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6下-01-1-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2~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2.在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优势,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分析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3.借助农家乐这一现实生活素材让学生了解农村的变化,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学具、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到农村度假旅游。下面我们到王伯伯家的农家乐采访一下。
课件演示(见图1)
(二)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师:观察统计表,从中你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与百分数有关的问题吗?
预设1:今年自驾游人数是去年的百分之几?
预设2:去年自驾游人数是今年的百分之几?
预设3:今年团体游人数是去年的百分之几?
预设4:去年团体游人数是今年的百分之几?
预设5: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自驾游的人数多百分之几?
预设6:去年自驾游人数比今年自驾游的人数少百分之几?
教师随机让学生解决前两个问题,口头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板书:540÷480 480÷540
师:这两道题为什么都用除法计算呢?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明确:这两道题都是有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所以都用除法计算。
师:这两个问题都用除法计算,为什么列式正好相反?
预设:单位“1”不同,第一题单位“1”是去年自驾游的人数,第二题单位“1”是今年自驾游的人数。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在学生交流基础上教师及时小结:在解决百分数问题时,根据信息找准单位1是关键。
【设计意图】借助农家乐的数学情境让学生感受百分数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分析素材提出有关百分数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独立解决已学问题,复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基本数量关系,并为后续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解决红点问题: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自驾游的人数多百分之几?
1.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
(1)读题—理解题意
师:下面我们解决“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自驾游的人数多百分之几”,先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这个问题什么意思?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线段图。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
(2)看图—分析数量关系
师:谁能说一说“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自驾游的人数多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预设:求“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自驾游的人数多百分之几”是把去年自驾游的人数看作单位1,也就是求今年比去年多的人数是去年自驾游人数的百分之几。
师:能在线段图上指一指把哪一部分看作单位“1”吗?你是怎么判断的?指一指今年比去年多的人数是哪一部分?
(出示线段图,见图2)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线段图,学生一般都能在线段图上找到今年比去年多的部分,并根据关键词“比”判断出单位“1”是去年自驾游的人数。通过看图,引导学生明确:求“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自驾游的人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回顾反思,提升认识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通过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三方面谈收获。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领学生全面回顾整理,既关注了知识、方法,又关注了学习感受,有助于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让学生在回顾中,进行知识梳理,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板书设计]
*** 刘某某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6下-01-1-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