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我们身边的数据》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我们身边的数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们身边的数据》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信息技术》必修一《数据与计算》第1节第一课时的内容,理论性较强。
本节将通过“男女平等”引导学生初识身边的数据,了解数据与信息的特征,理解数据、信息和知识的相互关系,认识到数据在性别平等的利与弊,以及数据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性别平等的重要作用,并形成数据的安全意识。
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大多数学生虽然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但对信息技术及信息技术的理论基础没有系统的了解,总的来说,学生基于平时的学习经验和初中的知识储备,对课程往往容易只停留在对工具软件的学习上。另一方面,学生对数据、信息和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对具体的概念和相互关系缺乏系统的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将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信息技术修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数据与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理解数据、信息和知识的相互关系;
能从恰当的来源获取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简单地分析。
过程与方法:了解数据、信息和知识的相互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身边的案例,感受数据和信息在学习、生活和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培养信息意识及信息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数据、信息和知识的概念和特征
难点: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关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这样一段报告:
“新华社日内瓦10月26日专电(记者凌某某 施某某)世界经济论坛26日发布的《2016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显示,从全球范围来看,衡量男性和女性所获得经济机会差距的相关指标已扩大至100比59,性别不平等状况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严重。
报告说,男女经济机会的差距体现在薪资和劳动参与率等方面。从薪资来看,虽然全球女性平均工作时间更长,但平均收入却仅略高于男性收入的一半;同时,全球女性劳动力的参与率也一直停滞不前,目前仅为54%,而男性则达到81%。”
在这段报告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数据、信息和知识,那么数据、信息和知识是什么呢?
信息有什么特征呢?
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呢?
认真听讲
思考问题
小组讨论
激发认知需要
形成学习动机
促进参与
讲授新课
数据、信息
从这段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些数例如:54%、81%等等,这个是数字的表现形式体现,除了数字形式外,我们还有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形式。那么数据是什么呢?
数据是指未经过处理的原始记录。
但是,同学们,单纯的数据不能表达具体的意义,例如我们不清楚54%和81%这样数值在生活中的具体意义。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或赋予其具体的情景后,这些数据就成了有意义的信息。
在上面那段报告中,54%用于表达全球女性劳动力的参与率,81%用于表达全球男性劳动力的参与率。此时数据就成了有意义的信息。
而这些经过处理、赋予具体情境的数据,我们称之为信息。
思考问题
认真听讲
做笔记
引入到课题
下定义
讲解主体
讲授新课
1、载体依附性
2、时效性
3、价值性
4、共享性
数据是信息的符号表示;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是对数据的语义解释。数据处理就是把原始数据转换成人们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一般而言,不管是什么样的信息,它们通常都具有一些特征,如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需要增强传播包括尊重女性、男女平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觉。再次,女性的尊严和权益,最终要靠女性自身去追求、去践行。
认真听讲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数据、信息和知识的概念,了解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利用男女平等的现象对本节知识进行了拓展,并学习了男女平等如何实现。
学习本节课知识后,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男女不平等现象时我们可以通过怎样的途径实现。
认真听讲
巩固练习
同学们课后,自己在网上搜索有关男女平等的案例,将数据统计下来,针对今天这节课学习内容,落实数据、信息和知识的概念。
完成练习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我们身边的数据》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