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化学知识简要》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一:将常见离子的化学式和化合价牢记
即课本120页的离子沉淀表的内容
二:各单元重点
1.第一单元第一节 —— 物质的分类
①牢记纯净物的物质类别,并且谨记酸碱盐的定义和常见的强酸以及强碱
酸:电离出的阳离子都为氢离子的化合物
常见的强酸:HCl、H2SO4、HNO3、HI、HBr、HClO4
碱:电离出的阴离子都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常见的强碱:NaOH、KOH、Ba(OH)2、Ca(OH)2
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②谨记混合物分散系的定义和分散系的分类
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的形式分散到另外一种(或多种)物质中,形成的体系。
分散系类别:溶液、胶体、浊液
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
溶液的粒子直径:0~1nm
胶体的粒子直径:1~100nm
浊液的粒子直径:100nm以上
③胶体的性质:
a.丁达尔效应:光通过胶体时,会有一条明显的光路,该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
b.电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的微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原因是有些胶体粒子会带电,如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土壤胶体和硅酸胶体带负电。
电泳的应用:工厂中的静电除尘
c.布朗运动: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会一直做无规则的运动,从而使得胶体具有介稳性
d.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沉淀之间,短时间内,能够稳定存在
e.聚沉:当胶体的介稳性被破坏之后,胶体就会发生聚沉。聚沉是指,胶体粒子聚集在一起,形成沉淀。
聚沉的三种方式:加电解质、加带相反电荷的胶粒、加热或者光照
聚沉的应用:卤水点豆腐、河流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
④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实验操作:往沸水中,滴加5~6滴FeCl3饱和溶液,至溶液变成红褐色,停止加热,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2.第一单元第二节
需要掌握的是: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和物质类别;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离子反应和离子共存。
(1)电解质相关:
①电解质的定义:能在水溶液中或者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
②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③电解质的物质类别:酸、碱、盐、金属氧化物和水
④非电解质的物质类别:大部分有机物(除酸)、气态氢化物(除酸)、非金属氧化物(除水)
⑤电解质的相关注意事项:
a.固态的电解质和液态的酸本身不导电,必须形成溶液或者熔融才能导电
b.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溶液和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⑥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a.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类别有,强酸、强碱、绝大部分盐
b.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类别有,弱酸、弱碱、水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书写步骤:
①写出原方程式
②将可拆分的物质(强酸、强碱、可溶性盐)进行拆分
③将方程两边,拆分完后,相同的离子删除
④检查两边是否电荷守恒,是否质量守恒
离子方程式的常见错误:
①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②是否拆分正确
③是否质量守恒
④是否电荷守恒
⑤是否符合离子配比
微溶物质的拆分问题:
出现在反应物中:澄清液拆开,浊液不拆
出现在生成物中:不拆
(3)离子反应
定义:发生在溶液中,离子参加的反应
实质:离子的浓度发生了改变
类型:
①复分解类:两个离子在溶液中如果能够生成沉淀、气体或者弱电解质,则能发生复分解型的离子反应
如: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和铁离子、次氯酸根离子和氢离子等
②氧化还原型:两个离子在溶液中如果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会发生离子反应
如:ClO-和Fe2+、ClO-和S2-、ClO-和SO32-、ClO-和Cl-在酸性时
(4)离子共存
在溶液中能够发生离子反应的离子,不能共存
注意事项:需要注意题目所给的限定条件
①如无色溶液:则有色离子不能存在(Fe3+:黄色、Fe2+:绿色、Cu2+:蓝色、MnO4-:紫色)
②酸性溶液(能使石蕊变红的溶液):则能和氢离子发生离子反应的离子不能存在
