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物理知识点总结教科版

本文由用户“女神欣慧哦尼”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02-20 04:25:16 举报文档

以下为《八下物理知识点总结教科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七章 力 1、力的概念: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 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可以不是一定)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包括动、静转化)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练习:太空飞船绕地球运行,它受力的作用,依据是:飞船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它们都能改变力的作用效果。 6、力的单位: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 N 表示。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 1N。中学生的体重约 500N。 7、力的描述: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长短)、方向(箭头)、作用点(起点或终点)表示出来。 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越长。力的作用点在受力物体上。要表达出作用点和大小的完整信息。 8、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状而对使其形变的物体产生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9、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越长。 或在一定范围内(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沿受力方向调零;“读”:读数时视线正对刻度板。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它受到的拉力的大小。 10、相互作用力: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同一直线上;④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同时存在 11、重力: ⑴重力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地球。 ⑵重力大小:计算公式 G=mg 其中 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 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9.8N。近似时取 10N/kg ⑶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检查墙面是否竖直和地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表示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的整体效果的点。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可以通过悬挂法或支撑法确定重心位置。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 水不会自行的由高处向低处流;③ 人不能正常行走和跑步; 12、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 力就叫摩擦力。 产生条件:互相接触并挤压、接触面不光滑、有相对运动或要发生相对运动。 (2)、分类: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13、滑动摩擦力:(1)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和相互作用力关系。 (2)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直线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 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所有这些细节都是保障木块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平衡) (3)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14、摩擦力的应用: ⑴增大摩擦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 气垫、磁悬浮)。 第八章 力与运动 1、合力的概念 ⑴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⑵求两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简化物体受力情况便于分析。 ⑶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合力的方向跟两个力的方向相同;方 向相反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等于两力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较大的力方向相同。合力方向一定与较大力相同 2、伽利略斜面实验:推断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阻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 ⑴思路:小车在水平面运动,使竖直所受重力支持力平衡互相抵消;以相同初速度在阻力逐渐减小的平面运动,根 据运动距离的变化推断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 ⑵三次实验小车都从同一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控制变量 ⑶实验现象:小车在斜面加速滑下,在毛巾表面滑行距离最小,在木板(玻璃板)表面滑行最远。 ⑷原因: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越小,运动状态改变的越慢,它前进的就越远。 ⑸结论: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它的速度减小的越慢,运动时间就越长。 ⑹推论:在理想情况下,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⑺伽科略斜面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⑻细节:小车在平面上运动,是保证它在竖直方向所受合力为零,水平方向上只受摩擦力; 决定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的因素:初速与摩擦阻力,研究后者就要保证前者相同。 对比观察小车水平运动距离是判断小车速度变化快慢。 3、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⑴内容: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 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现实中大多数物体受到的多个力的作用效果若互相抵消,就相当于物体不受力,满足了定律的成立条件。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 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保持不受力前的瞬间的运动方向与快慢).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所以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D、范围:一切物体 条件:不受外力作用 结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惯性: ⑴定义:一切物体的保持自身原有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 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利用惯性知识解释: 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原有状态;发生的变化;此时目标因具有惯性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而产生相应的效果。 注意:表述中可以加利用惯性,但不能说防止惯性(对应的说法是防止惯性的危害)和惯性作用,一般不涉 及惯性的大小。 ⑶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 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 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子弹离开枪口后还会继续向前飞行。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 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或不超速行驶或不超载;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5、平衡状态: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都属于平衡状态。此时物体不受力(理论上)或受平衡力(现实中) 6、二力平衡: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7、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控制变量法) A 器材:木块(小车、纸片),细绳,定滑轮,相同的钩码(弹簧测力计) B 组装:木块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保障它在水平方向只受两个拉力,竖直方向合力为零) C 大小关系的探究:增减两端的钩码数目,观察小车分别在什么条件下静止和发生运动 D 共线关系的探究:保持两端钩码数相同,观察两拉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把小车水平扭转一个角度,使两拉力不 在同一直线上,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现象:松手后小车将向原位置回转) E 同体关系的探究:保持两个力等大反向,从两受力点中间剪断纸片,观察两纸片的运动情况。 F 问题与改进:摩擦的影响(改进:用纸片代替小车或木块) 使用钩码的问题:数据取值具有特殊性(改进:用弹簧测力计代替钩码施加拉力) G 结论:二力平衡条件: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二力作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 概括:“同体、等大、反向、共线”(同时)。 8、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平衡两力可以不同性质,相互两力相同性质;平衡的两个力可以各自独立存在,相互作用力一定同时存在。 9、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 物体运动状态 说明 不受力 静止 合力为 0 受平衡力 匀速直线运动 运动状 态不变 力不是而惯性是维 持运动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合力不为 0 运动快慢改变 运动方向改变 运动状 态改变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 状态的原因 10、应用:应用二力平衡条件或相互作用力特点解题要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 画图时注意:①先画重力然后看物体与那些物体接触,就可能受到这些物体的作用力 ②画图时还要考虑物体运动状态,准确确定受力方向。(有绳时要沿某某,摩擦力平移到重心上) 第九章 压强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 F 等于物体的重力 G ⑶ 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 G 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F F F F F G G F+G G – F F-G F 2、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 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 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3、压强: ⑴ 定义: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叫压强。