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简答题

本文由用户“ww19983ww”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03-28 04:38:32 举报文档

以下为《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简答题》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简答题

第一章 数量分析基础 1,对数据进行分析的前提是什么?

数据分析的前提是数据的搜集与加工整理。

2,什么是变量数列?

变量数列是,在对变量的取值进行分组的基础上,将各组不同的变量值与其变量值出现的次数排列成的数列。

3*,变量数列的两个组成要素及其作用。

变量数列由两个要素组成:一个是由不同变量值划分的组,称为组别;另一个是各组变量值出现的次数,称为频数;各组频数与总次数之比,称为频率。

组别表示变量的变动幅度;频数、频率表示对应的变量值对其平均水平的作用程度。频数、频率越大的组所对应的变量值对其平均水平的作用也越大。

4,什么是洛伦茨曲线?它的主要用途是?

洛伦茨曲线就是累计频数(或频率)分布曲线,主要用途是研究社会财富、土地和工资收入的分配是否公平。

5*,简述分布中心的概念和意义。

分布中心,是指距离一个变量的所有取值最近的位置。变量的分布中心有重要的意义,①可以反映变量取值的一般水平。②可以揭示其取值的次数分布在直角坐标系中的集中位置,可以用来反映变量分布密度曲线的中心位置。

6,应用算数平均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怎么避免?略。

7,算数平均数有哪些性质?略。

8*,在数据分析中引入离散程度测度有什么意义?

变量各取值之间的离散程度是变量次数分布的一个重要特征,测定它对实际研究有重要意义:

①可以反映各变量取值之间的差异大小,也就是反映分布中心指标对各个变量值代表性的高低。差异越大,代表性越低。

②可以大致反映变量次数分布密度曲线的形状。

9*,测度离散程度的指标有哪些?分别的特点是什么?

①极差。(也称全距,指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

特点:计算简单,意义明了,是离散程度测度指标中最粗略、最简单的一种。

②四分位某某。

特点:不像极差那么容易受极端变量值的影响,但是依然存在没有充分利用所有数据信息的缺点。

③平均差。(变量各取值与平均数偏差的绝对值的算数平均数)

特点:平均意义明确,计算不复杂,但是计算公式中带有绝对值符号,在运算上不方便,所以在实际中不常用。

④标准差。

特点:标准差是最常用的反映变量分布离散程度的指标。

⑤方差。

特点:作用与标准差相同,但是不需要开方,计算更容易,所以理论分析中也常用方差代替标准差。

⑥变异系数。

特点:主要用于不同变量的各自取值之间的差异程度的比较。由于一些变量之间难以直接对比,如两个变量的极差和平均差之间的比较,就需要计算各自的变异系数,再用变异系数来比较。

10,什么是峰度和偏度?有何意义?

变量分布密度曲线有其偏斜程度和峰尖程度。所谓偏斜程度,是指其取值分布的非对称程度;峰度,指其分布密度曲线顶部的平坦程度或尖峭程度。

对二者进行测度,有重要意义:

①可以加深对变量取值的分布状况的认识,如可以清楚了解变量的取值是否对称,非对称程度有多大,是否密集等等。

②可以将所关心的变量的偏度、峰度指标值与某种理论分布的对应值进行比较,为进一步推断分析奠定基础。

11,测量变量分布特征后,测量其变量值之间的相关程度有何意义?测量的指标有哪些?

实际当中,管理人员或决策人员除了要掌握一个变量的分布特征外,有时还要掌握两个变量间相互影响的变动规律。测度的指标有:协方差和相关系数。 第二章概率与概率分布 计算题看书。 第三章 时间序列分析 1,什么是时间序列?

指按照时间顺序将观察取得的某个统计指标(或变量)的一组观察值进行排列而成的序列。

2,时间序列的种类有哪些?

一,按指标性质分类有:①时点序列 ②时期序列 ③特征序列

二,按指标数值变化特征分类:①平稳序列 ②非平稳序列

3,时间序列的作用有哪些?

作用有:

①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

②描述现象的发展趋势和发展速度

③探索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

④对某些社会经济现象进行预测

⑤利用时间序列可以在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进行对比分析

4*,季节变动的含义及特点是什么?

