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练习题(解析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一、单选题
1.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A. 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 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 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 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罗马政治与法律相关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能力。从材料“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并结合所学可以看出,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使贵族做出让步,故B项正确;A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是由贵族主导制定的,并且这部法律也主要维护贵族利益的,所以排除A项。C项错误,材料内容表明法律制定的关键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所以排除C项。D项明显错误。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与贵族斗争的影响
2.公元前536年,郑国把刑书刻在青铜鼎上;公元前449年,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法律条文刻写于12块铜牌之上。这表明
A. 中国比西方更早进入法治社会
B. 中西方开启了法治文明的交流
C. 成文法体现了文明发展的诉求
D. 法律文献保证了社会稳定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不能由局部法律文献而认为进入法治时代,排除A;中西方都在青铜器上刻出法律条文,说明成文法的重要意义,故选C;材料看不出中西方的交流,排除B;春秋时期,诸侯国割据混战,排除D。
3.《十二铜表法》规定:原告传被告出庭,如被告拒绝,原告可邀请第三者作证,扭押同行。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如诉讼当事人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同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以充任。材料表明罗马法的特点是
A. 条文清晰,实用性强
B. 尊重传统,灵活性强
C. 保护贵族,阶级性强
D. 承认契约,原则性强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原告传被告出庭,如被告拒绝,原告可邀请第三者作证,扭押同行。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如诉讼当事人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同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以充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罗马法的特点是条文清晰,实用性强,因此选A。材料内容反映的是罗马法有关证人出廷作证的相关内容,不体现阶级性,所以C项错误。罗马法是一种创举,材料中并没有体现与传统相关的内容,所以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到契约内容,所以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特点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罗马法的特点相关知识,属于备考重点,罗马法一般泛指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的总称,存在于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整个历史时期。其特点是私法极为发达完善,公法不甚发展;立法形式灵活简便、独具特色;法制建设与法学研究紧密结合;深湛的原则与制度、科学的概念和术语;卷帙浩繁、规模巨大的法律编纂。
4.“每一国的人民,一方面要遵守自身特有的法律制度和社会习俗,一方面要遵守全人类共同的法律,……根据自然理性,适用于全人类的法律称为列国通法”。与此理论相关的法律实践是
A. 汉穆拉比颁布了颁布了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法律之大成的法典
B. 梭伦改革时期颁布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令
C. 罗马共和国政府公布了“十二铜表法”
D. 卡拉卡拉皇帝敕令授予罗马帝国全体自由民以公XX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适用于全人类的法律称为列国通法”卡拉卡拉皇帝敕令授予罗马帝国全体自由民以公XX,D项正确;A项正确但与材料“适用于全人类的法律称为列国通法”不符,排除;梭伦改革时期颁布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令,引领雅典走上民主化轨道,排除B;《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是,调和公民之间的矛盾,排除C。所以选D
5.古罗马征服意大利半岛后,意大利人不能参与罗马政治活动和担任官职,没有资格分享公有地和战利品,但却要为罗马提供兵役,因此反抗斗争不断。这些斗争源于
A. 公民与非公民的不平等
B. 贵族世袭特权不受限制
C. 公民对贵族专权的不满
D. 公民利益缺乏法律保护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意大利人不能参与罗马政治活动和担任官职,没有资格分享公有地和战利品”,可得出意大利人作为非公民,与罗马公民的不平等,A项正确;这些斗争源于罗马法只保护罗马公民,外邦人非公民得不到保护,与贵族世袭特权无关,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罗马公民与外邦人非公民的矛盾,与公民和贵族的矛盾无关,C项错误;这些斗争源于非公民利益缺乏法律保护,D项错误。
6.《十二铜表法》第八表有这样的规定:让自己的牲畜在他人田中吃食,应负赔偿责任。不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处以25阿斯的罚金。不得以蛊术损害他人的庄稼。现行窃盗被捕,处笞刑后交被窃者处理;如为奴隶,处笞刑后投塔尔佩欧岩下摔死。材料表明罗马法律注重
A. 主权在民
B. 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C. 天赋人权
