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3 *_**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由用户“cui917001”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03-14 14:01:48 举报文档

以下为《附3 *_**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_**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

指标

评价要素

评价方式与方法



A1

学生

发展

B1

身心

健康

C1

体质

健康

具有良好的健康意识,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确保每天锻炼1小时;至少熟练掌握一项体育运动技能;视力保持状况良好;体质监测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

1.外部评价:(1)以学生体质健康和视力变化抽测结果为依据进行评价;(2)组织专家,以日常随机或集中考察两种方式,通过总体观察、个别访谈、随机抽查等方法对学生体育锻炼和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评价;(3)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通过体质健康抽测、问卷调查等方式,抽样调查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情况。

2.学校自评: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以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等形式评价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C2

健康

生活

方式

了解和掌握健康知识与技能,掌握疾病预防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1.外部评价: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发展状况抽样监测。

2.学校自评:以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问卷)等形式评价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







C3

情绪

行为

调控

具有阳光心态和良好的情绪控制、行为约束、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C4

人际

关系

具有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积极与同伴、教师和父母有效沟通。







B2

品德

发展

C5

理想信念

熟知党史国情,树立共产主义远*_**主义共同理想;熟知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党爱国爱人民,具有民族认同感、社会责任、集体意识和国际理解能力。

1.外部评价:(1)组织专家,以日常随机或集中考察两种方式,通过总体观察、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和评价学生品德发展的状况;(2)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学生品德发展抽样监测。

2.学校自评:以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等形式对学生品德发展进行评价。







C6

人格品质

具有自尊自信、自律自强、尊重他人、乐观向上的人格品质。









C7

公民素养

具有公民意识,在珍爱生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友善、乐于助人等方面有良好的认知和行为表现。









C8

行为习惯

熟知并遵守《中小学生守则(2015修订)》;积极践行《十个好习惯》建议,在文明礼貌、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爱护环境等方面有良好的认知和行为表现。







B3

学业

发展

C9

学科素养

能探究并把握学科学习规律,掌握学科必备知识,养成学科思维习惯,形成学科关键能力,发展并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1.外部评价:(1)组织专家,以日常随机或集中考察两种方式,通过总体观察、听课、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纸笔测试等方法进行学生学业发展状况评价;(2)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学生学业发展水平抽样监测。

2.学校自评:以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等形式评价学生学业发展状况。







C10

学习能力

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主动适应“互联网+” 、人工智能等信息化学习趋势,掌握必要的数字学习技能。









C11

学业水平

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成绩优良,学业发展的增值明显。

外部评价:(1)以高中入学成绩、山东省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高考成绩为依据进行学生学业水平评价;(2)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学生学业发展的增值性评价。





B4

艺术

素养

兴趣

特长

C12

艺术

素养与

兴趣

特长

学会一至两项艺术才能;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有相应的艺术创作和鉴赏能力;具有兴趣爱好;积极参加社团活动。

1.外部评价: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学生艺术素养、兴趣特长等方面抽样监测。

2.学校自评:以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以及学生日常表现写实记录等形式记载学生艺术素养、兴趣特长等方面的状况。





B5

实践

创新

C13

创新

品质

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敢于质疑;具有一定的科学精神,勇于探究,善于提出新观点、新方法、新设想,并进行理性分析,做出独立判断。

1.外部评价:(1)组织专家,通过现场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评价;(2)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学生创新品质与实践能力发展状况的抽样监测。

2.学校自评:以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等形式,评价学生创新品质与实践能力状况。







C14

实践

能力

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学科实践能力。







B6

劳动素养



C15

劳动意识与

劳动能力

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积极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在劳动中养成劳动习惯,熟练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理解劳动价值,具有劳动自主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

1.外部评价:组织专家,以日常随机或集中考察两种方式,通过实地查看、听课、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评价学生劳动意识及劳动能力的情况。

2.学校自评:以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等形式,评价学生劳动意识、劳动能力提升状况。



A2

教师

发展

B7

师德师风

C16

职业

道德

专业态度

熟知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坚持立德树人,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热爱本职工作,具有终身学习意识,有团队精神。