季节变动,指手自然界季节更替影响而发生的年复一年的有规律的变化。

特点是:具有周期性、规律性,且周期长度固定。

5*,常见的时间序列的变动模型有哪些?请说明其间区别。

按TSCI这四种因素的影响方式的不同,时间序列可分解为集几种模型:乘法模型和加法模型。

乘法模型:Y = T×S×C×I

加法模型:Y = T+S+C+I

区别在于:

乘法模型是假定四个因素对现象发展有相互影响的作用;而加法模型假定各因素对现象发展的影响是相互独立的。

6*,反映时间序列变动特征的指标有几类?

有两类:

①反映时间序列的水平变动特征,称时间序列水平指标。

②反映时间序列的速度变动特征,称时间序列速度指标。

其中:

水平指标有:①平均发展水平 ②增长量 ③平均增长量

速度指标有:①发展速度 ②增长速度 ③平均发展速度 ④平均增长速度

7*,常用的长期趋势预测的方法有哪几种?

主要有:①时距扩大法 ②移动平均法 ③数学模型法

8,应用长期趋势预测的每种测定方法应该注意些什么?略。

9,常用的趋势线数学模型有哪些?

主要有:直线、二次曲线、指数曲线、双指数曲线、修正指数曲线、逻辑曲线、龚波茨曲线。

10,简述时间序列的长期趋势的各个数学模型表达式。略。

11,研究季节变动的目的是什么?

季节变动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研究季节变动的主要目的在于:

认识其变动周期和变动规律性,给实际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决策依据。

12,试解释趋势剔除法的含义。

在具有明显的长期趋势变动的时间序列中,为了测定季节变动,必须首先将趋势变动因素在时间序列中的影响加以剔除。

这种事先剔除长期趋势变动的因素,而后计算季节比率的方法,称为趋势剔除法。

13,简单季节模型与移动平均季节模型的区别是什么?

简单季节模型未考虑到时间序列中的长期趋势变动因素。

14,移动平均季节模型的改进之处在哪里?略。

15*,循环变动、长期趋势、季节变动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循环变动往往存在于一个较长的时期中,它不同于长期趋势,所变现的不是朝着某一个方向持续上升或下降,而是从低到高,又从高到低的周而复始近乎规律性的变动。

它也不同于季节变动,季节变动一般以一年、一季度或一月为一个周期,而且可以预见。而循环变动一般没有固定周期,成因也比较复杂,往往事先难以预知。

16,请简述随机变动的测定方法。

对于一个具体时间序列,通过各种方法可以求得其中的长期趋势(T)、季节变动(S)和循环变动。

再依据乘法模型,分别从模型中提出这三个因素的影响,剩余的则为随机变动。

公式为:I = Y / (T · S · C) 第四章 统计指数 1*,指数的概念是什么?

广义上讲,一切说明社会现象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数都是指数;

狭义上讲,指数是一种特殊的相对数,它是反映不能直接相加的多种事物数量总和变动情况的相对数。

2,简述统计指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①综合反映事物的变动方向和程度

②分析受多因素影响的现象总变动中各个因素的影响方向和程度

③研究事物在长时间内的变动趋势

3,在统计指数中,试说明总体指数和个体指数的概念。

个体指数,是反映单个事物的数量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变动程度。

总体指数,是反映多种不同的产品或商品的数量、成本、价格等现象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总变动程度的一种特殊相对数。

4,总指数与个体指数有何联系与区别?

联系在于,总指数是个体指数的平均数,所以其数值总是介于最大的个体指数与最小的个体指数之间。

5,统计指数的分类有哪些?

一,按照所反映的现象的特征和内容不同,分为:①数量指标指数 ②质量指标指数

二,按照编制方法的不同,分为:①综合指数 ②平均指数

三,按照对比内容的不同,分为:①时间指数 ②空间指数

6*,什么是综合指数?常用的综合指数有哪些?

综合指数,是总指数的基本形式,它是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

常用的有:①拉氏指数 ②派氏指数 ③杨格指数 ④埃玛指数 ⑤费暄理想指数。

7,如何理解平均指数的概念?

平均指数,就是将各个个体指数进行综合平均而得出的综合比率指标,即平均比率指标。它是总指数的又一种形式,也是编制总指数的一种重要方法。

8,请区分平均指数与综合指数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在于,在一定的权数下,平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变形;

但是作为一种独立的总指数形式,平均指数在实际应用中不仅作为综合指数的变形使用,而且它本身也具有独特的广泛使用价值。

9,指数体系的含义是什么?

