家岗区中小学疫情防控指引

(员工、学员培训资料)

3.1个人防护指引

3.1.1共性篇

严格落实手卫生措施。餐前,便前便后,接触垃圾后,外出归来,使用体育器材、学校电脑等公用物品后,接触动物后,触摸眼睛等“易感”部位之前,接触污染物品之后,均要洗手。洗手时应当采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按照“七步洗手法”彻底洗净双手,要注意用流动水和洗手液(肥皂)清洗,洗手总时间至少20秒。七步洗手法口诀是:内一外— 夹一弓一大一立一腕。无条件水洗时也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保持足够的社交距离。不聚集、不扎堆。集中就餐时保持距离,不聊天。假期尽量居家,减少走亲访友、聚会聚餐,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

正确佩戴口罩。佩戴口罩前应洗手,检查口罩使用有效期和外包装,外包装损坏或超过有效期的禁止佩戴。佩戴口罩过程中避免手接触到口罩内侧面,减少口罩被污染的可能。一次性医用口罩颜色深的一面朝外,颜色浅的一面正对面部,或者褶皱朝下。医用口罩上有鼻夹金属条,金属条在口罩的上方。佩戴时先将手洗干净,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后,将两侧的绳子挂在耳朵上;用双手压紧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皱,要求口罩覆盖口、鼻、下颌。

脱下口罩时避免触碰口罩外侧,用手抓着系带取下,避免细菌或病毒黏附到手上,以手为媒介扩散。不建议将摘下来的口罩直接塞进口袋里或丢弃,这样容易造成医用口罩二次污染。普通人群佩戴过的口罩使用后,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即可;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及其护理人员用过的口罩按照医疗废弃物收集处理。

减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尽量步行或坐私家车出行,尽量减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必须乘坐的,做好防护,佩戴口罩和手套。

防止飞沫传播。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衣服遮住口鼻,严禁随地吐痰。

3.1.2个性篇

校医(保健老师)工作时,接触可疑患病师生员工(密切接触者),应适当提高防护级别,如穿戴一次性隔离衣、手套、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等。

教师工作时,要强化“一米意识”,注意和学生、同事保持距离,授课时尽量不走动,疫情期间不要请家长到学校,也不要实地家访。批改作业后要洗手,工作餐保持和他人的距离,不说话,专注吃饭。教室里公用的教学设备要消毒后再使用。办公室里的饮水机、电灯开关、门把手每天要进行局部细节消毒。

门卫(校园保安)工作时,对外来人员登记使用的笔和本要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防止交叉感染。门卫室滞留了可疑患病师生员工(密切接触者)后,要立即进行终末消毒。

宿舍管理员工作时,对外来人员登记使用的笔和本要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食堂工作人员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戴口罩,

工作服要每天清洗,如被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清洗。如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宜佩戴一次性手套并及时更换。

3.1.3外地返程途中注意事项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建议全程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儿童选用性能相当产品)。

随时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或部位;接触公共物品、咳嗽手捂之后、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饭前便后要使用洗手液(肥皂)流动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手消毒液;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衣服遮住口鼻。尽量减少旅途中进餐的频率和时间。

旅途中做好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出现可疑症状,应主动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尽量避免接触其他人员,并视病情及时就医。

旅途中如需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应主动告诉医生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以及发病后接触过什么人,配合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相关调查。

妥善保存旅行票据信息,以配合可能的相关密切接触者调查。

3.2家庭管理指引

(1)家长在疫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外出,有条件的采取居家办公;不要带孩子走亲访友、聚会聚餐,不要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例如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网吧、KTV、商场、车站、机场、码头、展览馆等。学生一律暂停参加线下培训。

(2)家长应给孩子准备适合年龄特点的口罩,外出时应佩戴口罩,外出回家应立即洗手,外套要放在通风的地方晾晒。

(3)向孩子普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的知识和技能,保持家庭整洁。做好每天至少2次、每次至少30分钟开窗通风和预防性消毒工作。

(4)科学配餐,加强营养,合理制订孩子居家体育锻炼计划,保证睡眠时间,提高身体免疫力,抵抗病毒侵袭。

(5)***、学校安排的网络教学课程和课后作业;减少近距离用眼和电子屏幕视屏时间,近距离用眼或视屏30-40分钟后远眺10分钟,防止近视发生或近视程度加深。

(6)开学前要做好低龄学生的安全看护工作,避免学生独自在家,防止意外伤害发生。

(7)每天对家庭成员进行健康监测,如有发热和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根据社区和学校的要求进行上报,严禁送患儿上学。

