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机电3 3专业-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一、课程名称:语文
二、课程性质、学分、课时
《语文》是机电3+3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可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全面提升核心素养。并为后续进入大学的深入学习做好前期准备。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机电一体化专业3+3年制层次,共64学时。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基础性,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提升思想文化修养,建立文化自信,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此阶段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内容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听说读写的整合,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根据“3+3”学制和中职生各自特点,合理组织与安排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勇于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四、课程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一)?核心素养内涵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1.?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2.?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
3.?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4.?审美创造
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32学时,第二学期32学时,在第二学期学习结束后安排综合考核。
(2)课业训练建议
课业训练
任务
训练任务描述
训练目的
作品呈现形式
任务实施
主体
建议开展时间
建议辅
导课时
作文
作品要求原创;提交每类作文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作文
评分
个人
第二学期
第5周至 第11周
4
(3)教材建议
教材名称
书号
版本号
出版社
编著者
出版时间
单价
《语文》
ISBN 978—7—5504—4942—8
2021年7月第1版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李伟
2021-07-01
35
八、其它说明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机电3 3专业-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