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版校本教材《走向雅正》

本文由用户“mutongzi915”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04-16 15:10:12 举报文档

以下为《教师版校本教材《走向雅正》》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师版校本教材《走向雅正》

***校本教材编写组

目录

雅正的文化基础

1起源于传统文化

2学校文化的培养

3文化培育的目的

树立高雅的师德形象

1教师之名

2做具有高雅师德的教师

3教育是高雅的事业

4教师要有高雅的内涵

仪表见识,既雅且正

1我炼优雅的举止

2我长博雅的见识

第四章 雅言——教学的艺术

雅正的文化基础

1传统文化之起源

童某某雅正,奠基未来

童某某:《易经》之《易经盖章卦》曰:“蒙以养正,圣功也。"古语云:养习予童某某。童某某有三层含义:童年、儿童、蒙昧无知。童年是人生的起步、启蒙阶段,对于未知的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孩子们如同一张质朴的白纸,极度需要师长教化引导他们在上而描摹勾画,远离苍白蒙昧。

雅正:《苟子?荣辱》中曰:“君子安雅”(注: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雅正:在字典里包含三层意思:合乎规范的:典雅方正、正直;请人指正的谦词。这里专指前两种意思。“雅”是一种内在气质,由内而外的散发出的人格魅力,举手投足间流露出典雅、优雅、高雅、文雅、淡雅的气息;“正”是一种外在的行为状态,外显为不偏不倚、符合规范的行为和真知正见。

教育有四大阶段:幼儿养性、童某某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童某某是指十三岁之前,物欲微熏,烦恼增伏,知识略萌,性德乃净,记性犹强,悟性微弱之时,这正是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其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都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故学校在童某某阶段重视雅其心、正其身,通过修正德行拟塑造出一批批合乎规范的,方正典雅和真知正见的高质量的生命可能。

2学校文化之培养

***典型的农村小学。学校对于文化的确立,不像百年老校那样,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传承,而是一种自我发展的必须,是一种持续生存的内在渴望,是文化自觉的又一次苏醒。

那么,学校文化从何而来?学校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文化?这两个问题,困扰了学校很长时间。学校多次问计于某某,多次召开教师、学生代表座谈会,多次参观访问名校,期望从中找到答案。在对学校所处地域、人文、自身条件的不断审视及一次又一次碰撞、推倒与重建中,渐渐地学校意识到,学校的文化需要与普世的价值体系和民族文化精粹相契合:学校文化不能一味追求时尚、流行,只有经历了时间考验,千百年仍熠熠生辉、闪闪发光的核心价值、核心文化才是值得我们去迫求,去经营,去打造的“学校文化”。由学校学生构成的层次来看,也急需一些内“雅”其心、外“正”其身的东西来引领师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于是,我们追古寻今,在“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文化精髓中反复斟酌,“雅?正”二字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并最终成为学校文化的价值核心。由此,学校的文化标杆一一“雅正”文化得以锁定。

3文化培育之目的

1.雅正教育是提升学校文化内涵的需要

教育的本质在于“文化育人”,现代学校的更高境界是“文化治校”。文化育人是通过教育过程将人类文明转化为受教育者未来成长和发展以及推动社会进步所需要的素养。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生命与灵魂,是贯穿学校发展的命脉,是学校历史与现实的集中呈现,是学校社会形象的阐释,它对学校发展具有价值引导、观念整合、情感激励、制度规范、行为矫正等作用。雅,古人解释为“正也”,代表高尚的道德情躁和良好的行为规范。中华民族的儒雅风范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无论是儒家、道家、法家乃至佛家,其言谈、举止都遵循着雅的准则、雅的规范,雅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贤人,成就了一批又一批志士。“雅正"作为我校学校文化的基点和归宿,在学校开展“雅正教育”就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很好继承,是提升学校文化内涵的需要。

2.雅正教育是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的需要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的最好诠释。“师者,乃表率楷模也”,学生往往将老师作为学习的傍样,把老师的言行举止当作衡量自身行为的标尺。学生总是倾向于模仿教师,在不知不觉中总是受着教师的人格品行的影响,从而凝结为自己的内在品质。如教师没有完美的人文素养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影响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在教育学生“正言雅行”之时教师自己必须首先“雅言正行”,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教化学生,从而椎动学校雅正教育活动的开展。因此,教师正其言、雅其行、修其身,提高自身素养就成为必要。

