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nickzzzz”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03-23 12:50:18 举报文档

以下为《《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

涂岭第二中心小学 黄某某

【教学内容】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19~20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比例。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四年级时已经学习过用等式性质解方程,也是本节课的重要学习基础。这节课的学习既要帮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一建立模型一解释应用”的思维过程,也要引导学生理解“根据比例的意义写出比例,根据'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和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物物交换”是人类使用货币的开端。“物物交换”的情境蕴含着按一定的比例交换的数学关系。教科书通过创设“物物交换”的情境,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再次呈现学生多样化的思考,并自主探索解比例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理解根据“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求比例中的未知项,会正确解比例。整节课“寓算于某某”,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产生新知、学习新知、掌握新知,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时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五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过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学生对解方程的方法和书写形式已经有了较好的掌握,这也是学习解比例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会根据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解比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用多种方法解决“物物交换”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解比例的过程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解比例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介绍“物物交换”的背景知识。 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最早出现物质交换的时代。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物物交换”的方式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资,如用一只羊换一把斧头。我们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就从“物物交换”开始。

2.呈现问题。 同学们算一算,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多少本小人书?

【设计意图:通过“物物交换”,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呈现“玩具汽车换小人书”这一情境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探究新知奠定基础。】

二、尝试解决,体会联系 1.想一想。 师:同学们算一算,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多少本小人书?把你的想法记录在本上。 2.说一说。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体会在“物物交换”的过程中,玩具汽车的数量与小人书的数量之间存在的关系。

预设:

方法一: 14÷4=3.5,3.5×10=35(本)。

方法二: 10÷2=5,14÷2=7,5×7=35(本)。

方法三: 4个玩具汽车=10本小人书,14÷4=3……2,2个玩具汽车=5本小人书,10×3+5=35(本)。

方法四: 4个玩具汽车=10本小人书,8个玩具汽车=20本小人书,12个玩具汽车=30本小人书,2个玩具汽车=5本小人书,12+2=14(个),30+5=35(本)。

三、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提出新的要求。

师:假设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x本小人书,你能尝试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吗?

2.学生尝试列式。

预设:

方法一 4∶10=14∶x。

方法二 10∶4=x∶14。

方法三 14∶4=x∶10。

方法四 4∶14=10∶x。

3.交流汇报写出比例的主要依据。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一定时间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更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理解根据哪几句话列出比例,这样的比例又是怎么想到的,“理”说清了,“法”也就自然生成。

2,解比例的前提是正确列出比例,关键是“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的应用。将解比例与问题解决相结合,前提就是学生能否正确列出比例。之后解比例的关键是“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的应用。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说理训练,不管是比的形式还是分数的形式,都要讲清楚根据什么将含有未知数的比例转化为方程。完成解答后,还要加强代入法验算能力的培养,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另外,教师要注意自己出题时要明确两个比是相等的,不需要学生先判断两个比是否相等的过程。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