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心岸”辅导员工作室申某某

本文由用户“美癌扎大”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03-12 13:01:11 举报文档

以下为《01“心岸”辅导员工作室申某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附件1

南昌航空大学“辅导员工作室”

申 报 书

?

?

工作室名称: “心岸”辅导员工作室

建设方向: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

工作室建设方案



1.工作室建设的背景

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提出,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整体教学计划,按师生比不低于1:4000比例配备专业教师,每校至少配备2名。目前我校专职心理老师只有4人,而本科和研究生人数约两万四千人。大学生是心理危机高发群体,如2021年江苏省对省内高校大一学生进行抽检发现:有5.54%的新生有严重心理问题,9.23%的学生有一般心理问题,17.23%的学生有潜在心理问题,这些有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占到样本总数的32.01%,而碍于专业心理老师师资不足,并不能及时进行干预。目前不少高校存在专业心理老师配备不足,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较多,专业心理老师较少的问题,我校亦如此。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是辅导员的职责之一,而辅导员碍于所学专业并非心理学,在面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时总是爱莫能助,害怕弄巧成拙,刺激到学生,加重其病情。辅导员作为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岗位职责要求,急需提高对有心理问题学生的识别及干预的技能。辅导员每3年至少参与1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众多心理培训专家针对心理异常学生的教育和干预提出了很多指导意见,但碍于心理学专家对辅导员的工作缺少了解,很多建议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能顺利开展,出现理论和实践脱节现象。

**_*于今年3月18日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指出:到2025年全省学校心理健康课程全面覆盖,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明显提高,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100%,自助互助技能掌握率达到30%以上。目前我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提高了学生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但离达到100%还有差距。此外,心理中心以个体咨询为主,较少开展自助互助形式的心理帮扶,学生缺少自助互助技能,离掌握率达到30%的目标较远。

基于此,本工作室建立的目的一方面是对所有在校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一方面是为了帮助有潜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改善心理状态,对心理亚健康的学生进行指导和干预,以促进其心理健康;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主要采用教育引导和自助互助的形式进行干预,提高其自助互助技能技能的掌握率;最后是在实践中探索适用于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的方式方法,以期望能在辅导员群体中推广使用,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能,惠及更多学生。

2.已有基础

(1)工作室主持人有8年医学专业学习和工作经历,3年心理学学习和实践经历,有较强医学和心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

(2)工作室成员中郭霞、李政纲和王某某老师均有心理咨询和教育的经验,能熟练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和干预;刘梦鸽和甘雯晴老师有多年辅导员经验,爱岗敬业,平易近人,深受学生喜爱;

(3)聘请资深顾问指导工作室建设,工作室拟聘请心理咨询专家李某某副教授和南昌大学杨琳副教授做为工作室建设顾问。

3.建设目标

(1)在全校范围内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

(2)对有潜在心理问题和心理亚健康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干预,促进其健康成长;

(3)提高心理困难学生自助互助技能的掌握率;

(4)探索适用于辅导员操作的针对有心理问题学生教育和干预的方式方法。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心理问题的学生组成的互助小组将减轻参与者的心理负担和病耻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

(4)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指导,以“和谐、健康、成长”为工作原则,为学生提供学校适应指导、人际关系处理、情绪管理等方面的心理支持。

(4)在实践中摸索切实有效的适合辅导员操作,能识别心理异常和进行干预的方法,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能。

6.条件保障

(1)学***对工作室建设的重视和支持;

(2)工作室成员认真负责,分工明确。

7.预期成果

(1)申报一项校级思政课题;

(2)发表一到两篇学生工作相关的论文。





专家评审指导意见: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01“心岸”辅导员工作室申某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