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育局中等职业教育教育质量报告》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等职业教育2022年度教育质量报告
1.基本情况
1.1学校概况
*_**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为**_*专学校。学校位于**_*蕉城***,校园面积21417平方米,拥有教学楼、综合楼、实训楼、学生宿舍楼、生活服务楼、教工宿舍楼、塑胶田径场和一套较为完善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固定资产总值4658.19万元。
学校秉持“厚德、长技、明志、力行”的校训;弘扬“弘毅自强”校风、“敬业厚生”教风和“自信明理”的学风;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贯彻办学思路:一个核心(立德树人);两种平衡(坚守与创新);三大抓手(整体抓教学,发展抓技能,保障抓就业);四有育人(文化有魂,课程有用,过程有趣,成果有效);五建平台(构建以学促做平台,搭建名师成长平台,共建校企合作平台,创建专业特色平台,组建安全保障平台)。进一步强化措施,细化责任,努力朝着创建福建省规范化学校的新目标前进。
学校每年在教代会上制定下一年度发展规划,为保证规划的落实,在每个学期制定计划,并在学期末对照计划进行落实总结,保证规划的落实。已制定《*_**专学校工作制度汇编》并进行动态更新,本年度更新修订《教职工考勤管理细则》、《教职工评优评先条件》、《关于绩效工资及职称量化补充说明》等。
1.2学生情况
(1)招生规模:2020年秋季共录取新生604人,与上一年度的589人相比,增加15%。
(2)在校生规模:本学年在校生2020级594人,2019级563人,2018级525人,合计1718人。
(3)毕业生规模:2020年7月毕业人数为539人,2021年7月毕业人数为525人,与上一年度相比减少26%。
(4)学生结构:学校招生的对象均为初中毕业生。
(5)巩某某:2020级学生入学时人数为604人,目前在校人数为594人,巩某某为98.34%;2019级学生入学时人数为589人,目前在校人数为563人,巩某某为95.59%;2018级学生入学时人数为618人,目前在校人数为525人,巩某某为85%。
1.3教师队伍
目前教职员工额定编制数157人、教职员工总数152人,上一年度总数154人,与上一年度相比退休2名。其中专任教师131人(其中公共基础课教师67人,专业教师64人),获得职业资格二级证书教师6人,三级职业资格证书46人,获得其它职业资格证书8人。131名专任教师中,126人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占比96.2%,其中7位教师达到研究生层次。高级职称58名,中级职称53人,初级职称20人,未定级1人。目前学校参加过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的有23人,省级骨干教师培训35人,省级名师培养人1人,市级名师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人,市级骨干教师19人。市级学科带头人培养人4人,双师型教师40人,成为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
项目人数分类
人数
学历情况
职称情况
研究生
本科
专科
高中阶段
高级
中级
初级
无
专任教师
公共基础课
67
5
65
1
0
36
26
5
0
专业课
64
2
61
3
0
22
27
15
1
小 计
131
7
126
4
0
58
53
20
1
企业兼职教师
0
0
0
0
0
0
0
0
0
合 计
131
7
126
4
0
58
53
20
1
生师比
双师型教师比例
兼职教师比例
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
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比例
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比例
13:1
62.5%
0
96.2%
5.3%
44.3%
1.4设施设备
序号
指标
单位
2019-2020学年
2020-2021学年
增量
1
生均校园占地面积
平方米
12.52
12.52
0
2
生均建筑面积
平方米
14.29
14.29
0
3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万元
0.8726
0.9014
0.0288
4
生均纸质图书数量
册
27.2
30.4
3.2
5
生均电子图书数量
册
2.28
8.38
6.18
本年度图书馆纸质图书生均30.4册,与上年度相比增量为3.2册。本年度还投入150多万元对图书馆进行彻底改造,在完善了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基础上,实现了馆藏图书的数学化管理,极大方便了师生的图书借阅,改善师生阅读环境。本年度电子图书生均8.38册,与上年度相比增量为6.18册,增量较显著。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1)*_**专学校现有德育管理人员计40人,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为核心育人理念,创新德育举措,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养成教育成果深度融合于学生发展的各个领域,利用升旗仪式和班会课等形式以养成教育为基础和实现工具的教育新质态;为了给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大力度整顿校园环境,增强同学们以校为家的主人翁意识,学校依托德育课题《中职学校基于“7S管理”的实施研究》和每周轮换的班级值周制度,让学生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建立“理念识别、视觉识别、行动识别”三大文化标识系统,对办学理念进行深化解读,使得办学理念在新的发展时期得以传承、延续和升华;对建筑内外和道路的标识系统进行统一规划设计,校园面貌焕然一新,文化氛围日益浓郁;学生的爱校情怀不断增强,绝大多数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全体学生拥护党的号召与国家的各项政策,他们的政治参与意识比较强,且对我国的政治情况十分关注,具有较强的政治责任感。坚信社会主义道路能够走向成功,并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各项进步与发展为骄傲,积极响应学校党团组织的号召,积极加入党团组织。优秀学生典型:张旭、叶某某等10名学生获评*_**级“优秀学生干部”; 王某某、林某某等11名学生获评*_**级“三好学生”;2019级学前教育1班、2019级室内设计1班、2019级计算机2班获得*_**级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与上一年度相比的变化情况:学校加强了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道德和法制教育,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教育,强化了文明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珍爱生命、健全人格教育为重点,开展安全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环境教育、廉洁教育等专题教育。各种专题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德育状况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显著的提升。
