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12.《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学年语文一年级上册部编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
课题
12.雪地里的小画家
主备人
贾某某
审核人
使用人
贾某某
目标
第二课时
1.会写“用、几”2个字和笔画横折弯钩。
2.提取信息,结合插图,知道小动物脚印的形状不同,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
学
过
程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一、听歌导入,复习检查
1.(播放歌曲《雪地里的小画家》。)
导言:大家一定会觉得很惊讶,《雪地里的小画家》原来还被编成了好听的歌曲呢!那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吧!
2.课件出示词语,复习生字,认读词语。(词语:山洞、竹叶、月牙、走步、参加、睡着、一群、不用、小马)
3.齐读课文,找找这篇课文共有几句话。
二、逐句学习,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1、2句。
1.课件出示第1句。
(1)学生自己读第1句,体会感叹号。
(2)引导学生读出喜悦、惊喜的心情。
(3)指名读。图片 可通过数量比对,理解“群”。
2.学习第2句时,联系课文和实际情况重点理解“一群”。
(二)学习第3句。
1.播放课件,创设情境:白雪纷纷扬扬落下,伴随着美妙的轻音乐,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分别在雪地上留下清晰的脚印。
2.自由地读一读第3句,用笔圈一圈,来了哪些小画家?
3.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动物踩出的脚印形状,指四名同学在准备好的课文图画上贴上合适的脚印图案。
4.指导学生一边想象“小画家”画画的情景,一边读课文的第3句。
5.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他们踩出的脚印不一样呢?
6.汇报结果,教师适时点拨:他们脚的形状不同,所以踩出的脚印也不同,小鸡是爪子,所以踩出的脚印像竹叶;小狗的爪子有厚厚的肉垫,所以踩出的脚印像梅花;小鸭的脚中间有蹼,所以踩出的脚印像枫叶;小马踩出的脚印像月牙。
7.拓展教学:你知道还有哪些小动物能画竹叶、枫叶、梅花和月牙吗?请你当小诗人来编一编、写一写。
(三)学习第4句。
1.导问:我们画画时要用笔和颜料,而且还要画很长时间。可是,小动物们是怎样画的呢?齐某某4句。
2.引导思考:你们从哪些词语可以读出小动物们画画非常简单,而且画得又快又好?(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等。)
3.指导朗读:让我们用轻快的语调,读出小画家们兴奋的心情和自豪感吧!(指名读、齐读、比读、表演读)
(四)学习第5句。
1.读文思考:这些小动物们的画画得这么好,让人看着就喜欢。可是有一只小动物却没有来参加,你们知道是谁吗?(青蛙)
2.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齐某某5句。
3.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
(五)学习第6句。
1.导问:青蛙为什么没来参加呢?(他在洞里睡着啦。)
图片青蛙属于变温动物,适宜在10~20℃的温度下生活,当温度降至7~8℃时,便进入休眠状态。
2.激趣:青蛙真懒,大家都在画画,他居然在睡觉,我们快去叫醒他,好吗?(不行,他正在冬眠。)
3.教师指名回答,适时点拨:什么是冬眠?还有哪些动物需要冬眠?(蛇、刺猬等动物也需要冬眠,借此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三、回顾全文,熟读成诵
1.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播放课件,学生根据课文插图背诵课文。
3.学生自编动作背诵课文。
四、认真观察,正确书写
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用、几”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记住关键笔画的占位。
2.鼓励学生试着书空。
3.教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跟着老师书空。
4.练某某,试着交流总结书写注意点:
(1)“用”的第二笔是横折钩,钩是向左的;“几”的第二笔是横折弯钩,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学习、在表演中学习,学生用动作呈现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增强表达的能力。
设计意图:要注重对学生自主观察、模仿的有意识培养,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设计意图:儿童好奇、好胜、好动,动手操作是最受儿童欢迎的学习形式,为此,在学生领悟教学重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这些“小画家”的作品,重温课文内容;通过拓展仿写儿歌,培养说话、写话能力,启发思考;学唱歌曲,兑现课前诺言,养成良好的习惯。
板
书
设
计
雪地里的小画家
/
教学反思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12.《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学年语文一年级上册部编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