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第2课时 观察物体(二)(2)【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2课时 观察物体(二)(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4例2,完成P14“做一做”,P15~16“练习四”第4~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多组由小正方体拼成的几何体,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图形,并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2.经历观察、想象、拼摆、验证的过程,体验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物体的结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的变化性和多样性。
?教学重点
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的物体,顺利找出看到的形状。
?教学准备
课件,3个相同的小正方体,学生每人准备小方片若干张、小正方体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2)]
2.摆一摆,看一看。
(1)师:我摆出一个正方体,请同学们观察这个正方体,从你现在的方向看过去,你看到了什么?
【学情预设】不论从哪个方向观察,都看到了正方形。
(2)师:观察由两个正方体拼成的组合图形。你又看到了什么?
【学情预设】从左面看到了正方形,从右面看到的也是正方形。从前面和上面都看到了由两个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
(3)师:我再加上一个正方体,继续观察。现在从前面观察的同学,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情预设】从前面看到了由三个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
【设计意图】从观察一个正方体入手,再到观察由两个、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简单立体图形,这样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使逐渐深入的过程显得自然、朴实、富有思考性。
二、仔细观察,探究规律
1.课件出示教科书P14例2。摆一摆,看一看。
◎教学笔记
(1)师:从上面观察,你们看到的是怎样的图形?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试着用小方片摆出看到的图形。
【学情预设】虽然它们都是由4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的,可是由于遮挡的缘故,从上面观察时,我们都只看到了由3个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
师小结:从上面看,三个物体的图形相同。
(2)师:从左面看,情况会怎样?自己试着摆一摆。
【学情预设】从左面看到的都是由两个正方形组成的竖着的长方形。
师小结:从左面看,三个物体的图形相同。
(3)师:还可以从哪面看?情况又会怎样?
学生观察后用小方片摆出看到的图形。
【学情预设】还可以从前面看。
师:现在,我们再从前面来观察,你们看到的仍然是相同的长方形吗?
【学情预设】预设1:不是。(不是?那谁来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预设2:看到的三个图形都是由4个正方形组成的,但区别在于第一个图形最上面一个正方形在左边,而第二个图形的最上面一个正方形在中间,第三个图形的最上面一个正方形在右边。
师小结:从前面看,三个物体的图形不相同。
【设计意图】例2中让学生将观察到的图形用小方片摆出来,这样学生会感到更加亲切,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例2的最后一问是找不同,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先把看到的图形摆出来,就会亲眼看到不同的图形,从而降低了思维难度,提升了可信度,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的能力。
2.对比小结。
课件出示对比图。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得出: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板书)
三、自主练习,巩固提升
1.教科书P14“做一做”。
(1)四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拿出15个小正方体,按教科书P14“做一做”的图形拼出图案。
◎教学笔记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在实践操作中认识到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但有部分学生没有掌握要点,没能达到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教师要适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某某”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作业P8第二、四题。
二.填一填,画一画。(从上面、左面和前面看)
1.这3个物体,从( )面看到的图形是相同的。请把看到的图形画出来。
2.这3个物体,从( )面和( )面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请分别画出从这两个面看到的图形。
四.下图分别是由至少几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参考答案
◎教学笔记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第2课时 观察物体(二)(2)【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