(8)如家庭成员需要居家隔离进行医学观察,应尽可能减少与其他家庭成员接触,共处一个房间时需要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并注意保持1米以上距离;减少活动范围;卫生间、生活用品要与其他家庭成员分开;严格执行分餐制,多开窗通风,用过的物品和接触过的环境进行随时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9)开学后尽量驾驶私家车送孩子上下学,或让(陪伴)学生走路上下学,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预防交叉感染。

3.3班主任工作指引

(1)掌握本班学生假期和返校前健康状况及行程动向,了解其外出史、接触史、疾病史等关键排查信息,并做好登记工作,提醒学生不要提前返校和带病返(入)校。

(2)及时将疫情防控相关知识通过微信、短信、校园网等途径发送给学生和家长,指导学生和家长自我学习,提高防控知识和技能,强化疫情防控法律责任,做好科学防护。

(3)开学后配合校医(保健教师)做好本班学生每天晨检和午检工作,寄宿制学校还应对寄宿生开展晚检,尤其做好体温测量和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的排查,如发现异常情况立刻通知校医(保健教师)和家长,提示学生戴好口罩,配合校医(保健教师)转移至(临时)隔离医学观察场所进行单独隔离和医学观察,并对其学习、生活及活动的公共场所进行预防性消毒。

(4)做好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工作,发现疫情及时上报给本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员,并配合疫情处置工作。

(5)根据本地疫情防控形势,在假期结束后不能按时开学的情况下,组织学生接受网络化教学课程,对学生进行统一管理,做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3.4校医(保健老师)工作指引

(1)在本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相关疫情防控工作,全面掌握本校师生员工因病缺课/缺勤情况,追踪缺课/缺勤人员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或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于2***和区教育局报告。

(2)统筹指导开展本校师生员工的健康教育工作,收集、筛选、传播科学的防控知识,切实提高广大师生员工及家长的疫情防控知识和技能,配合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教师)做好师生员工心理疏导工作。

(3)指导各部门和班级做好开窗通风和预防性消毒工作,如学校发生传染病疫情,***的指导下做好密切接触者排查、停课、终末消毒等处置工作。

(4)在校期间本校师生员工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时:学生应佩戴口罩到学校设置的(临时)留观室所暂时留观,及时通知家长接患病学生就医;寄宿制学生家长不能及时赶到,学校应派人送学生就医,相关人员做好防护;教职员工应停止工作,佩戴口罩后及时离校就医。患病人员离开后要及时对其接触的公共环境和部位进行消毒。按照当地要求及***和区教育局。

(5)日常工作时做好个人防护,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穿好工作服等。接触可疑患病师生员工(密切接触者),应适当提高防护级别,如穿戴一次性隔离衣、手套、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等。

3.5心理疏导工作指引

学校(幼儿园)要将心理疏导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整体部署,建立健全心理疏导工作机制,组建具有专业资质的心理疏导队伍,制订不同时段的心理疏导工作方案。开学前,充分利用热线或网络资源等方式,面向全校(园)师生和家长开展心理辅导;开学后,努力营造学校积极的心理环境,采用多种途径面向师生和家长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3.5.1开学前心理疏导工作要点

1、心理疏导的对象

(1)家长:要帮助家长科学认知疫情形势,调整心态,营造温馨健康的家庭环境:增强有效的亲子沟通,观察孩子在疫情期间的心理行为问题并积极引导。

(2)教师:要关注教师在疫情期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状态,进行人文关怀,缓解教师的紧张、焦虑情绪,有效地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3)学生:要及时了解学生的身心状况,尤其要密切关注毕业年级学生的心理状况,根据需要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使其在居家隔离期间保持积极心态,将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发现高危学生要及时识别和转介。

2、心理疏导的内容

(1)疫情期的认知调整:帮助师生和家长认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学会自我防护,客观地评价自己,及时察觉并调整不合理认知,引导其进行积极思维和正向思维。

(2)疫情期的情绪管理:鼓励师生和家长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学会调节过度的焦虑和紧张情绪,从国家正规网站和权威媒体获取相关疫情信息,缓解对疫情的恐慌和害怕心理,正确处理负面情绪。

(3)疫情期的行为活动:维持正常健康的生活,作息规律,掌握积极的休闲方式,坚持科学的体育活动,合理安排个人时间,适当转移注意力,做好个人防护。

3、心理疏导的方式

(1)网络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积极利用学校(幼儿园)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和QQ群等开展师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师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提供调整认知、情绪疏导、行为管理、心理放松等方面的知识,引导有需要的师生和家长积极寻求心理援助,促进师生情绪稳定,维护心理健康。

(2)心理辅导热线或网络心理辅导:学校(幼儿园)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在学校统一领导下,有序开展心理支持热线或网络心理辅导工作,明确辅导对象和辅导服务范围,使用规范、科学的助人方法开展工作,并遵循心理咨询的基本伦理,工作人员定期接受心理督导。

