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本文由用户“d133555”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0-07-21 17:19:16 举报文档

以下为《心理健康》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心理健康:什么叫心理健康?具体说,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心理功能是正常的,无心理疾病;二是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顺应环境,能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1948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将心理健XX义为: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到最佳状态。《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但不是指绝对的十全十美状态

归结心理健康的不同含义,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在环境许可的范围内个体通过与环境的不断互动,从而达到内心和谐的一种状态简言之,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矩”便是心理健康的最高境界。

心理健康评价标准:马斯洛 斯科特 世卫 充分安全感、良好人际关系、一般适应力、智力正常、情绪适中、与社会协调一致

小学生心理健康评价标准:结合当今积极心理学和发展心理病理学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应该没有严重的情绪困扰,适应良好,具有与其年龄特征相符的发展特点,具有面对挫折与失败能自我复原的潜能。因此,心理健康的评价可以分别从适应、困扰与复原力三个不同层次上来进行,这三个层次的划分既弥补了以往心理健康测量的不足,也顺应了学校适应性、发展性心理辅导实践工作的需要。

适应良好:小学生适应包括人际适应 学习适应 生活适应 青春期适应 是评定第一标准

无心理困扰:内化情绪如冲动、焦虑、恐惧 外化问题行为如攻击、退缩、违纪

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是发展性取向,而非轿正件取向此,我们并非要诊断出学生的心理困扰,贴标签,而是关注学生有无心理困扰倾向,及早预防 第二个评价标准

3.有较强的复原力

复原力是指个人具有或学习到某些特质,这些特质或行为会因个人与环境的互动而保护个人不受压力或挫折情境的影响,使个人重新获得自我控制的能力并发展出健康的应对行为

小学生复原力包括积极认知、自信、社会支持、问题解决等方面与适应、困扰不同,复原力更强调未来维度,它是预测性指标。

小学生心理健康评价工具:

我国有越来越多心理学家及教育工作者开展了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而心理健康测量工具在这些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关于心理健康评价的量表大体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心理障碍和心理诊断量表,此类量表的使用率最高,如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心理健康量表(MHT)等;第二类是适应性量表,如儿童行为量表(CBCL)等;第三类是与发展有关的量表,如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首推郑某某教授研究和开发、经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专家鉴定的“学生心理健康检测系统”,简称为学生心检系统。该系统是基于郑某某教授提出的“全人教育模型”而建构的。所谓全人指的是身心俱健。该模型把个体的健康分为生理(身体)健康和心理(精神)健康,而心理健康又分为智能健康和人格健康两个方面。

七大类16量表:学习适应、生活自理、人际适应;冲动倾向、攻击;小学生语言能力;学习积极性、冒险性;自我感知、调解;人文倾向、数理

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运用相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目标与原则:纲要指出总目标是: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教育性原则: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教育。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冲突所引起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调整看问题的视角方法,建立积极的思维模式,树立正确三观。

全体性原则:面向所有学生,全体学生都是教育的参与者。着眼全体学生的发展。在教育活动中要尽量创设一种宽松环境,使每个学生有安全感来自我探索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个体发展有所差异,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则同时要关注少数学生特殊需求。

差异性原则: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心理教育活动。人是有差异的,既体现在先天,又体现在家庭环境、背景和价值标准方面。并非消除这些特点与差异,要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发挥出来,并与社会达到最好的契合。

4.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工作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同时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自觉的和主动的过程,如果学生没有主动参与的意愿,教育将成为强制性的毫无意义。心理健康本质上是一种“助人自助”的教育,即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完善自我成长。“助人”是手段,让学生“自助”才是目的。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直接参与活动。贯彻主体性原则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的需要;鼓励学生自我选择和自我指导,促使学生自知、自助,不能强制和说教,也不能替代学生解决自己的问题。

5.整体性原则:教育者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指导教育工作,注意学生活动的有机联系和整体性,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作全面考察和系统分析,防止和克服教育工作中的片面性。