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C项是启蒙思想,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根据“牲畜在他人田中吃食,应负赔偿责任。不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处以25阿斯的罚金”“不得以蛊术损害他人的庄稼”“现行窃盗被捕,处笞刑后交被窃者处理”可知,材料体现了对私人合法权益的维护,对权益纠纷的调节,表明罗马法律注重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故B项正确;材料“现行窃盗被捕,处笞刑后交被窃者处理;如为奴隶,处笞刑后投塔尔佩欧岩下摔死”说明奴隶和公民在法律面前是不平等的,故D项错误。
【点睛】材料“牲畜在他人田中吃食,应负赔偿责任。不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处……罚金”“不得以蛊术损害他人的庄稼”“现行窃盗被捕,处笞刑后交被窃者处理”是解题的关键,联系所学罗马法重视保护私有财产的特点分析解答。
7. 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衰亡了,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罗马( )
A. 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
B. 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
C. 奠定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基础
D. 提供了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古希腊是人文精神的发源地,与古罗马不符,A项错误;对后世民主政治影响较大的是古代雅典,不是古罗马,B项错误;罗马法的某些原则为欧洲法律的制定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罗马帝国最终衰亡,D项错在“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
【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影响
8.同样是古代文明的典范,罗马和希腊对待公XX的态度却大相径庭。雅典观念中“公民”的资格是有严格限制的,罗马后期则授予其他部族公XX,摒除了血缘纽带建立的封闭社会,代之以共同守护罗马意志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国家。罗马后期的这种做法( )
A. 利于古罗马统治基础不断扩大 B. 削弱了罗马帝国的政治凝聚力
C. 使罗马公XX利比希腊更广泛 D. 实现了罗马疆域内公民的平等
【答案】A
【解析】
【详解】“罗马后期则授予其他部族公XX,摒除了血缘纽带建立的封闭社会,代之以共同守护罗马意志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国家”说明对于外邦人也承认罗马公XX,显然这一举措有利于扩大罗马统治基础,A正确;依据材料罗马后期授予其他部族公XX,有利于扩大罗马的统治基础,增强凝聚力,B错误;材料中没有比较希腊与罗马公XX更加广泛的信息,排除C;依据所学知识,D项中所述实现了罗马疆域内的公民平等,显然不符合事实,故排除。
9.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之后,罗马人口剧增,出现了“高楼大厦”,而意大利半岛又经常发生大风,因此在阳台上、屋檐下堆置、悬挂物件往往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的毁损。所以大法官规定只要有人在房屋堆置或悬挂物件,即使尚未造成伤害,市民也都有权告发,法官可以判处房屋的居住者向告发者支付一万银币的罚金。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罗马法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B. 罗马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C. 罗马法重视经济平稳运行
D. 社会发展促进罗马法完善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讲述了商品经济发展,罗马人在“高楼大厦”的危险位置堆置、悬挂物件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的毁损,大法官规定只要有人在房屋堆置或悬挂物件,即使尚未造成伤害,市民也都有权告发,这体现了社会发展促进罗马法的完善,D选项符合题意。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是对材料的部分现象性描述,未涉及本质,故A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罗马法的适用范围问题,故B项错误。罗马法重视经济安全是对材料的部分现象性描述,未涉及本质,故C项错误。
10.公元58年,驻守耶路撒冷的罗马军队指挥官下令对一名犹太人执行鞭刑,犹太人对指挥官说:“你难道可以合法地鞭打一位没有犯罪的罗马公民吗?”指挥官有些诧异:“我花了许多银子才获得了罗马公民身份。”对方说:“我生来就是。”这表明此时罗马公民
A. 身份的获得有不同途径
B. 必须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
C. 来自共和国内各个地区
D. 拥有免受法律处罚的权利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罗马公民身份的获取有不同的途径,可以付一笔可观的费用成为罗马公民,也可以生来就是,故选A。B项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材料描述,也不符合史实,排除;公元58年已经是罗马帝国时期,排除C;罗马法体系中含有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等法律观念,罗马公民不可能拥有免受法律处罚的权利,排除D。
11.有学者认为,“罗马法中体现和包含了可以适用于全部人类社会的、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的人文思想、行为规范和交往规则,这就是罗马法能够长久不衰的生命活力之所在。”这里评论罗马法的视角是
A. 社会变迁
B. 文明传承
C. 道德标准
D. 阶级分析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罗马法中体现和包含了可以适用于全部人类社会的、具有遍性和世界性的人文思想、行为规范和交往规则”说明作者是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评价罗马法的积极影响,即属于文明史观的视角,故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阶级分析、道德标佳政.和治体制的内容,给故ACD不符合题意。