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⑵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 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A 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准压力 F(一般 F=G=mg)和受力面积 S(受力面积要取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 特例:对于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均匀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 p=ρgh ⑷压强单位 Pa 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 它表示:人站立时,对地面的作用效果相当于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压力为1.5×104N。 ⑸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 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头做得很尖、菜刀刀口很薄 容器: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 F=G 容+G 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 式 p= F/S )。 ⑹流体压强的产生:液体(受重力且有流动性)、气体(分子间的碰撞),使其对内对外都有压强。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微小压强计:反映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和方向。 原理:通过 U 形管两液面的高度差反映探头橡皮膜受到的压强。 使用前将两液面调到相平(方法是先放好液体,待其静止后按顺序安装软管和探头,不可加减液体) 3、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对外),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同种液体); ⑶ 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液体压强公式: ⑴ 推导压强公式使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 (光线的概念也利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 ⑵推导过程:(结合课本) 液柱体积 V=Sh ;质量 m=ρV=ρSh 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ρShg . 液片受到的压强:p= F/S=ρgh ⑶液体压强公式 p=ρgh 说明: 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均匀规则的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的计算也可以) 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 p:Pa; g:N/kg; h:m 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C、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 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裂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D、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右图 p 5、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与液重关系:右图 6、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 一般方法:㈠首先确定压强 p=ρgh; h ㈡其次确定压力 F=pS 特殊情况:压强: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 F 用 p=F/S 压力:①作图法 ②对直柱形容器 F=G 三、连通器 1、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判断时要注意容器是否开口) 2、原理: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3、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四、大气压强: 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用 p0 表示。 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容器内的气体压强是由于气体分子的碰撞产生的) 3、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小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4、大气压的实验测定:XX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 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 管某某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某某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 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某某,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 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果:大气压 p0=760mmHg=76cmHg=1.01×105Pa (4)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液柱产生的压强与外界大气压平衡; 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约为 10.3 m ,改成酒精大约需 12.9 米。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或改变管的粗细,管某某外的高度差不变; 将玻璃管倾斜,高度差不变,液柱长度变长。 D、若外界大气压为 H cmHg 试写出下列各种情况下,被密封气体的压强(管中液体为水银)。 h h h h h h h H cmHg (H+h)cmHg (H-h)cmHg (H-h)cmHg (H+h)cmHg (H-h)cmHg (H-h)cmHg E、标准大气压: 支持 76cm 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 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105Pa,可支持水柱高某某 10.3m 5、大气压的特点: 大气压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小。 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6、测量工具: 定义: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说明:若水银气压计挂斜,则测量结果变大。 在无液气压计刻度盘上标的气压值改成对应的高度值,该无液气压计就成了高度计。 7、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8、沸点与压强: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应用: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 9、体积与压强:内容: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应用:解释人的呼吸(人吸气时利用大气压,呼气时不是利用大气压),打气筒原理。 ☆列举出你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知识的几个事例? 答:①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②钢笔吸墨水③使用带吸盘的挂衣勾④人做吸气运动⑤注射器吸药液 第十章 流体的力现象 一、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流体 。 伯努利原理: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空气对飞机机翼上下表面产生向上的压力差 。 飞机升力产生的过程:机翼形状上凸下平,使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因此在机 翼上下表面产生了压强差,从而形成压力差,即形成了升力。 飞机升空的原因:当飞机所受升力大于飞机重力时,飞机才会升空。 二、浮力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如果物体与容器的底部密合(物体下面没有液体)则物体不受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熟记下图各种状态与相应的力和密度关系。 (3)、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 1/3,则物体密度为(2/3)ρ 分析:F 浮= G 则:ρ液 V 排 g =ρ物 Vg 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ρ物/ρ液= V 排/V 物 相同: F 浮= G 不同: 悬浮时ρ液 =ρ物 ;V 排=V 物 漂浮时ρ液 >ρ物;V 排<V 物 ④ 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 F 浮与 G(只受浮力和重力)或比较ρ液与ρ物 。 ⑤ 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 G,浸没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 F,则物体密度为: ⑥ 纯冰浮在水面上,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浮在盐水水面上,冰化为水后液面上升。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 浮= G 排 (=ρ液 gV 排) 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转化为弹性势能; 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4、动能与势能转化问题的分析: ⑴首先分析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决定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看动能和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 如何变化。 ⑵还要注意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和增大——如果除重力和弹力外没有其他外力做功(即:没有其 他形式能量补充或没有能量损失),则动能势能转化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⑶题中如果有“在光滑斜面上滑动”则“光滑”表示没有能量损失——机械能守恒;“斜面上匀速下滑”表示有能 量损失——机械能不守恒。 三、水能和风能 1、 知识结构: 机械能的 天然资源 水能 风能 拦河筑坝 海水潮汐 直接做功 发电 2、水电站的工作原理:利用高处的水落下时把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水的一部分动能转移到水轮机,利用水轮机 带动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练习:☆水电站修筑拦河大坝的目的是什么?大坝为什么要设计成上窄下宽? 答:水电站修筑拦河大坝是为了提高水位,增大水的重力势能,水下落时能转化为更多的动能,通过发电机就能转化为更多的电能。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7.3力的平衡(二)习题
  2. 第五章 第二节
  3. 高一物理摩擦力课件PPT(新课标)
  4. 摩擦力教学设计
  5. 201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全册
  6. 幼儿园中班数学11月计划 教学活动
  7. 物理第八章 《运动和力》单元测试(含答案) (3)
  8. 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摩擦力
  9.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10. 滑动摩擦力课件
  11. 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12. 第2课时力2.20
  13.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ppt课件
  14.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 3.3摩擦力 教案
  15. 摩擦力教学设计
  16. 高中新课程物理课件
  17. l力的合成教学设计
  18.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19. 《呼吸作用》教案
  20. 动力学的图像问题

以上为《八下物理知识点总结教科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