指数体系,指若干个有联系的经济指数之间如能构成一定数量对应关系,就可以把这种经济上有联系、数量上保持一定关系的指数之间的客观联系称为指数体系。

10,如何编制指数体系?略。

11*,什么是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指根据指数体系中多种因素影响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变动情况,分析其受各因素的影响的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12,因素分析法的种类有哪些?

一,按分析对象的特点不同,可分为:①简单现象因素分析 ②复杂现象因素分析

二,按分析指标的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①总量指标变动因素分析 ②平均指标、相对指标变动因素分析

三,按影响因素的多少不同,可分为:①两因素分析 ②多因素分析

13,简述因素分析法的步骤和方法。略。

第五章 线性规划介绍 1*,规划论主要解决的是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是线性规划?

规划论要解决的问题时在给定条件下,按某一衡量指标来寻找安排的最优方案,可将之表示为函数在约束条件下的极值问题。

当约束方程和目标函数都是线性的,就属于线性规划问题。

2**,试说明效率比法、图解法、表上作业法、匈牙利算法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①针对生产能力的合理分配问题,可用效率比法。

②针对原料的有限库存,合理安排两种产品的产量生产效益最大,可用图解法。

③针对物资调运问题,可用表上作业法。

④针对指派问题或旅行商问题,可用匈牙利算法。

3,简述表上作业法的关键步骤。略。 4,解决旅行商的问题或指派问题的方法有什么关键步骤?略。 第六章 统计决策分析 1,什么是统计决策?

依照统计数量的方法进行推断决策,就是统计决策。

2*,在进行统计决策时,必须具备哪些基本要素?

①客观环境的可能状态集

②决策者的可行行动集

③决策行动的收益函数或损失函数

3*,简述决策行动的收益函数和损失函数的定义。

①如果从决策者得益的角度进行量度,则表示决策行动结果的函数称为收益函数。

②如果从决策者损失的角度进行量度,则表示决策行动结果的函数称为损失函数。

通常都统一用损失函数进行测度。

4,常见的损失函数有哪几种?

①线性损失函数

②平方误差损失函数

5,统计决策的要素与统计决策分析有什么样的关系?

客观环境的可能状态集、决策者的可行行动集和决策行动的收益函数或损失函数 是统计决策的三个基本要素,三者缺一不可。

缺少了这三个要素的任何一个,统计决策分析都无法进行,只有当三者都具备了,统计决策分析才可以进行。

6*,统计决策的步骤有哪些?统计决策目标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步骤有:

①确定决策目标

②拟定各种可行的行动方案

③通过比较分析选出最佳的行动方案

④决策的执行

*决策目标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①进行决策必须首先明确决策者所试图达到的目标。一般来说,决策目标可以是定性目标,也可以是定量目标。

②决策目标应该具体明确,不能笼统模糊。

③在统计决策分析中,所有的决策目标必须是定量目标,统计决策分析是定量决策分析的定量方法。

7*,简述非概率性决策的含义。

非概率型决策,是决策者在仅仅知道客观环境可能有哪几种状态,但不知道每种可能状态出现概率的条件下的决策。

8**,非概率性决策的准则有哪些?分别什么含义?

包括:

①大中取大准则。也称乐观准侧,指决策XX按照对客观环境状态的最乐观设想,寻求取得最大的收益。

②小中取大准则。也称悲观猪猪呢,指决策者按照对客观环境状态的最悲观的设想,寻求取得最大的收益。

③折中准则。指决策者不应该按照某种极端的准则行事,而是应该再两种极端之间寻求平衡,应该在乐观准则和悲观准则之间寻求某种折中。

④大中取小准则。指从损失的角度进行分析,从损失函数的角度出发给出的决策准这,也称最小的最大后悔值准则。

9,乐观准则是哪种类型的统计决策方法的准则?

非概率性决策的准则。

10*,先验概率性决策适用于什么情况?

如果决策者除了掌握了三种决策基本要素外,还掌握了客观环境各种可能状态的出现的先验概率分布,那么就可以使用先验型概率决策方法进行分析。

11,先验概率性决策的准则有哪些?

包括:①期望收益或期望损失准则 ②最大可能准则 ③渴望水平准则

12,简述先验概率性决策的期望损益准则的步骤。

首先需要根据客观环境各种可能状态的概率分布和决策行动的收益函数或损失函数,计算出各个行动方案的期望收益或期望损失,然后通过对各个行动方案的期望收益或期望损失进行比较,找出期望收益最大或期望损失最小的行动方案,作为选中的行动方案。

13,什么是决策树技术?决策树对管理人员有何意义?略。

14,决策树的原理是什么?