3.雅正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是一所充满活力的学校,也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全部的学生来源于农村,其中留守儿童、家庭困难学生占10%。由于社会、家庭等原因,家长疏于管理,致使学生行为习惯差,文明礼仪缺失,主要表现为:一是不讲卫生。随地乱吐乱扔,缺乏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二是不讲文明。出口成“脏”、打打闹闹、不爱护公物现象时有发生:三是不守纪律。无视学校规章创度,课堂纪律差;四是团队协作奉献意识、责任意识差等等。因此,学校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提出“雅正教育”,雅其言正其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全的人格品质,使其学会会做人、会学习、会做事、会生活。

4.学校传统文化基调呼唤雅正教育

一进校园,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激励学生为中华民族的兴盛,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读书。我们的老师,必定传承先贤精神,循循善诱,博人以文,三尺讲台,约人以礼:我们的学生,必定共聆教勉,忠信崇德;我们的校园,必定书声琅琅,儒风浩荡。校园文化的建设,使校园荡漾着和谐、深邃的文化气息,而雅正教育正是这样一种文化品味的提升。

第二章 树立高雅的师德形象

1教师之名

“教师”这个职业在任何时代都不可或缺,在现而今生活节奏与社会发展速度都加快的信息化时代,远程教育等方式已经全面铺展开来,教师是否可以被多媒体教学手段取代、进而消失?“教师”这个词的内涵与外延到底是什么呢?

词典上“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广义的教师是泛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包括古时延续至今的“师父”在内;狭义的教师系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并在教育(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说到教师,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词:“师范”,这个词似乎有生以来就和教师紧紧关联在一起。现如今的教师大部分来自于师范院校,那什么是“师范”?《后汉书·赵某某》里将“师范”两字解读为“学习的模范、榜样”,书中有言:“君学成师范,缙绅归慕。仰高希骥,历年滋多。”意思是“为人师范”,是别人学习效仿的榜样。同样用法的还有《北史·杨播传论》中说“恭德慎行,为世师范。”宋代欧阳修《举章望之曾巩王回等充馆职状》:“臣窃见秘书省校书郎章望之,学问通博,文辞敏丽,不急仕进,行义自修,东南士子,以为师范。”刘勰《文心雕龙》里大多将此词解读为“效法、师法”之意,如“相如好书,师范屈某某,洞入夸艳,致名辞宗。”(《文心雕龙·才略》)“今才颖之士,刻意学文,多略汉篇,师范宋某某。”(《文心雕龙·通变》)这一解释类同于唐代刘某某《史通·杂说下》中的用法:“或师范五经,或规模三史。”而师范院校正是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

所以韩愈《师说》里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是在社会文明进程中的一代又一代的薪火相传之人,是期望着教授的学生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人,是希冀着凭一己之力也能“桃李满天下”的普通劳动者。

?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既然要“传道”、“授业”、“解惑”,就要甘于奉献、愿为人梯。培育人才的过程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职业行为过程。孔子也不过“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教师想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所成就,先要做好心理准备,还要有较高的德行品行来作为教育人的重要前提。那个三尺讲台,是教师们以德立身、以身立教的神圣之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不是工业,而是精工细做的农业,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就需要教师要有奉献精神,愿意为培养人才默默无闻奉献出自己的热情和才学,还要“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要愿意成就后来者居上,为他们的成才奉献终生。

教师一定要有高雅的师德形象才能起到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教师的品德和人格力量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老一辈著名的教育学家们,往往自己也是所在领域里的泰斗和有一定建树者,很多人克服了巨大的困难,全身心地扑在教育事业上,对于他们来讲,看到越来越多的青年成才就是最值得宽慰之事,学生取得的成就就是给予他们最大的回馈。前一段报道中,某大学教授带着生病的妻子依然坚持给学生上课,年轻学子们自觉地不再逃课,认真聆听,开始思索自己的人生方向和未来事业,这不也是老教授人格魅力的影响所带来的教育效果吗?

还有被誉为“中关村的明灯”、“中科院最美的玫瑰”的李佩教授,除了年轻时和李政道一起帮助中国第一批自费留学生走出国门,培养了大量的国家急需的人才外,作为“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遗孀,她没有像很多人想象中那样理所当然地躺在功劳簿上安度晚年,而是在80岁之后还在为中科院、中关村培养人才,唯一的女儿病逝,她也在几天后又一如既往地给中科院的博士生上英语课。这样的老师,高尚的品德熠熠生辉,在他们的精神耳濡目染之下,对于年轻人的人格塑造的力量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师称得上“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其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不容小觑。