(2)学校思想政治课专任教师数8人,学历都在本科以上,其中硕士有3名;思想政治课专任教师队伍专业知识丰富,思想观念进步,政治觉悟较高,其中有1名宁德市中职名师,1名宁德市骨干教师。
(3)学校开展“少年工匠心向党 青春奋进新时代”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如“学党史、知党情、颂党恩”红五月班歌比赛;“学百年党史 育时代新人”党史主题教育活动;“学党史 正青春 我们是党史领学人”南o驿站志愿活动;到蕉城区烈士陵园开展“学党史,祭先烈,赓续革命魂”清明节祭扫活动;“学党史 强信念 跟党走”主题团课活动;“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主题升旗仪式和“写给2035年的我”寄语。在开展活动和参与活动中,学生表现优异分别获得市级、区级荣誉,学校部分作品被推荐报送**_*。学校现有社团13个,体育运动类的有三个:篮球社、羽毛球社、乒乓球社;文艺类的包括:书法社、话剧社、舞蹈社、街舞社、吉他社、动漫社、汉服社、茶艺社、摄影社、音乐社。各社团活跃在学校各项活动中,学校定期举行*_**专学校第三十届学生代表大会,选举出新一届学生会主席团及各部门部长。第三十届学生会现有学生会成员157人,其中老生49人,新生108人。学生会以主席团为核心,下设学习部、保卫部、生活部、文体部、宣传部、外联部、纪检部、卫生部等八个组成部门。团组织学生会积极配合学校德育常规管理完成了大量工作,同时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助力学校文明建设。
(4)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正确的价值观;文化课合格率97%以上、专业技能合格率95%以上、体育课专任教师9人、美育课专任教师2人、学生体质测评合格率95%、毕某某96.7%、无违纪违法事件。
(5)学生参加2019-2020学年*_**技工)学校学生技能竞赛共有9人次获得五个赛项的一等奖、3人次获得三个赛项的二等奖、7人次获得六个赛项的三等奖。参加2020-2021学年*_**技工)学校学生技能竞赛共有7人次获得五个赛项的一等奖、6人次获得四个赛项的二等奖、2人次获得两个赛项的三等奖形成了“以赛促教,以赛促能”的良好局面。
2.2在校体验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为目标,高度重视学生在校诸方面体验,采用学生代表座谈和发放问卷调查两种方式进行综合调查评估。经统计,学生对理论学习满意度为96.6%,专业学习满意度为97%,实习实训满意度为96%,生活满意度97%、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98%等,同比均略有提升。
学校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重视安全教育和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消除安全隐患创建平安校园。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我校学生进行了调查。经统计,学生对学校安全综合满意度为95.8%。
2.3国家资助方面2019年秋季享受免学费人数:1681人,受助金额330.89万元,国家助学金150人,受助金额15万元。2020年春季享受免学费人数1674人,受助金额达到 349.02 万元,国家助学金受助人数150人,受助金额达到15万元。2020年秋季享受免学费人数1702人,受助金额达到357.42万元,国家助学金受助人数153人,受助金额达到15.3万元。2021年春季享受免学费人数1690人,受助金额达到354.06万元,国家助学金受助人数152人,受助金额达到15.2万元。2019-2020学年及2020-2021学年国家奖学金受助人数各2人,受助金额达到2.4万元。
社会资助方面:市区人社局发放20届及21届学生求职创业补贴计23人次,受助金额4.6万元;蓝湖集团教育基金会资助困难学生2人,合计4000元。
2.4就业质量
由于升学人数比例增加,导致到中小微企业的就业人数下降,毕业生对口就业率高,薪资水平比上一年度上涨500元到1000元不等,就业单位对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满意度比较高,这与学校十分注重在校时的职业素养培养和职业技能训练有很大关系。
2.5职业发展
1、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原则,为了给学生提供优质的定岗实习单位,今年分期分批共派出50多人次到部分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企业具体情况;本学期在*_**了八场企业专场招聘会,参加应聘面试的学生356人次,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顶岗实习与就业选择机会,成效突出。
除了常规教学和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外,*_**专学校定期召开顶岗实习形势分析会和职业指导讲座,对学生进行就业观念、求职技巧、创新与创业等指导,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充分利用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平台,多次邀请心理指导专业教师钱某某老师为学生做顶岗实习前心理指导。
2、毕业生就业稳定率在2019-2020学年为92.6%,2020-2021学年为91.3%。稳定率下降原因为许多毕业生在就业后重新选择继续教育的方式,进入高一级学校进修。
2.6升学情况
通过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升学人数等,见下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19-2020学年
2020-2021学年
1
通过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升学人数
人
386
357
2
升入高一级学校就读人数
人
386
357
3
升入本科院校人数
人
8
0
3、教育教学
3.1专业建设
