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解读-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八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八版)
中医治疗解读
2020年09月23日前言
>10000 1000-9999 500-999 100-499
10-99
10000
/
丿
美国疾控中心公布的nCoV病毒模拟图像
前言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 毒 (nCoV )感染导致的肺部炎症,WHO将本次的 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nCoV。
中国将其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 称:新冠肺炎(NCP))
临床
临床症状:发热,干咳,呼吸急促,呼 吸困难;病情进展迅速,数日内即可出现呼 吸衰竭、肾衰竭、危及生命。检测
核酸+
功能、肾功能、氧饱和度正常,氧合指数
>300mmHg等
胸部CT
治疗
无特效药。疫苗正在研制之中。
一般首选抗病毒、抗感染、激素、提高免 疫、对症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
前言
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 戾之气,同时根据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体质等 情况,进行辨证论治治疗。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
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病位某某。
吴又可在《瘟疫论》“瘟疫之为病,…乃天地间别有一种 异气所感”
《黄帝内经》“避其毒气,天牝从来”
刘某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疫病”“湿瘟”的 范畴,其病因属性为“湿毒之邪”致病。
仝小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寒湿(瘟)疫”,是感 受寒湿疫毒而发病。
刘某某,时至冬至,三九之时,寒令当至而未至,应某某 未寒,而反热。本病病因为温热疫,热毒致疫。
病理机制 以“湿”为侵,湿困脾闭肺,气机升降失司。
湿浊寒化,湿浊壅阻,正气不得升降,脾阳不足,运化失 司;肾阳不足,失于气化。
湿浊化热、湿邪郁闭,化热化毒,进入明.阳,腑实不通, 加重肺气的郁闭。湿毒瘀热内闭,热深厥深。
“湿毒阻遏”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机核心。发病特点
具有强烈的传染性。《素问?刺法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
呼吸道传染。《温某某》“邪自口鼻而入”。
症状大致相同。《素问?刺法论》“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可 犯及肺、脾、肾等多脏器。
4来势凶猛,变化迅速,病死率高。
5.有潜伏期。《瘟疫论》“感之深者,中而即发,感之浅者,邪
不胜正,未能顿发”。
XX:50例调g峁0胧陨匣颊甙橛蟹?热(84%)、咳嗽(62%)、乏力(62%)、纳差 (58%)、口干(56%)、腹泻(56%)、自汗 (54% )症状;舌象以淡红舌或红舌为主,多见腻 苔(68%)、白某某(74%)
舌脉及证型
数值
淡红
23 (46)
舌质
红
18 (36)
暗红
8(16)
舌苔
腻苔
34 (68)
白某某
37 (74)
脉象
滑脉
22 (44)
数脉
16 (32)
证型
湿毒郁某某
41 (82)
热毒闭肺
9(18)
上感期相对高频的症状、体征有:发热47.08%,畏寒35. 71%,咳嗽35. 71%,干 咳28.57%,咽干28.57%,疲乏25%,舌质淡红85.71%,苔薄白82. 41%,脉数75% (表10-5 )。
肺炎期的相对高频的症状、体征有:发热89.47%,恶寒31.58%,咳嗽44. 34%, 干咳35.34%,肌肉酸痛32.89%、倦怠30. 26%,肢体困重27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中医药全过程深度参与了新冠肺炎 疫情防控。
截止4月15日,河南共确诊新冠肺炎患者1276人,中医药协同 治疗率达99.1%;治愈1254例,中医药参与1244例,参与率99.36%。 其中参与重症患者会诊率达100%。
中医药防治新冠病毒肺炎的体会
:第一,中医药不针对病毒,不是抗病毒治疗。
! : 第二,中医药不针对机体免疫功能,不是单纯提高免
I 疫功能。
第三,中医药针对“证”,辩证论治。
“新冠肺炎的救治实践显示,中医药早 期介入、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提高治愈率、 降低病亡率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这次救治 工作的一大特点。"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解读-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八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