毋庸讳言,现今的教师队伍里还有一些人屡屡触犯教师职业道德的红线,出现了很多让人痛心的后果:学识过人却贪婪套取高额科研经费的、才华横溢却道德败坏玩弄女学生的、名气过人却对学校狮子大开口索取高额报酬和回报的、在科研成果研究过程担任要职却为不义之财充当别国间谍窃取情报的……这些现象,令人触目惊心,也让人心痛不已,毕竟倾注心力培养出来的这些博学之士就这么走向了一条不归之歧路,对以往的教育投入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浪费,何况一些人走向的是囹圄,对于他们的亲朋好友来说也是一个家庭的灭顶之灾,假如在他们为人师的过程中,错误的价值观念影响到了更多的年轻学子们,这个损失就更加难以估量。所以,师者,德为先。

2做具有高雅师德的教师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对自己提出更要.高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

首先,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曾经有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他不幸患上了强直性脊椎炎,颈不能转,腰不能弯,腿不能曲,上课时整个身体全靠双拐支撑着。但他不悲观、不忧伤,凭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依然顽强地坚守在讲台上。学生看着他忍着剧痛、冒着冷汗在那里讲课,都感动得落泪。他深情地说:“我的知识是人民给的,我要珍惜这有限的时光,把知识献给人民。”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间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 其次,规范文明行为。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再次,关爱每位学生。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史烟飘过,回看今天。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雅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

3教育是高雅的事业

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这是现代教师的使命使然,也是现代教师优秀品格的必然呈现。教师的品格应该有天地的宏博、磊落和坦荡;有日月的热情、奔放和无私。天地包孕一切,化生万物,有序运转,促进生命的不断充实、成长和更新;日月默默积蓄能量,有一份热发一分光,尽情奉献,永远不悔。教师的人生观能与天地日月的宇宙观融为一体,教育便会呈现一种令人动容的气象:一切都在互相包容,互相融通,互相感化;一切生命都在成长和成熟,充实和更新;知识、思想、情感、道德、才干和智慧都在日出竿头、节节攀升地长进。这是教师品格化生万物、生生日新的奇妙力量与神奇魅力。

教师品格的修炼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对教育有敬畏之情,决不能把教育干成小买卖,而要把教育当成崇高的事业去追求。教师需要教育的信仰、教育的情怀、教育的精神,才能逐步修炼成现代教师的品格。

看到美好。首先要看到生活的美好。教育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精神与精神的启迪,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让教师的情感细腻、生活充实、价值彰显、生命成长、感受欢愉。教师要能用运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到生活中进步、积极、美好的一面。教师要胸中如日月,胸怀博大、善于包容、尽情奉献。教师要思想澄明眼晴亮丽,善于发现孩子的细微进步,善于多维度、立体式、全过程地激励孩子前进。其次,要看到学生的美好。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家庭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国家的未来,在他们身上寄托万千美好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是家庭的力量之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都担负着家庭的美好期待。教师要把每一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培养,成就每一个孩子,幸福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学生都必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公民,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这是每一位教师的光荣使命与幸福追求。教师要扛起重担,担子的一端挑起孩子的明天,担子的另一端扛起祖国的未来。教师要勇于挑起这幅重担、不辱使命、努力前行、追求美好!

教育是培英育才、塑造灵魂的美好事业,美好的事业要用美好的色彩、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景象去描绘。教育要滋养生命、激活生命、成全生命,美好的生命要用美好的思想、美好的情感、美好的精神去培养。

充满信心。要对教育充满信心,对学生充满信心。古罗马哲人西塞罗说:“信心就是抱着足可确信的希望与信赖,奔赴伟大荣誉之路的感情。”

教师只有将学生视为可塑造、可成栋梁、可迈向卓越之人,才会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耐心细致地去雕琢他,塑造他,也才会由此产生无私奉献精神。“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教师有了信心便能化解一切,战胜一切。有信心的教师才能教出有信心的学生。

信心是对教育信念的坚守,是构建成功金字塔的基石。教师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学生充满信心、对教育事业充满信心。教师的信心来自自身专业的不断发展与超越,来自对每一个学生的信任与激励,来自对教育事业的崇高追求与不懈努力。拒绝自卑、不要自负、坚持自信,让自信成为促进师生发展的强大动力。

简化生活。教育是沉潜的事业、容不得轻浮暴躁、急功近利。教师要静以养心,做到身心表里纤尘不染,不要为那些无所谓的附加物平添烦恼,平添劳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教师生活贵在淡泊,贵在宁静,耐得住寂寞,沉得下身子,沉潜于教育生活,有滋有味的投身教育研究,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尊重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在教书育人中丰厚自己的精神生活,让生活充满教育,让教育愉悦自己的生活。不要与人比官阶、比富有、比享受,教师要比也要比读书、比学问、比贡献、比境界、比未来的美景。

4教师要有高雅的内涵

教师的内涵决定教师的教育态度、教育理念、教育智慧、教育艺术、教育精神,如何让教师的精神博大,激发起自身的教育激情,通过教师的教育激情,激发起学生的精气神,让教育成为价值的导航仪、精神的播种机。现代教师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如何提升教师的内涵?

