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2.4水循环和洋流

本文由用户“gaojie666”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08-15 06:56:26 举报文档

以下为《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2.4水循环和洋流》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洋流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的第一课时的内容,讲述海水大规模运动的主要形式——洋流。本节主要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洋流的概念及分类(识记),二是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

本节教材内容与前后几节教材的内容有紧密联系。一方面,关于洋流的分布规律,与前面所学的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地转偏向力、海陆轮廓、世界气候分布等有着密切关系;另一方面,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就是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体现。

洋流分布规律的学习,不仅能够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还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提高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应用能力,实现对所学知识和已有能力的迁移。



二、学情分析



1.从学生的知识储备来看,前几节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已初步掌握了海陆轮廓分布、气压带和风带、季风、水循环等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2.高一的学生缺乏系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读图分析的能力相对较差,加上于某某、高中地理知识衔接不够,在学习中常会感到无从下手,学生普遍觉得本节课较难学。

3高中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增强,需要教师去维持并不断的增强,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地理的分析方法。

4洋流的分布规律,有一定综合性和复杂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得难度。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洋流的概念和性质分类,明确洋流的影响因素。

2、掌握洋流的主要成因,能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说明风海流的成因。

3、运用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运用地图,从分布位置、运动方向、寒暖流的位置来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4、能联系季风的知识结合季风洋流的示意图分析季风洋流的形成与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对比、分析,根据教师给出的学法指导归纳出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2.根据归纳出来的分布规律,能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方法和精神。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3、使学生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4、培养学生正确的海洋观念和海洋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洋流的成因、性质和分布

2.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



五、教学方法



教法:启发引导教学、案例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讨论法



六、课前准备



学生的学习准备:课前预习洋流,查找相关资料,便于交流讨论和探究。

教师的教学准备:准备教学设计,完善教学思路,制作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及预测



导入新课

大家听说过洋流或者和洋流有关的故事以及事例吗?

 学生通过课前收集资料,回答:漂流瓶、麦哲伦航海、鲁滨逊漂流记等等。

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入新课

同学们的回答很好,我们来一起看两个例子(多媒体课件):1、漂流瓶的故事,澳大利亚的小孩能捡到来自北美洲的漂流瓶吗?2、南极的企鹅为什么中了人类杀虫剂的毒?

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之后相信大家就知道为什么了。



自读课本,结合学案,完成学案前三小题并找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所在。

通过漂流瓶故事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同意企鹅中毒的事例联系本节内容并且增强学生的海洋环保意识。



讲授新课



【师】海水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洋流就是海水运动最基本的形式之一,此外还有潮汐,波浪。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洋流,那么什么是洋流呢?

【师】洋流有不同的类型,按性质划分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呢?

学生通过读课本,回答老师问题。

【生】(回答)洋流是指大洋圈层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

【生】(回答)洋流按性质可分为寒流和暖流两种类型。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是暖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是寒流。



教师和学生合作学习,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对于较为简单的概念性内容,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参与阅读、分析、归纳的过程,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并成为课堂的主体。



知识补充

除了性质分类,洋流还可以从成因上分成三类(PPT展示):

风海流:主要由盛行风推动海水运动形成的洋流

密度流:由海水温、盐度差异引起海水密度差异,从而导致海水运动而形成的洋流

补偿流:风力和密度差异产生的洋流使海水流出海区海水减少,由相邻海区海水来补充而形成的洋流



补充相关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

让学生知道洋流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转折提问

以上我们了解了洋流的性质和分类,那么世界上这么多洋流的分布情况又如何呢?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又有什么联系呢?

积极听课,跟上教师的思路,思考问题。

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4组,对照课本《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分别探讨:

1.结合所学过的气压带风带知识思考南北赤道暖流和西风漂流是在什么盛行风的作用下形成的?

2.中低纬海区,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在南北半球的流动方向?大洋东西两侧洋流性质如何?

3.北半球中高纬地区,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的流动方向如何?大洋东西两侧洋流的性质?

4.南纬40-60度之间分布什么洋流?是什么性质的洋流?

 1.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2.画出洋流分布模式,结合气压带和风带图,对比世界洋流分布图,找出二者的关系。

提高学生分析提取图象信息的能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总结规律,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展示小组讨论表格

学生讨论归纳期间,教师可做适当提示,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做出解释

海域

中低纬海区

中高纬海区



洋流分布特点

北顺南逆

北逆南无(西风漂流)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找出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与自己归纳的规律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加深印象。



转折提问

1.洋流的特殊分布规律是否适用于各大洋海域呢?请大家把洋流的分布模式结合课本图2-42全球洋流分布图,找一下不同纬度不同海区的洋流名称。2.北印度洋的洋流与其他海区的洋流相比有何不同?形成原因是什么?

阅读书上的图,思考洋流分布特点和规律。



总结规律

讲授知识

【师】我们一起看太平洋上的洋流名称,其他海区的作为课后复习的作业。

我们发现南北太平洋大西洋以及南印度洋上的洋流分布模式和我们归纳总结的规律是一样的,具体的名称是根据经过地的地名命名的。

【师】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是,是由于受南亚季风的影响形成的,夏季时西南季风带动海水形成顺时针的洋流,冬季受东北风的影响形成逆时针的洋流。

【生】学生举手回答太平洋上的洋流名称。

北印度洋是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流动。

培养学生自己读图、观察对比的能力,其次要求学生能将前后知识联系来分析问题。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洋流的概念、分类、分布规律。本节课内容较多,也很复杂。尤其是分布规律要结合气压带和风带的相关知识去掌握,也是教学难点所在,涉及的知识面很广,理解记忆起来有一定困难,课下还需要同学们仔细思考,最后自我完成洋流模式图。

学生自己回顾本节知识,重新思考总结活动题。

教师做出总结,给学生以解决问题的提示。让学生解释成因,考察学生对于洋流的性质、成因、概念、分布理解程度。

安排学生自己回顾总结,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八、板书设计



洋流

一、概念及分类 性质:寒流、暖流

二、规律 成因: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北半球:顺时针

南半球:逆时针

中高纬度海区 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逆时针大洋环流

南半球:形成环绕南极大陆的绕极环流

北印度洋形成季风环流 冬季:逆时针

夏季:顺时针





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洋流》教学设计与反思
  2. 小学“作业管理”子方案
  3. 《我的教育理想》范文
  4. PBL项目式教学方法示例
  5.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6. 大熊猫具体资料
  7.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读图能力
  8. 《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9. 阅读习惯小论文
  10. 美育(班级活动主题)
  11. 初三语文个人教学计划
  12. 《氧气》教学设计
  13. 《摩擦力》教学设计与反思
  14. 以学为本的教学设计洋流说课稿贾某某
  15.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教学设计
  16. unit3myfriends
  17.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设计
  18.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19. 跳绳单元教学计划

以上为《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2.4水循环和洋流》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