它利用了概率论原理,并利用一种树形图作为分析工具。

其基本原理是,用决策点代表决策问题,用方案分支代表可供选择的方案,用概率分支代表可能出现的结果。

经过对各种方案在各种结果条件下损益之的比较,为决策者提供决策的依据。

15,请概括说明决策树的绘制步骤。略。 16,试分析决策树与损益表法相比在解决问题时的优点。略。

17*,边际分析决策较损益表法或决策树法有何优点?

当客观环境只有离散的有限几个可能状态且行动空间也只有离散的有限几个方案时,使用损益表或决策树进行决策分析是十分方便的。

但是,如果客观环境的可能状态有很多,并且行动空间中可选择的行动方案也很多的话,则使用前两者会很困难,而边际分析决策方法可以避免这些困难,使用起来很方便。

18*,什么是后验概率性决策?

决策者实现对客观环境各种可能状态的概率分布的估计或判断,就是先验概率分布。通过样本调查观测所取得的有关客观环境总体的信息,就是样本信息,根据样本信息对缘由的先验概率分布加以修正,所得到的修正后的有关客观环境各种可能状态出现的概率分布,称为后验概率分布。利用后验概率分布进行的决策,称为后验型决策,也称贝叶斯决策。

19*,在决策分析中,对各行动方案取舍的决定性因素有哪些?

取决于两方面因素:

①各行动方案在各种状态下的损益值

②各种客观状态出现的概率值

20*,试述敏感性分析的含义。

对最优方案的稳定性即可靠性进行分析,称为敏感性分析。

就是分析客观环境可能状态出现概率的变化对最有方案的影响。

21,判断所选行动方案是否稳定的具体步骤有哪些?

①先根据客观环境各种可能状态的损益值计算出引起最优行动方案改选的转折概率,

②然后再将实际固定的概率与此转折概率比较,

③根据二者差距的大校来判断所选最优方案的稳定性。

22*,请解释最优行动方案对客观状态的概率变化的敏感性与其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最优行动方案对客观状态的概率变化越敏感,其稳定性越差,可靠性也就越低。

23*,与先验概率性决策相比,后验概率性决策有何优点?

后验概率分布既包含了先验概率分布中有关客观环境可能状态的信息,也综合了样本中这方面的信息。与客观状态可能状态的现眼概率分布相比,要包含更大的信息量,更接近于客观实际。因此利用后验概率分布进行决策,必然会使决策可靠性更高,效果更佳。

24,请分析如何降低最优方案的敏感性、增强其稳定性?

要降低所选最右方案的敏感性,增强其稳定性,就需要对所面临的客观环境进一步调查,获得补充信息,从而对过去估定的先验概率分布进行修正,用既包含了先验信息,又包含了样本信息的后验概率分布再进一步进行决策分析。

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贝叶斯决策分析的过程。 第七章 与决策相关的成本、风险和不确定性 1*,信息的相关性取决于有关人员的所作的决策,如果信息是相关的那么应当符合哪几条标准?

①必须是对未来状况的预测,包括预计的未来收入、成本数据等。

②必须包含各个方案之间的差别因素。任何一个不随着选择方案的不同而改变的结果才是与决策相关的。

2*,历史数据与决策之间是否相关的?为什么?

历史数据是已经发生结果的反映,尽管他们有助于对未来的预测,但其本身与当前决策是不相关的,因为决策只能影响未来的结果,任何决策都无法改变既成事实。所以,历史数据和决策之间的联系是间接的。

3,怎样才能保证决策的准确性?

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报告者试图采用定量方式,将尽可能多的决策因素表达出来,因为这可以减少需要进行判断的定性因素的个数,从而提高信息的准确程度。

4*,试结合实际案例说明机会成本的定义。

定义是:指在经营决策中应由中选的最优方案负担的、按所放弃的次优方案潜在收益计算的那部分资源损失。

5*,机会成本的前提是什么?

以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和多种选择机会的存在为前提。

6*,过去已经发生的、现在或将来任何决策所无法改变的成本是什么?

沉默成本。

7*,滞留成本的概念是什么?