12. 古代罗马颁布的《民法大全》中规定:“任何人不能因为思想而受惩罚”。这说明( )
A. 古罗马人认为人是衡量万物的标准
B. 罗马法保证人在各个方面是平等的
C. 罗马法强调司法实践中的证据意识
D. 古罗马人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古代罗马颁布的《民法大全》中规定:“任何人不能因为思想而受惩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罗马法强调司法实践中的证据意识,因此选C。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特点
13.“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材料说明
A. 经济发展推动罗马法完善
B. 罗马法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律
C. 罗马法程序严谨内容详尽
D. 自然法理念适应了近代社会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调整商品经济下的社会秩序,符合资本主义发展和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因此“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罗马法便“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故答案为D项。A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罗马法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排除B项。
点睛:罗马法规范商品经济关系,规范商品经济下的社会秩序。特别是罗马共和国后期征服地区的扩大以及帝国建立后所统治的辽阔的疆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间交往日益增多,商业往来日益频繁。罗马法通过调整,采取措施对商品经济秩序进行规范。正是因为罗马法中包含着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当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兴起时,再次获得“用武之地”,充分地为后来的资产阶级民法采纳和应用。
14.《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
A. 重视证据
B. 主张重罪轻罚
C. 纵容犯罪
D. 维护贵族利益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可知,定罪不能基于怀疑,而要建立在实实在在的证据上。故答案为A项。B项,主张重罪轻罚明显与“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不符,排除;C项,材料主张重视证据的作用,并非纵容犯罪,排除;D项,维护贵族利益的说法是正确的,但是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15.古罗马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积淀的精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在长期司法实践中,罗马人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新的法律——万民法。下列项中不属于该法律体系的是
A. 贵族垄断立法权 B. 具有灵活性和实效性
C. 广泛借鉴外邦人的法规 D. 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答案】A
【解析】
万民法是在公民法的基础上,广泛借鉴了外邦人的法律,与公民法相比,它更加简洁高效,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故BCD都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鼓足垄断立法权是在公民法出现的早期,而不是万民法实行的时代,故A符合题意。
点睛:这一题属于反向选择题(也叫否定式选择题),即选择不符合史实或者不正确的说法,这类题目的解题关键是看清题目要求中的“不”或“错误”,判定是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或者不符合史实的选项,这是最重要的;另外,看全选项再选择,也是防止审题错误或者看不清题导致错选的手段,就是把题目设置的ABCD四个选项都看完,才可以作答,这样就会发现选项中会有三项是正确的,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没看清题目只看了一个选项就感觉表述正确而仓促选择,最终错选而失分的结果。
16.古罗马法学家赫尔墨杰尼安提出:“所有的法律是为了人(umini)而制定的”,他没有使用诸如“人民”或“全体市民”等集合名词。而是用心良苦地采用复数的“人”(uomini)的表述形式。这体现了罗马法
A. 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
B. 代表了特定群体的诉求
C. 更关注具体个体的利益
D. 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有的法律是为了人(umini)而制定的”“他没有使用诸如‘人民’或‘全体市民’等集合名词”,表明罗马法相对于人民或全体市民,更关注每个个体的利益,C正确;万民法是适用于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材料无法体现公民、自由民的信息,排除A;“所有的法律是为了人(umini)而制定的”没有体现特定群体,排除B;罗马法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文精神,但不能说明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排除D。
17.古罗马法规定,家父是家庭财产的唯一所有人,他不仅可以随心所欲地处置家庭财产,家子取得的财产不论来源,原则上均归家父所有。然而对于家子之债,家父却不一定有责代偿。这反映出古罗马法
A. 注重人伦关系渗透
B. 突出男性成员的法律地位
C. 保留了野蛮的习惯法
D. 用血缘亲情维护共和体制
【答案】A
【解析】
由“家父是家庭财产的唯一所有人,……家子取得的财产不论来源,原则上均归家父所有。然而对于家子之债,家父却不一定有责代偿。”,是以法律的形式突出人伦关系,故选A;材料突出的是家父的法律地位,排除B;材料属于成文法,排除C;古罗马不属于共和制,排除D。
18.“罗马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这段材料意在说明
A. 罗马人依靠法律征服了世界
B. 罗马帝国颁布法律巩固统治
C. 罗马法对后世法律制定产生深远影响
D. 罗马法孕育了基督教
【答案】C
【解析】