能够和氢离子反应的离子:弱酸酸根离子、弱酸酸式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
③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能够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的离子不能存在
能够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的离子:弱碱阳离子、酸式酸根离子、氢离子
3.氧化还原反应
定义: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
判断依据:是否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本质:发生了电子的转移(转移形式:电子得失或者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1)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
①氧化剂相关
氧化剂:降价,得电子的物质
氧化性:得电子(降价)的性质,氧化剂拥有的性质
还原反应:得电子(降价)的反应,氧化剂发生的反应
还原产物:氧化剂得电子(降价)之后生成的产物
②还原剂相关
还原剂:升价,失电子的物质
还原性:失电子(升价)的性质,还原剂拥有的性质
氧化反应:失电子(升价)的反应,还原剂发生的反应
氧化产物:还原剂失电子(升价)之后生成的产物
总结:
/
/
(2)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的方法
①双线桥法——表示电子得失之后的结果,并且还能看出氧化剂和还原剂的个数比
/
注意事项:
a.两根线,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起止同一元素
b.需要注明得失,升高用失去,降低用得到
c.电子转移数目用m×ne-的形式来表示,其中m为变价原子的个数,n为每个变价原子所改变的价态。当m = 1时,1和乘号同时省略,当n =1时省略1。
②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目
/
注意事项:
a.一根线,由升价原子指向降价原子
b.不需要注明得失,只需要写出总数。
③单个物质的电子转移数如何计算。
只需将其拿出,看其价态变化即可。
(3)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①根据反应进行判断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②根据活动性表进行判断
单质还原性越强,对应离子的氧化性越弱
单质氧化性越强,对应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③根据反应条件进行判断
同一个还原剂,和不同的两个氧化剂进行反应,哪个反应条件越简单,哪个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
同一个氧化剂,和不同的两个还原剂进行反应,哪个反应条件越简单,哪个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④根据价态变化判断
同一个还原剂,和不同的两个氧化剂反应,哪个氧化剂能够把该还原剂的价态氧化的越高,他的氧化性就越强
同一个氧化剂,和不同的两个还原剂反应,哪个还原剂能够把该氧化剂的价态还原的越低,他的还原性就越强
⑤强弱的应用:反应中判断反应能否发生,大部分反应只能强制弱,不能弱制强。
(4)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
①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步骤
a.找到反应物和生成物,找到变价原子,标明其化合价
b.得失电子守恒(升降守恒)
c.质量守恒(原子守恒)
②离子方程式的配平
a.找到反应物和生成物,找到变价原子,标明其化合价
b.得失电子守恒(升降守恒)
c.电荷守恒(两边的电荷总数相等)我们需要用电荷守恒进行补项
酸性往电荷低处补加氢离子,碱性往电荷高处补加氢氧根离子
d.质量守恒(原子守恒)根据原子守恒,进行水的补加
(5)氧化还原反应的考察方式
①考察氧化剂和还原剂是什么?(根据化合价改变进行作答即可)
②考察氧化剂和还原剂之比?(根据化合价找到氧化剂和还原剂,需要格外注意的是,有价态变化的才是他的正确数量。)
③考察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之比?(根据价态变化找到对应产物即可,若为同一物质,需要区分:其降价得来的为还原产物,升价来的为氧化产物,不能直接就看成了1:1)
④考察被氧化和被还原之比(被氧化的为还原剂,化合价升高;被还原的为氧化剂,化合价降低。)
⑤考察发生氧化反应的和发生还原反应的原子比?(升价的为氧化反应,降价的为还原反应)
⑥考察强弱 ⑦考察配平
⑧考察转移电子数?(问总数根据线桥进行答题,问单个根据单个的化合价改变进行答题)
4.第二章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
钠元素的存在状态:钠元素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主要以NaCl、Na2SO4等形式存在于海水中
(1)钠单质:钠单质是强还原剂,保存在煤油中
①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具有金属光泽,密度大于煤油,小于水,质软,熔点低
②化学性质:
a.和非金属单质反应
ⅰ.和氧气反应
不加热:4Na+O2====2Na2O(白色固体)
加热:2Na+O2==== Na2O2(淡黄色固体)
ⅱ.和氯气反应:2Na+Cl2====2NaCl
ⅲ.和硫反应:2Na+S====Na2S
b.和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 + H2