一要有“德”。德,是做人的根本,更是为师的关键。育人先育德,立德树人、修德养性、以德示范,这是做人的需要,事业的需要,家长的希冀,更是“有内涵的教师”必备的人格底色。修德养性,就要做到宠辱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拥有平和的心态;悦纳他人,融合共生,建构良好的人际关系;“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拥有至真、至善、至美、至爱的博大情怀。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修身养性, 体悟道德;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常修为教之德、常思自私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把“人”字写正,把“我”字看小,把“干”字放大,只有师德高品位的教师,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

二要有“识”。识,知识、学识、见识。知识是认识,是经验,是做好教育的前提;学识是学术,是修养,是育人的基石;见识是思想,是智慧,是创新教育的法宝。作为教师,知识要广泛、宽厚,要能满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学识要专业,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思想、专业技术、专业眼光等;见识要独到,既要有专业的思维,又要有独特的智慧,看得远、想得深,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这就要求我们要多读书,乐读书,读好书,让自己浸润在文化的滋养里,由内而外散发XX。

教师要具有全面性、专业性、通识性的知识结构。全面性是指既要掌握所教的学科知识,又要掌握教育专业知识。专业性也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对于学科专业,要求教师深入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体系、发展历史、发展趋势和前景。通识性指教师具有相关学科的知识。当前科学文化知识日新月异,而且知识的创新点都在交叉学科中。许多学者认为,引领21世界科技发展的是生命科学、认知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纳米技术)四大学科及其综合。通识性还有利于教师的自我文化修养。现代教师要注重自我发展、终身学习,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典范。教师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钻研,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成为一名成熟的、优秀的教师。

三要有“心”。心,爱心、责任心、恒心、平常心。对学生有爱心,“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用海纳百川的博大和宽容之心去包容千差万别的,甚至差异不啻于霄壤云泥的莘莘学子;对工作有责任心,对教育事业的坚守与担当,对每一个孩子的无限热爱与高度关注;对教育过程、教育科研有恒心,行百里者半九十,许多人跋涉至成功的边缘,却又功亏一篑。对一个教师的成长来说,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尤为重要;最后,凡事要有平常心,淡泊名利,既要有木秀于林的万丈豪情,又要有甘于沉潜的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带入了果实累累的果园。 这个学生读完后。于老师看了看班同学,煞有介事地说:“陆晓荣听得最投入。我发现他在边看边听的过程中,使劲咽过两次口水。”回过神来的同学们都会心地笑起来。于老师接着说:“课文中描写的事物,肯定在他的头脑中变成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我断定,他仿佛看到了那红得几乎发黑的杨梅,仿佛看到了作者大吃杨梅的情景,仿佛看到了那诱人的杨梅果正摇摇摆摆地朝他走来,于是才不由得流出了‘哈喇子。”学生们都哈哈大笑起来。于老师又郑重其事地说:“如果读文章能像陆晓荣这样。在脑子里‘过电影’,把文字还原成画面,那就证明你读进去了,就证明你读懂了。老实说,刚才我都流口水了,只不过没让大家发现罢了。”同学们笑得更厉害了。 在这节课中,于老师用幽默的语言,把一个重要的读书方法“边读边想象,把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画面”出来了,而学生们发自肺子的笑声,则表示着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对教师语言能力的折服与钦佩。 可以说,幽默是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结晶,是教师知识才能长期积累的结果。诙谐幽默的语言恰到好处地推动了教学过程,使教学信息的传导风趣而高雅,这就是教师的语言魅力所在。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政府奖教奖学办法
  2. 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2)
  3. 1_XX省中小学生转学申请表
  4. 中学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制度
  5. 学校安全保卫规章制度
  6. 教学经费保障措施4
  7. 届“3 3 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二)考务说明(4月8-9日)(1)
  8. 锦苑小学学校简介
  9. 敬德学校着力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校园安全防范机制
  10. 毒品是一种无情的食品六年级作文
  11. 全民阅读平台建设方案
  12. 陕西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13. 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14. 区文化馆文艺人才征文
  15. 教学反思的意义
  16. 第八届“风采政行”之教案设计大赛
  17. 中小学师生疫情防控知识培训测试题2套附答案学生版和教师版
  18. 校长培训校园文化发言
  19. 02A4新外之新第二期
  20. 弘扬周礼文化__促进德育发展_刘宏春

以上为《教师版校本教材《走向雅正》》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