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如何引领教师建构深度学习课堂

本文由用户“ievfhpbg521”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10-02 14:51:30 举报文档

以下为《学校如何引领教师建构深度学习课堂》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学校如何引领教师建构深度学习课堂

课堂建构是一个体系工程,除培训、管理、评价等跟进外,从学术上讲需要“备课、上课、评课”三课联动,循序渐进,方得正果。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

(一)备课:

骨干先行,以点带面。学术团队(学科优秀教师),按照教学评一体化设计要求,从模仿开始,掌握技巧,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二)上课:

从改变教师课堂“口头禅”开始

1.删除“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无效“口头禅”

2.强力推行新三句“口头禅”

A面对个体学生:怎么做的(过程与方法)?为什么这样做(验证与循证)?还有没有其它方法(发散与创新)?

B面对学习小组:不同的观点和理由有哪些(引导与组织)?协商后的结论或疑惑是什么(呈现与探寻)?与你们原来的思考相比有哪些异同(串联与发现)?

C面对全班学生:这位同学(或小组)的观点你们同意吗(比较对话)?谁有补充或纠正(拓展与矫正)? 应注意哪些问题(归纳与反思)?

(三)听评课:

多听少评,发现问题,寻找符合深度学习理念的做法和闪光点。

第二阶段:(推进阶段)

(一)备课:

全员培训和学科培训,按照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样式,以前期实验教师为火种,全员参与,改变备课(初步阶段形似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理念,塑造和优化各校课堂模型。(途径:通过公开课、达标课等一系列课堂展示进行教研)

(三)听评课:升级“课例研究”,开始运用下列语言“循证医课”:怎么做的(观课)?为什么这样做(循证)?这些做法合适吗(诊断)?应该怎么做更合适(医课)?由授课教师成为研究者,变听课教师成为研究者(以教研建构内涵学校,培育教师职业幸福感)

第四阶段:(品质阶段)

(一)备课: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全员达标,优秀教师通过专题研究成为学习设计师,能够指导校内外老师进行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能够在不同论坛汇报本校研究成果。

(二)上课:

学校课堂模型特色明显,学校能够全员展示、全程开放。课堂追求:强调“大情境、主产品……”。目标定位:指向高层次目标(高阶思维成果);教学设计:采用逆向教学设计(评价先于教学);知识内容:学科大概念、结构化知识(新旧融合);过程策略:主问题下的递进性活动建构(新知建构);互动参与:交互反馈式多维对话(生命活力);教学评价: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评伴全程)。

(三)听评课:

“循证医课”式课例研究成为常规并富有内涵,能够通过课堂观察展示科学分析课堂教学行为,能够撰写或发表教学案例分析的优秀教师比率逐年上升。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A11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
  2. “教-学-评一致性”给课堂带来什么(1)
  3. 1..***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指南
  4. 校本研修(1)
  5. 新课堂达标课堂评价验收计分表(1)
  6. 《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心得体会
  7. 课堂观察与课改工作要点
  8. 《从教走向学》读后感
  9. 微课设计与制作学习总结
  10. 翻转课堂感悟
  11. 培优补差工作的方法和措施
  12.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以上为《学校如何引领教师建构深度学习课堂》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