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工作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对本项目工作任务的理解或工作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失能老年人问题日益凸显,疾病有医保,吃饭问题有退休金,可一旦失能,就会使老年人承受很大的风险,成为老龄化带来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本文分析了现有社会支持网络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通过对养老机构,社区,政府三方主体的浅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一)研究背景
中国是未富先老的国家,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失能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与服务的发展出现了脱节。
首先是机构服务供需失衡。一方面是机构服务床位严重不足,而另一方面现有供给难以满足需要。市场上的民办为老服务机构由于服务质量的隐患和服务价格偏高,难以规模化发展。
二是现有社区服务没有提供长期照料服务的功能,居家养老仍然是失能老人养老的主体,而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独生子女会面临比以往的子女更沉重的负担。
三是政府没有建立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缺乏相应的信息处理,监管和管理机制,长期照料服务设施建设和改造严重滞后,发达国家除了养老、医疗服务保险之外,还有一项长期照料保险(包括商业保险或社会保险),以解决长期照料服务费用问题。(党俊武)中国养老、医疗保险制度还不完善,失能老年人只有靠退休金、大病的医疗费用报销制度来维持日常的护理和医疗。
在人口老龄化超前发展的境况下,中国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料服务压力尤其突出。
如何在不断完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加快建立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步伐,为失能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社会交往和临终关怀等长期照料综合性服务,是我们面临的极其严峻的课题。
城市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建立相比农村会更加容易,城市老人的经济状况一般更好,对机构养老的认可度更高,对长期照料服务的质量也会有更多的要求。
(二)研究思路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从机构,社区,政府三方主体出发,探讨他们在城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承担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根据国外长期照料体系的建设经验,提出可以在我国实行的政策建议,以完善我国的失能老人服务支持体系。
(三)研究意义
失能老年人特别是完全失能老年人群体,日常生活必须有人照料看护,然而在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之下,独生子女面对需要赡养的四个老人,也会出现照顾不周的情况。社会化养老才能使老有所养,才能不让失能老人这一弱势群体失去生存的尊严,这也就说明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老龄化挑战,与养老医疗保险互为支撑的长期照料服务体系必须建立。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课题组的调查显示,截止到2010年 ,我国城乡老年人已经达到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调查还预测2015年末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人将达4000万人,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5%。从2030年开始,中国将进入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等各种矛盾的全面爆发时期,失能老年人的迅速增长是其中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失能老人”的护理问题已经日益严峻,已成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局性难题。根本的解决办法,只能是通过制度的完善,建立一套包括社会养老机构、社区、政府在内的综合性保障体系。
失能老人概述
(一)失能老人界定
失能是老年人因患慢性疾病、躯体损伤、心理失调导致身体功能受损,进而导致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状态。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分析,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洗澡6项指标,一到两项“做不了”的,定义为“轻度失能”,三到四项“做不了”的定义为“中度失能”,五到六项“做不了”的定义为“重度失能”。
(二)失能老人服务需求
1.经济援助
主要通过建立长期照料保险和老年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加的重要因素。
积极探索以房养老模式,将老人自己的产权房抵押或者出租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支付医疗护理费用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
弘扬孝亲敬老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代际和顺。构建一个失能老年人有生存尊严的养老环境。
健全老年维权机制。做好老年人法律服务工作。拓展老年人维权法律援助渠道,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为老年人提供及时、便利、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
结 论
就现阶段而言,政府应该在失能老人的服务提供上发挥兜底和引导示范性作用,承担主要的责任,发挥主要功效,促进机构家庭社区多方资源的整合,建立社区,医院,养老机构的衔接平台,同时倡导支持鼓励多方社会资源加入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服务中。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工作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