4、特殊个案的心理疏导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及时评估师生的心理行为风险,如有心理危机迅速进行保护和转介。向师生科学解释治疗方案,帮助其稳定情绪,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坚定其治愈的信心。

(2)居家隔离者:提供权威的疫情信息,引导其主动表达自身情绪感受,获得社会支持和鼓励,提高配合治疗的积极性。

(3)密切接触者:提供科学的疫情知识,缓解紧张情绪,鼓励配合隔离医学观察,帮助其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和生活。

(4)受疫情防控措施影响的疫区相关人员:提供维护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培养面对疫情的积极心态,掌握心理调节的基本方法。

3.5.2开学后心理疏导工作要点

1、心理疏导的对象

(1)家长:要帮助家长提高疾病防控意识,关注孩子开学后的适应情况,加强与教师沟通交流,对孩子开学后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积极引导,营造积极和谐的家庭氛围。

(2)教师:要关注疫情对教师的身心影响,建设积极心理环境来缓解和消除教师的应激反应,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缓解教师压力,针对教师各类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班级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心理支持。

(3)学生:动态监测学生受疫情影响的身心状况,根据实际需要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学习生活。特别关注曾经治疗或被医学观察隔离的学生,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个体心理辅导,及时识别高危学生,实施转介。

2、心理疏导的内容

(1)认知调整:帮助教师、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通过疫情来客观认识自身的优缺点,更加积极地面对未来。

(2)情绪管理:提倡疫情中的积极情绪反应,学会调节开学引发的焦虑和紧张情绪,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

(3)行为活动:坚持健康的学习生活作息规律和良好的卫生习惯,科学锻炼身体,树立健康饮食习惯,减少和消除影响健康的不利因素。

3、心理疏导的方式、

(1)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积极引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更快地适应环境,不断提高心理素质。

(2)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专题教育可利用各类主题活动,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师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最大程度地预防和消除师生发生和疫情相关的心理行为问题。

(3)实施个体心理辅导:通过个体心理辅导帮助师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疫情中出现的问题,在个体心理辅导过程中要树立危机干预意识,对个别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师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

(4)家校协同教育: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孩子心理特点,协助家长共同解决孩子在疫情后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

3.6疫情监测与报告指引

全区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当建立学生——教师——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

1.疫情监测

学校应当建立晨、午(晚)检和因病缺课/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开展全员全员健康监测。教师发现学生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症状、疑似病例以及因病缺课/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

(1)进校前自检:学生返校前应在家长指引下做好健康自查,凡是有发热、咳嗽、咽痛、呕吐、腹泻、结膜充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向班主任请假,报告病因等真实信息。教职工返校返岗前也应做好健康自检和因病缺勤报告。

(2)学校晨检(午检、晚检)和因病缺课/缺勤追踪登记上报

1)晨检人员要求

学校在职人员、校车司乘人员等均可作为晨检员;工作态度认真负责,耐心严谨,健康状况良好。

需经培训后再上岗,掌握常见问题应对方法;佩戴口罩和手套等,做好个人防护,完成工作后应做好清洁消毒。

寄宿制学校在每班设立晨检员或安排宿舍长负责晨检工作,并及时向班级晨检员报告。

2)晨检工作要求

上校车前、进校门前,需进行体温检测和健康询问。晨检时询问和观察要点: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症状:发热、咳嗽、乏力、呼吸不畅、腹泻、流涕、咳痰、结膜充血等。②其他传染病相关症状:皮疹(含皮肤、口腔黏膜等)、呕吐、腹泻、黄疸等。若有体温异常,需由复查人员使用水银体温计复查,并登记。

一旦发现师生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症状,应立即让其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并安排在(临时)隔离医学观察场所暂时隔离。同时通知家长,并由专车转诊到就近定点医院。

使用测温枪时要规范操作,不要接触被测者皮肤。如检测到体温异常者,应用微湿酒精棉球对体温测量仪器进行必要消毒。水银体温计应及时消毒,未经消毒不得重复使用,并规范操作。

学校要因地制宜合理设置晨检通道,尽量避免人群聚集。晨检区应有工作台、免洗手消毒液、纸巾、遮雨(阳)棚等。

班主任、班级晨检员应该在每天上午第一节课下课前,将所在班级晨检、因病缺课学生患病情况及可能病因等信息报送学校疫情报告人。各部门负责人也应在每天 8:30前将职工(员工)的晨检、因病缺勤信息报送学校疫情报告人。

学校疫情报告人应该在每天10:00前将晨检、因病缺课/缺勤信息汇总及上报完毕。

尽量使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做好晨检、因病缺课/缺勤信息登记和上报工作。

3)午检、晚检工作要求

安排午休的学校,在下午第一节课上课前,班主任或任课教师需完成对学生健康状况的询问与观察。

在疫情流行期间,寄宿制学校及安排晚修的学校要进行晚检,由班级晨检员在晚修前负责登记,上报学校疫情报告人。

寄宿制学校需制订周末分时、分批返校计划,并组织返校师生在上校车前、进校门前由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体温检测等排查。