钠和水反应的本质是:钠能够将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置换出来,生成氢气。
钠和水反应的实验: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钠,投入滴有酚酞的水中(说明钠质软)
实验现象:
现象
原因
浮
钠浮在水面上
钠的密度比水小
熔
钠融化成光亮的小球
钠的熔点低,反应放热
游
钠球四处游动
反应生成气体,钠球受力不均
响
发出嘶嘶响声
钠与水反应剧烈
红
滴有酚酞的溶液变红
钠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
结论
常温下,钠与水反应剧烈,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c.钠和酸溶液反应:先和酸中的氢离子反应,若钠量多,再和水反应
2Na+2H+===2Na+ + H2 2Na+2H2O====2NaOH+H2
d.钠和碱溶液:钠不和碱反应,但是扔到溶液中,会和溶液中的水反应,所以如果将钠投入氢氧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就会有氢氧化钠析出,溶液会变浑浊。
e.和盐反应
ⅰ.和熔融盐反应:钠具有很强的还原性,能够置换熔融盐中的金属离子
4Na+TiCl4(熔融)====Ti + 4NaCl
ⅱ.和盐溶液反应:钠会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若该盐的溶质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则由氢氧化钠继续反应;若不能反应,则反应停止。
如:钠投入FeCl3溶液中,反应历程为
①2Na+2H2O====2NaOH+H2 ②3NaOH + FeCl3====3NaCl+Fe(OH)3
如:钠投入Na2SO4溶液中,反应历程只有钠和水反应,因为NaOH不和Na2SO4反应
2Na+2H2O====2NaOH+H2
f.钠单质的制备:电解熔融的NaCl
2NaCl(熔融)====2Na+2Cl2
(2)钠的氧化物
①氧化钠:Na2O(白色固体)
构成:Na2O(熔融)===2Na++ O2- 即:一个Na2O由两个Na+和一个O2-构成,其阴阳离子个数比为,阴离子:阳离子 = 1:2
化学性质:
a.和水反应:Na2O+H2O===2NaOH(并不是所有的碱性氧化物都能和水反应)
b.和酸反应:Na2O+2HCl===2NaCl+H2O(属于碱性氧化物,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c.和酸性氧化物反应:Na2O+CO2===Na2CO3
d.和氧气反应:2Na2O+O2 ===2Na2O2
②过氧化钠:Na2O2(淡黄色固体)
构成:Na2O2(熔融)===2Na++ O22- 即:一个Na2O2由两个Na+和一个O22-(过氧根离子)构成,其阴阳离子个数比为,阴离子:阳离子 = 1:2
a.和水反应:2Na2O2+2H2O===4NaOH + O2
b.和CO2反应:2Na2O2+2CO2===2Na2CO3 + O2
c.和盐酸反应:随着盐酸浓度的不同,发生反应的类型也不同
浓盐酸:Na2O2 + 4HCl(浓)===2NaCl + 2H2O + Cl2
稀盐酸:2Na2O2 + 4HCl === 4NaCl+2H2O+O2
浓度很低的盐酸:Na2O2 + 2HCl===2NaCl+H2O2
d.强氧化性:Na2O2是强氧化剂,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还原剂
如:Na2O2 + SO2===Na2SO4
e.漂白性:过氧化钠具有漂白性,将其投入酚酞溶液中,溶液会先变红,后褪色
(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①物理性质和用途的差异
名称
碳酸钠(纯碱、苏打)
碳酸氢钠(小苏打)
化学式
Na2CO3
NaHCO3
颜色状态
白色粉末
白色细小晶体
吸放热情况
吸水结晶,放热
晶体溶解,吸热
溶解性
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但皆小于碳酸钠
用途
造纸、纺织、制皂、造玻璃
制药、烘焙糕点
②化学性质
Na2CO3 NaHCO3
a.热稳定性:热稳定性强,受热不分解 热稳定性差,受热分解:
2NaHCO3===Na2CO3+ H2O+ CO2
b.和CO2反应:
Na2CO3+H2O+CO2 ==== 2NaHCO3 NaHCO3不和CO2反应
c.和OH-反应
Na2CO3不和OH-反应,但能够和Ca(OH)2、 NaHCO3能和OH-反应: HCO3-+OH-
Ba(OH)2反应。 ==H2O+CO32-
Na2CO3+Ca(OH)2===2NaOH+CaCO3 NaHCO3 (少)+ Ca(OH)2 ==NaOH +
H2O+CaCO3
2NaHCO3 (多)+ Ca(OH)2 ==Na2CO3 +
2H2O+CaCO3
d.和钙盐或钡盐反应
CO32- + Ca2+===CaCO3 碳酸氢钠不和钙离子或者钡离子反应所以
CO32- + Ba2+===BaCO3 可以用CaCl2和BaCl2鉴别二者
e.和酸反应:碳酸钠和酸反应分情况 碳酸氢钠和酸反应只有一种情况:
ⅰ.逐滴加:Na2CO3+HCl===NaCl+NaHCO3 NaHCO3+HCl===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ⅱ.一次性加入:
Na2CO3+HCl(少)===NaCl+NaHCO3
Na2CO3+2HCl(多)===2NaCl+ H2O+CO2
f.二者的鉴别:
ⅰ.往二者水溶液中分别滴加酚酞,颜色较深的为碳酸钠,颜色较浅的为碳酸氢钠
ⅱ.取二者的固体,分别加热,能够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为碳酸氢钠,无现象的为碳酸钠
ⅲ.往二者的水溶液中分别滴加盐酸,直接产生气体的是碳酸氢钠,过一会才会产生气体的为碳酸钠