6.保密性原则:教育者有责任对学生的个人情况以及谈话内容等予以保密,学生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护。尤其是个别教育与辅导过程中,学生会向教育者泄露很多个人的秘密、缺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困扰、冲突等。教育者有责任、有义务对所有这些信息保密。当然,替来访者保密也不是绝对的,在与法律产生冲突,进行科学研究,保护求助学生和他人的利益免受伤害的情况下,可以存在保密例外。但是依然不能损害求助学生的利益,要最大限度地保护求助学生。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发展性功能、预防性功能、补救性功能(符合人格健全发展、防患于未然、矫治调整排除)

教师要求:

1.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个体和团体心理辅导、学生心理档案建设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需具备必要的心理学知识、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目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教师很少,以德育工作者、班主任、科任教师、卫生室老师等人员兼职居多。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专、兼职教师没有经过心理辅导的专业训练,必会带来以下诸多弊端

将工作重点放在少数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筛查和矫正上,却忽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功能,未能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

受传统德育思维模式的影响,在工作中违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特有规律和要求,不仅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带来不良的影响作用在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中,人们普遍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来对待,这虽然体现出了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看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之间的一致性,但同时也易忽视二者之间的差异性,很大程度上会削弱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应有地位和作用。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之间的关系,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将有助于建立适合我国学校教育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新体系,加深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内涵的把握。

家校协同营造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

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在社会参与的力量中,家庭对小学生成长最为重要。家长是否有效地协同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决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家校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开展,双方优势互补,实现最优化,创造良好环境。

管理模式:教研组模式、教科室模式、德育管理、独立、全面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场地建设:

心理辅导室:科学性、生本性、通用性、针对性、独特性

布局:办公接待区、团体游戏区、个别辅导、心检阅览、社会生涯、潜能开发、中控督导、艺术放松、情绪疏导

外环境:整洁、清静,生机感亲切感,植物、欢迎导语

内环境:温馨健康舒适,足够安全感,色彩心理学 色彩柔和 淡黄淡橙米色暖色调或淡蓝色,自然光 照射合理,声场均匀度、清晰度始终,隔音好。

档案建设:

含义:从中揭示学生心理状况、特点的材料。为宏观管理提供依据,为学生身心发展提供动态监测手段,为工作提供有效参考信息。

功能: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有助因材施教、为发展提供动态监测手段、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内容:两大方面 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 反映心理状况和特点的资料

具体说 学生基本情况;能力状况及其教育建议;人格特质分析及培养建议;心理健康状况 辅导策略;学习心理分析 教育对策;职业能力倾向类型分析指导

应用:

可将个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以班级为单位予以归类、统计、绘成图表这样对于某班在某个特质上的一般趋势就一目了然,可以迅速提供给有关人员。如智力测验的结果经统计后,如果从统计表中显示某班级有偏低的现象,辅导员可通知教务处,由教务处通知任课教师在教学上给予适当的注意,调整自己的教法,以适应这种差异。

2.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个人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分析学生个人的长处和短处对于一般性的心理问题就可以防患于未然,也可以发现学生某些方面的优点与特质,不至于埋没人才。另外,也可以将资料提供给学生自己,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使学生自觉增进自我调适的能力。对于某些有特殊困难的学生来讲,辅导员可以根据学生的资料,找出学生在学习、职业或生活适应方面的问题,并加以有针对性的辅导与教育,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或降低问题的严重性,使这些问题免于恶化

3.根据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可以研究每个年级的学生在能力、人格、心理健康方面的总体状况和特点,在进行年级分班或班级分组时,可按照能力水平人格特点等因素来进行分班编组。在选拔学生干部时,也可根据其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锻炼。在制订年级教学计划或班级教学进度时,也要结合各年级各年级或各班的实际情况和智力特点来进行,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如通过分析某班学生心理档案,发现该班学生的智力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适当减少教学内容,降低难度,放慢教学进度,并在教学过程中将发展学生的智力放在首位,开展多种形式的思维训练等。对于各个年级或班级中存在的一些共性或倾向性的心理问题,则要开展全校性或班级的心理教育活动来进行团体辅导