(1)成立专业建设机构。*_**专学校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校领导、教研组组长、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作为专业建设的常设机构和平台,全面负责学校专业建设工作。制定和完善专业建设工作章程和规章制度,实行专业教研组组长负责制。根据社会需求,各专业每年开展对相应专业建设的市场调研、科学论证。结合专业发展方向,确定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调研论证机制。
(2)建立企业与学校互访制度。学校适时性地组织教师到企业调研,实地考察企业用人状况,获取企业对学校实习学生、毕业生的信息反馈,为学校调整教育教学内容提供依据。同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到校讲座、讲学,缩短学校与企业、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员工之间的距离。
(3)实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紧紧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适时调整和淘汰劣势专业,增开适应发展需要的新专业。近年来,学校扩大了室内设计专业办学规模,并增加教学投入,受到了社会的好评。根据*_**,停办了会计专业,恢复了电子应用技术专业。各专业每年都会对现有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等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逐步形成了对接产业、企业、岗位的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
(4)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学校重视专业课程结构调整,每年都要组织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成立课程设计建设团队,开展市场调研。根据本专业特点,进行职业能力、技能分析,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认证,根据专业发展及市场需求对课程体系不断更新。例如:3+2五年专多次与联办校宁德职业***就学前教育、视觉传媒、室内设计、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进行研讨,做好对接工作。
3.2教学改革
本学年进一步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心机房、多媒体教室、教师办公区、实训室全部接入百兆光纤,wifi覆盖整个校园,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与高效利用。学校每个教室都安装了班班通教学系统,部分班级因旧设备屡出故障,不能正常使用,更新升级成了希沃、鸿合教学系统。学校6间计算机房都安装多媒体广播教学系统,数字化校园进一步完善。
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教学,以信息化带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选派两位教师参加福建省***主办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并随后在校内对全体教师PPT课件、微课视频的制作进行专项培训和辅导,努力让每位教师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提升教学成效。为把受疫情影响而延误的课程保质保量完成,学校努力做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教务处、教研室认真指导老师开展线上教学工作。各教研组长指导教师制定线上教学计划,利用“钉钉直播”、“腾讯会议”等互动学习平台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教师通过直播教学、线上答疑、线上作业批阅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圆满完成了各科的教学任务。通过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工作,各专业学科积累了大量的线上教学资源,有利推动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
学校遵循职业教育人才的成长规律,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产教融合、工学交替、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认真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主动融入宁德市四大主导产业,建立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长效机制。同时试行“1+X”证书制度。通过企业研学、顶岗实习等多种途径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
在教材选用上,学校根据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规定严格按照课程设置标准选好各专业教材。文化基础课使用统编教材;政治理论课使用教育部指定教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使用省编教材(专业新课改教材)或国家规划教材。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特点,结合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从有利于培养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适应就业、创业和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出发,在有效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出能够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新岗位的校本课程,丰富了学校课程设置体系的内涵,形成了以人的发展为理念,重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学生个性差异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在毕业之后具备相应的劳动技能。