ⅳ.往二者的水溶液中分别滴加CaCl2(或BaCl2)产生沉淀的为Na2CO3,无现象的为NaHCO3
g.二者的转化(除杂)
ⅰ.碳酸钠转变为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中除碳酸钠杂质)
Na2CO3+H2O+CO2 ==== 2NaHCO3(不用盐酸进行转化,因为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会有氯化钠杂质生成)此处若碳酸钠为饱和溶液,生成的碳酸氢钠就会结晶析出,需要沉淀符号
ⅱ.碳酸氢钠转变为碳酸钠(碳酸钠中除碳酸氢钠杂质)
固体:2NaHCO3===Na2CO3+ H2O+ CO2
溶液:NaHCO3 + NaOH===Na2CO3+H2O
(4)Na暴露在空气中的变化
其变化过程是:Na Na2O NaOH NaOH (溶液) Na2CO3·10H2O(晶体) Na2CO3(粉末,风化)
(5)焰色试验
金属元素在灼烧的时候,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焰色反应。
利用焰色反应去鉴别金属元素的种类的操作叫做焰色试验。
①焰色试验的操作步骤
铂丝无色待测物观察火焰颜色铂丝无色。
金属元素
锂
钠
钾
铷
钙
钡
铜
锶
焰色
紫红色
黄色
紫色
紫色
砖红色
黄绿色
绿色
洋红色
【注意事项】
①焰色反应只要物质中有这种金属元素,就会产生这种焰色,可以是盐、单质、碱
②钾元素的焰色,需要通过蓝色钴玻璃观看才能看到,是为了滤去黄色的光,因为钾盐之中一般都会夹杂着钠盐。
③每一次铁丝都需要用盐酸清洗,并将其放在酒精灯上灼烧至与酒精灯火焰颜色一致。
(6)侯氏制碱法
将氨气通入饱和食盐水中,再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溶液中会析出白色的碳酸氢钠晶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3+CO2+H2O+NaCl===NH4Cl+NaHCO3
2NaHCO3===Na2CO3+ H2O+ CO2
【知识拓展】
侯氏制碱法是利用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差异实现的,能够析出碳酸氢钠的原因是:在该条件下,溶液中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所结合成的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最小,故其最先析出。
侯氏制碱法,最后要的产品为碳酸钠,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循环使用,氯化铵可以用于做化肥。
5.第二章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
氯元素在自然界以化合态存在,主要以氯化钠和氯化钙等盐酸盐的形式,存在于海水和陆地盐湖中。
(1)氯气:
①物理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2体积氯气)
②化学性质:氯气具有强氧化性
1)毒性:氯气有剧毒,能够损坏人体的呼吸道黏膜,使人致死
2)和金属单质反应
a.和钠反应:2Na+Cl2 === 2NaCl(钠剧烈燃烧,冒出白某某)
b.和铁反应:2Fe +3Cl2 ===2FeCl3(冒出棕红色的烟)
c.和铜反应:Cu+ Cl2 ===CuCl2(冒出棕黄色的烟)
3)和H2反应:H2+Cl2 ===2HCl(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冒出)
白雾的形成原因:生成的氯化氢气体结合水蒸气,形成了盐酸液滴
4)和水反应:Cl2+H2O===HCl+HClO(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湿润的氯气能够漂白有色物质,但并氯气本身不具有漂白性,干燥的氯气不能漂白有色物质)
如何验证氯气没有漂白性:将干燥的氯气分别通过干燥的有色纸条和湿润的有色纸条,发现干燥的有色纸条不褪色,湿润的有色纸条褪色,说明氯气本身没有漂白性,是氯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物和还原产物之比为
e.每消耗两个高锰酸钾,转移的电子数为 。
②注意事项:
a.MnO2为难溶于水的黑色固体,高锰酸钾为易溶于水的紫黑色固体
b.稀盐酸与MnO2不反应,当反应到后期时,盐酸浓度降低,反应就会停止
c.稀盐酸会和高锰酸钾反应,所以高锰酸根离子和氯离子在酸性时,不能共存。
d.使用二氧化锰反应时要加热
③装置的选择
a.发生装置:固液加热型(原理ⅰ) 固液不加热型(原理ⅱ)
b.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氯气密度比空气大)
排饱和食盐水法(氯气不溶于饱和食盐水)
c.除杂装置:装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要进行除杂,除的是挥发出来的HCl,氯气不溶于饱和食盐水,HCl极易溶于水)
d.干燥装置: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e.尾气处理:装有氢氧化钠的洗气瓶(不用氢氧化钙的原因是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过小,无法大量吸收氯气。)
/
【固液加热型】
若使用原理ⅱ,则把二氧化锰改成高锰酸钾,把酒精灯去掉即可。
④验满: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或淀粉碘化钾试纸)置于瓶口,若试纸先变红后褪色(变蓝),则集满。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化学知识简要》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