(3)全日健康监测

1)教职工和学生应自觉关注自身健康状态,如有不适,应及时戴上口罩到卫生室、学校附近定点医院就诊。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排查是否属于聚集性发病,是否怀疑传染病等。

2)卫生室应规范发热、腹泻病例就诊流程,安排有序就诊,减少交叉感染。凡是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病例,校医应进一步询问其流行病学史,有无到过疫区,有无与疫情高风险地区人员或有病例报告的社区人员接触,有无和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有过接触等情况,以做到及早发现。

(4)可疑聚集性病例的发现与排查

1)当发现同一班级、同一宿舍、同一部门一天内出现2例及以上不明原因发热或干咳、气促等症状的疑似感染病例,应立即对与疑似病例一起生活、学习的接触者进行排查。

2)当发现同一楼层一天内有2例及以上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干咳、气促等症状的疑似感染病例,应立即组织排查。

2.疫情报告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管理。一旦发现应立即由学校疫情***,学校上报教育行政部门。

(2)当疫情报告人或者校医发现一天内有3例及以上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干咳、气促等症状的疑似病例,且有相同流行病学史,***、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3)其他符合《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报告要求的也需及时报告。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同时向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4)疫情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除了初次报告,应完成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

3.7疫情现场处置指引

1.学校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成立疫情防控组、救护协调组、安全保障组、环境卫生组、信息联络组、心理疏导组等应急小组,***的指挥、在区卫健局的指导下全力落实各项报告、隔离等防控工作要求。积极配合做好流行病学调查、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等应急处置工作。

2.对于不明原因发热、干咳、气促的患者、疑似病例及密切接触者,要第一时间督促其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如果是学生,马上通知家长来校跟进处置,及时安排就诊。

3.对符合密切接触者判断标准的师生,***指导下组织开展隔离医学观察。

4.学校疫情报告人要对发热咳嗽患者、疑似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等进行专门建册跟踪,跟踪情况包括是否确诊、是否隔离、隔离期限、是否治愈、何时返校等。

5.要稳定师生、家长情绪,同时做好健康宣教,密切监控舆情,防止产生不良社会影响,避免引起恐慌。

6.走班教学、午休、晚自习、校车乘坐等安排要进行必要调整;图书馆、体育馆、游泳馆等暂停使用。

7.学校工会应关怀患病职工、学生,使其安心养病,以科学的态度面对疾病。

8.学校不应组织大型集体活动,同时增加校园安全管理。

9.疫情发生后,***的指导下开展清洁和消毒工作,各项措施应规范操作,同时加强校园安全管理,避免由于消毒带来的次生伤害。

10.要做好停课预案和补课方案,做好物资储备,以便及时应对不同状况。

11.***指导下,在一定范围内向师生介绍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开展的情况。

3.8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的就诊和隔离管理指引

1.离校就诊指引

(1)前往医院路上,应该根据病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

(2)有条件的情况下,应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 乘车路上需打开车窗。

(3)时刻佩戴口罩,随时保持手卫生。在路上和医院时,尽可能远离其他人(至少1米)。

(4)如路途中污染了交通工具,建议使用含氯消毒剂或过氧乙酸消毒剂,对所有被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污染的表面进行消毒。

2.校内隔离观察要求

(1)发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每天擦拭两遍,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消毒后要保持宿舍内外的环境卫生清洁,每天专人巡查清扫并进行登记。垃圾要及时清理,可用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定期对垃圾桶进行消毒处理

3.9.10校车消毒

校车使用完毕后应打开门窗通风;车内座椅、扶手、吊环等表面用75%乙醇或1.5%-3.0%过氧化氢消毒湿巾擦拭;无窗密闭的校车,可在人员清空后,用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或移动紫外线消毒灯照射30分钟后,开启空调进行外循环通风换气。

3.10常见消毒剂及配制指引

1.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配制方法

(1)84消毒液(标识有效氯浓度5%):按消毒液和水的比例为1:99稀释。

(2)消毒粉(标识有效氯浓度12%,20g/包):1包消毒粉加4.8L水。

(3)含氯泡腾片(标识有效氯含量500mg/片):1片溶于 1L水。

(4)次氯酸水消毒剂(有效氯浓度为500mg/L):无须稀释,直接使用。

2.75%乙醇消毒液又称75%酒精消毒液,直接使用。

3.其他消毒剂按产品标签标识以杀灭肠道致病菌的浓度进行配制和使用。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中小学疫情防控指引(员工、学员培训资料)》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