【详解】“第三次征服也许是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说明罗马法对巩固罗马帝国的统治起到武力和宗教难以替代的作用,对后世法律制定产生深远影响,C正确;罗法帝国靠武力征服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A 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并未直接体现,排除;D项说法正确但材料中也为体现,排除。
19. “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 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据此判断,建国之初(公元前5 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
A. 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
B. 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万民法保护
C. 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成文法保护
D. 居民在本邦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时间公元前5 世纪早期以前和材料中“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说明只要是罗马公民均受公民法的保护,故A项正确;B中万民法是3世纪颁布的;C中成文法还没有出现;D说法明显与材料意思不符。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公民法。
20.某西方学者这样评论罗马法:“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下列对“理性”的最准确理解是
A. 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以前的习惯法
B. 罗马法能及时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C. 罗马法形成了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D. 罗马法主要保护了统治阶级利益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是由习惯法发展而来的,所以说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之前的习惯法,故A项错误;罗马法是随着罗马统治地域的不断扩大,对法典进行不断地编撰、充实,因此材料中的理性指的是罗马法能够适应新的要求而不断发展,故B项正确;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但是法典的完备性与材料中所述的理性不存在关联,故C项错误;D项是说的是罗马法的局限性,罗马法与现代法制相比较,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性和时代的局限性,但是局限性的叙述和材料中的描述不存在关系,故此项排除。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
【名师点睛】罗马与罗马法的来历:
1、罗马是古希腊文明的正统继承者和西方古典文明新的开拓者。罗马崛起于亚平宁半岛的台伯河畔,以蕞尔小邦征服意大利,最后建立了雄霸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2、罗马人以灵活务实的态度逐步摸索出一整套治理国家的经验,制定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丰富和发展西方古代政治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二、材料解析题
21.罗马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十二铜表法》)实际上已经包含了公法和私法的一些星星点点的东西,或说是苗头,这也是后来罗马法的起源。以后呢,就是哪个皇帝都有些法律,根据当时不同的情况有针对元老院的、针对人际关系的、针对社会秩序的等各种法律,这些法律汇集成为了“罗马法”。到公元161年时,有一个法学家叫作盖某某,他把这些法律综合成了一本《法学总论》,这是把古罗马的法律作了比较全面的综合。以后的罗马皇帝、罗马帝国实际上在法律上、行政管理上建树不是很多,都是延续着共和国以来的这些东西。
——陈某某《欧洲文明十五讲》
??? 材料二? 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的优秀成果,有了超越前人的成就。帝国中央倡导的风格普及于帝国全境,而各地各族的匠师也携其才识与技艺传统,参加并融合于共同的帝国建筑洪流中。我们在皇帝图拉真、哈德良任用的建筑师中,不仅看到来自希腊的人才,也有从小亚细亚和埃及选拔的大师。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强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省制为后世所沿用。
后世影响:罗马法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武器。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帝国和元朝都通过军事征服建立了帝国,而且在帝国内部设立了行省来加强对地方管理。
(2)趋势:根据材料“蒙古部落的习惯法还占据着统治地位。……这是元朝的第一部法典”“《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来看,罗马和元朝法律形式均由之前的习惯法发展成为成文法;原因:依据材料“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内来说,疆域范围的扩大,以前的公民法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对外来说,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促使罗马法律不断完善;万民法是国际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自由民,因此将万民法看做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3)历史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行省制度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被后世所沿用;后世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武器。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练习题(解析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