4.根据学生心理档案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学生心理档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档案,它反映了学生心理的成长轨迹。从学生心理档案中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轨迹,而且可以考察我们教育措施的效应,因此可以借助学生心理档案来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及教育科学的研究工作。此外,从横向来看,可以通过学生心理档案提供的资料来研究某种心理品质的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及各种心理品质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

管理:

1.认真填好心理档案。心理档案中的内容,凡是通过量表测验得到的结果要连同测试日期、量表类型、结果分析一并写好,放入心理档案中。

2.保持材料的原始性。档案概念的内涵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原始的历史记录。建立心理档案要尽量保证材料的客观性,努力克服主观因素的影响,少使用或不使用评价性语言,多用原始语言。

3.追求材料的完整性。学生心理档案的完整,一方面,从数量上要保证档案的齐全,使那些应该集中和保存的档案材料不能残缺短少;另一方面,从质量上,也就是系统性方面,要维护已有档案材料的有机联系,不能人为地将其割裂分散,或者零乱堆砌。

4.要注意保密。心理档案要由学校统一保管,不能随便给学生或无关人员看。有些内容可以让学生知道,有些内容(如是否弱智、是否有心理障碍等)则不宜让学生知道,以免带来负面影响。掌握的尺度就是对学生有利的内容可以让他们知道,对学生有不利影响的内容就不应该让他们知道

5.避免材料的局限性。局限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材料的历史性。学生的心理是随其年龄、环境等条件不断改变和发展的。心理档案材料是过去的记录具有历史性,它既不能直接说明现在,更不能直接描述未来。它只可帮助我们预测趋势,制订教育对策。我们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点,防止把历史性当即时性来用。二是材料的辅助性。学生心理档案材料只能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某一方面并不是全部。当我们利用这些材料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其他方面的材料,切不可以偏概全,将心理档案作为升学录取的依据。

6.提高建档人员的综XX平。建档人员除了具备心理学、心理测量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外,也应懂得一定的档案学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只有如此,才能形成真实、全面、科学性强的丰富的一手材料。我们常常看到,研究人员做了大量的心理测评等基础工作,但最终发现,留档的材料却价值不大,也就是说,想用的材料没有留下来,而留下来的材料却无用。所以,提高建档人员的综XX平,对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工作意义重大,不可轻视。

心理健康教师的素质要求:

(一)具备相应的心理教育能力

能力是符合活动要求、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教育能力是符合教育活动要求、影响教育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性的综合;心理教育能力是符合心理教育活动要求、影响心理教育效率的个性特征的综合。心理教育能力是者育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心理教育能力应包括培养一般性心理素质的能力及培赛特殊性心理素质的能力。培养一般性心理素质的能力包括:

1.培养观察的能力,培养记忆的能力,培养想象的能力,培养思维的能力

培养情绪情感的能力,培养意志的能力,培养个性心理特征的能力等

2.上好心理教育课的能力

3.进行心理咨询的能力

4.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在学科教学和活动课教学中培养一般心理素质的能力

6.对家长进行心理教育的能力

7.对学生心理素质发展进行评估的能力

8.培养创造能力、交往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以上是从心理教育的任务方面来进行分类的。我们还可对上述各种心理教育能力进行概括,找出一般的因素,从教师自身的能力素质的角度进行分类。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包括以下的要素。

1.敏锐的观察力。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是进行教育的前提。学生的心理活动是在大脑内进行的,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透过外显行为进行推测。因此,教师善于察言观色,明察秋毫就更为重要。

2.良好的记忆力。对于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信息有很强的记忆力

3.深刻而灵活的思维能力。教师要有透过外显行为间接推断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推理能力,面对千变万化的心理活动及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迅速灵活的教育决策能力,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进行抽象概括的能力,善于抓住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的能力。

4.丰富的想象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有很强的预见能力,善于规划学生心理发展的未来,有明确的心育计划,并能预料教育措施的后果。

5.组织能力。

6.创造力。人的心理活动是最复杂、最多变的,每个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又是千差万别的。要使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都获得良好的发展,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教师要有很强的创造力:要有洞察学生心理的直觉思维,富有灵感,善于抓住心理教育的机遇,使学生获得心理发展的充实感,对自己的心理发展充满自信心。教育机智是教师创造力的最高表现形态,是多种教育能力优化组