学校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就业为导向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标准拟订教学计划,经教研组讨论通过后报经教务处审批。学校对教师备课、教案、授课、技能指导、作业批改、辅导等均有明确要求,经常检查点评。在教学方面,学校提倡教师使用启发式、讨论式、辩论式、对话式等授课形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备课要深,上课要实,教学要活,手段要新,质量要高。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的教学档案管理和教材管理,努力建设一支素质高、专业精的师资队伍。
积极开展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本学期在延续第三批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第四批试点申报工作,联合美术专业组制订了“室内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1+X人才培养方案,顺利通过省厅的审核,成为我校第三个1+X试点专业。本学期向省厅申报2021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378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工作正在有续开展中。由于教育部1+X平台尚在维护中,对本年度的证书培训及考试造成了一定影响,学校尽最大努力推进年度证书考核。
3.3队伍建设
一年来,继续完善各项新教师培养、专任教师培训制度。制定详细的教师培训计划,设立专项资金,确保教师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由于学校新教师较多,学校加强了新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继续实行中高级教师与新教师和青年教师的结对子制度,一对一地做好新教师和青年教师的指导与培养工作。
加强骨干教师和专业教师培养,根据*_**的统一安排,郭某某、林某某、林挺三位教师参加了宁德市中职学校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跟岗培训,唐韩某某老师参加宁德市中职学校名师第二批培养人选跟岗研修。学校还组织各专业骨干教师参加闽东北四市一区教研活动,多次组织教师参加*_**的各类讲座和培训。同时,鼓励和动员有专业方向基础的文化课教师申请转岗紧缺专业教师培训,教师队伍的结构得到优化,教师培养工作富有成效,有力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学校把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作为打造高素质队伍的关键。通过广泛开展线上专题式学习、课题式研究、精品课程开发、视频观摩式学习等多种研修形式,教师教科研水平得到不断提升。本年度*_**专学校关某某校长主持的《中职学校基于“7S管理”的实施研究》课题通过2020年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省级课题立项,学校还有5个市级课题获得结题。推荐的5篇优秀论文参加2021年福建省职业教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分获一、二、三等奖。
学校着力倡导“以赛促教”,组织教职工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技能比赛、“三优联评”比赛、朗诵比赛,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在2021年宁德市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学校参赛的三个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并有两个作品代表宁德市参加省赛。2021年宁德市中职学校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竞赛,学校参赛的三位教师全部获奖,其中游芳芳老师获一等奖,并参加省赛。值得一提的是,江某某老师作为宁德市唯一的一位参赛选手,在2021年**_*荣获省一等奖,并代表福建省参加国赛。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职业技能培养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学校还聘请专家到校指导培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为提升教师业务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4质量保证
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情况如下表所示:
序号
指标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区职业教育进一步做大做强奠定坚实的基础。
7.挑战与未来
7.1存在主要问题
1.专业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职业教育必须有较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校企合作需求问题。校企合作是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职业教育理念。
3.工学矛盾问题。此前中职教育的发展,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并不鼓励升学。
7.2改进措施办法
1、增加教师编制与岗位职数,给予学校吸纳足够的专业教师,以满足专业发展所需。专业教师除正常招聘外,希望上级有关部门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派遣技术人员到校任教、学校教师到企业学习培训,享受相关待遇,将工作落到实处。
2、学校和企业需要共同协商制定合作章程,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或联盟。出台相应规章制度,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明确各方职责和权益,定期定点召开会议,讨论专业及课程设置、师资调配、实训设备、学生实习、企业用工、学生深造等问题。
3、建议推广“二元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即让中高职无缝对接,在中职学校专业学习三年后,升入高职院校进行“二元制”实践培训,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工厂、走进企业成为主旋律。
***
2021年12月8日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教育局中等职业教育教育质量报告》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