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圆的周长作业设计.doc》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圆的周长》作业设计
基础巩固
求出下面各圆的周长。
请用笔描出阴影部分的周长。
3.如果每个小正方形的边某某1厘米,请判断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的大小关系。
4.柯南想要给一个圆形菜地周围围上篱笆,他测出这块圆形菜地中最长的一条线段是10米,那么篱笆长是多少米?
综合应用
柯南沿着学校的圆形花坛走一周大约要走31.4米,那么花坛的直径大约是多少米?
2.下图是由4个半国组成的图形,甲、乙两只蚂蚁同时从A点出发前往D点,甲蚂蚁沿着最大半圆的线走,乙蚂蚁沿着较小的3个半圆的弧线走,期中AB=2米,BC=6米,CD=3米,如果它们用同样的速度一直走,能同时到达D点吗?为什么?请写出你的思考过程。
拓展提升
1.
(1)如果接头处不计,方法二至少需要多长的绳子?
(2)观察这三种捆扎方法,你有什么发现?
《圆的周长》作业设计意图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理念贯穿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充分体现在课后作业中。一个好的课后作业是学习反馈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课后作业作为学生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它不仅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手段,而且还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因此,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后作业是非常必要的。
在《圆的周长》教学中,我通过研读课程标准、教材以及教学参考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学情,设计了如上的一组课后作业。这次课后作业的设计的目的:
1、进一步理解周长、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能熟练运用圆周长公式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3、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喜欢上数学、爱上数学。
为了达到以上的目的,笔者设计了基础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三大层次,
让学生在练习中经历从记忆到应用,从知识到经验,从浅层到深刻的过程。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活动应使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同
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基础练习意在强化学生对圆的周长和周长公式的理解与记忆,并熟练运用。其中基础练习的第1题,在于强化学生对圆的周长公式的理解与记忆,并熟练运用公式;第2题在于强化学生对于周长的理解;第3题在于第2题的基础上对于周长进行变式判断,深化理解周长;第4小题对圆的周长进行简单应用,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以上几道基础练习的设计,达到了基本练习是应用的最低目标,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独立完成,顾及了全班每一个孩子,让他们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提出:通过数学学习应该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综合应用两题的设计,使学生对生活实例和数学知识作出有效的判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知识迁移的实现,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维既有发散性,又有集中性。
新课程标准同时提出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延伸题的设计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笔者通过以上分层练习设计,基本能适应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并使他们都有所收益,体现了“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让所有学生都能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3.98(cm) 答:方法二至少需要63.98cm长的绳子。(2)解:方法一: 绳子的长度=(7×5+1)×2+3.14×7 =36×2+21.98 =72+21.98 =93.98(cm) 方法三: 绳子的长度=7×2×3+3.14×7 =42+21.98 =63.98(cm) 可发现:方法二和方法三用的绳子长度一样。
青溪小学
***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圆的周长作业设计.doc》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