滞留成本,不是未来成本,惹事由企业现在承担的、但需要在不久的将来偿付的成本。

较为典型的是“资本成本”,如债务利息、股东回报等。

8*,决策的分类有哪些?

①确定性决策 ②风险性决策 ③不确定性决策

9*,谈谈你对风险性决策的理解。

风险性决策,是指与决策相关的那些因素的未来状况不能完全肯定,但可以依据有关方法通过预测来确定其客观概率。

10*,试解释什么是不确定性决策。

指与决策相关的那些因素不仅不能肯定,而且每种可能结果出现的概率也无法确切的预计,各种备选方案的条件只能以决策人员通过经验判断所确定的主观概率作为依据。

11*,决策者的分类有哪些?

①风险偏好者 ②风险中性者 ③风险规避者

12*,请解释决策风险的衡量方法的具体步骤。

①确定决策方案的概率与概率分布

②计算决策方案的期望值

③计算决策方案的标准差

④计算决策方案的标准差系数

13*,影响风险性决策方案的因素有哪些?

在实际决策工作中,决策人员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对待风险的态度,都会对决策方案的最终选择产生影响。

14,简述风险性决策中的期望损益值决策方法的步骤。

①在确定决策目标的基础上,设计各种可行的备选方案。

②分析各个备选方案实施后可能遇到的自然状态,并估计每种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

③计算各个备选方案在各种自然状态下可能取得的收益值或损失值,如果贡献毛某某、利润额、投资收益等。

④决策人员可以把各个备选方案、自然状态及其发生的概率以及损益值在一张表上反映出来,这样就形成了决策损益表。

⑤计算并比较各个备选方案的期望损益值的大校,从中选出具有最大期望收益值或最小期望损失值的方案作为最优方案。

15,不确定性决策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哪些?

保守的决策方法 ②乐观的决策方法 ③折中的决策方法

16,试解释相关性的定义。

相关性一般是指信息与决策相关的特性,通常情况下,信息的相关性取决于有关人员所做的决策。

17,对决策风险进行衡量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①期望值 ②标准差 ③标准差系数 第八章 模拟决策技巧和排队理论 1*,排队系统的运行过程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①输入过程 ②服务机构 ③排队规则

2*,衡量排队系统的指标有哪些?

①排队长

②队长

③等待时间

④停留时间

3*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进行标杆分析能给我们带来哪些机会?

①可用于于行业正常的成本水平来比较。

②可用来比较企业的关键绩效指标。

③可在流程比较中带来许多机会。

④可在战略层面带来机遇。

3*,请解释战略性标杆分析的含义及其常见的分类。

战略性标杆分析,是在于同行业最好企业进行比较的基础上,从总体上关注企业如何发展,明确和***战略运作水平。战略性标杆分析是跨越行业界限,寻求***成功的战略和优胜竞争模式。

可以分为:①产品战略标杆分析 ②技术战略标杆分析 ③市场战略标杆分析

4*,简述标杆分析的五大阶段。

①标杆分析准备阶段

②内部数据收集与分析

③外部数据收集与分析

④改进项目绩效

⑤持续改进

5,简述标杆分析第一阶段都涉及哪些具体活动。

①明确标杆分析的对象

②获取决策层的支持

③制定评测方案

④制定数据收集计划

⑤与专家共同审定计划

⑥评定标杆管理项目

6,简述标杆分析中对外部数据的收集工作有哪些?

①更新标杆管理计划,并从外部专家那里获取相关数据。

②与外部标杆管理合作伙伴交换信息

③对外部顾客进行调查

④购买竞争对手产品

⑤对竞争对手产品进行“逆向工程”

⑥更新标杆数据库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农业的分布
  2. c语言基础复习资料
  3. 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A 卷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B
  4. 北师大版必修三《循环结构》课件
  5.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6. Java实验计划
  7. 大学教学上机实验报告
  8. 1.面向对象(封装,构造方法,this)
  9. 《数据的波动》说课稿(第一课时)
  10. 代码随堂笔记
  11. 我的研修计划模板
  12. 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前两节 (1)
  13. 多元线性回归预测【开题报告】_***131122
  14. 中国XX分布格局的演化与发展机理
  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习题与解答
  16. 《世界的气候-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教案
  17. (课件)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
  18. (教学设计)世界的人种
  19. ***概率论A卷
  20. 来电者自杀危险程度评估流程

以上为《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简答题》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