7.心理教育过程的自我监控能力

(二)重要的人格素质基础

心理健康 善解人意 乐于助人 责任心强

小学心理咨询技术

常用心理辅导技术:阳性强化法、沙盘游戏

小学生团体心理咨询: 环节 前期调查 热身 引发问题 共同探讨 观点汇集 尝试实践 自我设计 后续辅导

课程教学:方法 角色扮演法 矛盾抉择法 投射测验 肢体参与 榜样引导

课程教学内容: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与他人的差异,接纳自己、尊重他人;帮助学生掌握交往的基本规则,与老师和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培养学生自主、自治、自理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和乐观进取的态度,增进身心健康

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形成乐学心态;鼓励学生参与班级活动,与老师、同学友好相处,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遵守纪律,初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互助友爱,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自理、自主、自制的愿望和能力,在家长配合下合理安排闲暇活动。

中年级主要包括:指导学生面对学习内容加深、学习任务增多带来的挑战,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形成主动乐学心态;培养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往的兴趣及能力,学会处理、协调与他人的关系,培养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自主、自律、自立意识,自觉遵守纪律;初步了解情绪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学习简单的情绪调控方法

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了解自己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与方法,讲求学习效能,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感与满足感;培养积极的应试心态学习压力处理和情绪调节的基本方法;学会接纳自己与他人,了解青春期身心变化的基本常识,接纳自己和他人的变化,肯定自己的价值;进一步了解人际交往的意义及作用,与他人和睦相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学习与家长沟通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学会应对挫折,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

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班主任要热爱学校 育人为先(言传身教家校配合) 打造班级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认知能力:

感知力

发展特点:7岁各种感知觉器官有良好发展,但感觉和知觉的发展还没有完成。空间知觉 能辨别位置如前后上下但识别方位常发生错误 如转体。时间知觉 有警觉性 可估计 对较长时间单位 如历史难明白

训练培养:不同学科不同感觉,图画发展视觉、音乐发展听觉、手工雕刻触觉动觉、诗歌朗诵 对语言听觉

观察能力培养:观察有明确目的、充分准备、过程中指导

问题:感觉统合失调

表现:视感觉不良(无法流利阅读 偏旁部首颠倒)听觉感不良(别人的话听不见丢三落四)动作协调能力不良 本体感失调(手脚笨拙)触觉过分敏感

治疗:感觉统合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获得熟悉感觉 增强自信心自我控制能力 及早干预

注意力

发展特点:

(一)注意更具可控性

从注意的发生这一意义上说,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室打扫得干干静静。这种计划自己注意的能力随年龄而提高。

小学生注意力的训练与培养

即使小学生在注意的有意性(有意注意)方面获得充分发展,但无意注意在此年龄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规律

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控制引起注意分散的因素(环境安静 教具);保证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声音大小 快慢);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经验

努力发展学生有意注意: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何某某(应注意听什么);培养学生的自制力(正面说什么可以做);组织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

善于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互相转化的规律来组织教学

问题: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属于破坏性行为障碍 智力接近正常 动作不协调行为异常

表现:在教室无法坐在椅子上 摇晃椅子 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预防辅导:避免维生素微量元素的缺乏、家庭关系不和。分散学习 十分钟提醒他;户外活动;训练儿童规律生活习惯;提高自尊心 耐心反复沟通 与医生了解;加强某某

记忆力

思维力

自我意识:

自我认知

自我体验

自我调控

人际关系:

师生关系

同伴关系

亲子关系

异性关系

适应能力:

自理能力

生涯教育

生命教育

休闲教育

消费教育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2. 心理健康
  3.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董某某
  4. 五4班心理健康工作计划
  5. 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6. 心理健康教育
  7. 教育教学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8. 教育教学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9. 心理健康论文
  10. 心理健康
  11.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12.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诊断与干预方法的总结
  13.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
  14. 在阅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5. (庄某某) 重心理健康教育 促学生快乐成长
  16. 心理健康
  17.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18.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19. 心理健康
  20. 小学心理健康老师教学工作总结

以上为《心理健康》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