1.外部评价:(1)组织专家,以日常随机或集中考察两种方式,通过现场考察、听课、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记录与评价教师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状况;(2)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方面的监测;(3)随机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录像,组织外部专家对课堂教学录像进行分析和评价。

2.学校自评:以教师自评与互评、学校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对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发展状况进行评价。





B8

专业

知识

C17

教育教学与

学科知识

具备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精准分析学情;遵循教育规律;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学科课程标准;主动更新知识结构;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







B9

专业

能力

C18

教学设计与

实施能力

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









C19

学生管理和

育人能力

具有较强的教书育人能力,将班级管理、学科教学与德育相结合,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能与家长、学生有效沟通;具备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妥善应对突发事件,落实“一岗双责”的要求。









C20

教育教学评价能力

具备对学生学业述评能力,能灵活运用多元评价方法和工具,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恰当利用评价结果,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C21

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能够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学改革创新。









C22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具备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育教学、教科研的能力,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教学活动,能够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









C23

课程开发与

实施能力

根据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需要,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和校内外教育资源,积极开发和实施课程。









C24

专业规划与

发展能力

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有措施、有方法,注重专业发展成果积累和目标达成情况;形成完整的个人专业发展档案。通过多种研修方式,不断提高自主学习、主动研究的能力,提升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

1.外部评价:组织专家,以集中考察方式,通过查看资料、个别访谈、课堂听课等方法,对学校教师专业规划与发展能力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教师专业规划与发展能力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A3

学校

发展

B10

党的建设

C25

思想政治建设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旗帜鲜明讲政治;以党建统领教育事业发展,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抓好理论武装,落实中心组学习、第一议题等制度;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坚决防范和抵御意识形态渗透。

1.外部评价:组织专家,以集中考察方式,通过现场观察、资料查阅、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学校党的建设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党的建设情况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26

干部队伍建设

精准选人用人,加强培训提升,建设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高素质干部队伍;强化协同理念,提高协同水平;注重激发干部工作活力,鼓励改革创新,加强监督管理。









C27

基层组织建设

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章程》及基层组织工作相关要求,组织设置规范,严格定期换届;做好党员发展教育监督服务工作,落实“双培养”工作;发挥学习平台作用;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制度。









C28

作风纪律建设

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持之以恒抓好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深入排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及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改进工作作风,严肃查处、问责追究违纪违法行为。









C29

党建带团建

健全党建带团建推进落实机制,指导团组织不断提高团员发展质量;遵循青年思想价值观念形成规律,推动党和团的组织、宣传、服务等工作同向发力,促进团员青年健康成长。







B11

办学理念与

发展规划

C30

办学

理念

办学理念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充分体现国家意志、时代要求与历史传承。

1.外部评价:组织专家,以集中考察方式,通过现场考察、资料查阅、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学校规划制定与实施、精细化管理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办学理念和五年发展规划年度完成、精细化管理情况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31

发展

规划

发展规划能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理念,目标明确,切实可行;制定程序民主、规范;在实施中不断完善,年度发展目标达成度高。









C32

精细化管理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需求导向、效益导向,规范办学行为;力戒浮躁、形式、虚假,力行朴实、扎实、真实;围绕学校的教育理念、育人目标,实现制度建设、育人环境、人文关怀精细化。







B12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C33依法办学

依法依章程治校,建立并践行以章程为核心的学校规章制度体系;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有健全的学校重大决策、重要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加强法治教育,建立健全校规校纪执行委员会、学生申诉委员会和学生教育保护辅导等机制,依法依规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健全教师权益保护机制。

1.外部评价:组织专家,以集中考察方式,通过现场观察、资料查阅、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学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34

自主管理

定期完善学校管理权限清单制度;重大决策和涉及师生利益的事项,有民主规范的决策程序和工作流程;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健全,教师、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充分发挥。









C35

民主监督与

社会参与

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校务、党务公开制度,健全校内民主监督机制和家长、社会参与监督学校办学的有效机制;校务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常态化运行;学校与家长、社区联系密切,家长、社区代表在学校治理中的作用得到积极发挥。







B13

德育建设

C36

德育

机制

有德育整体规划,有明确的阶段目标与措施;能够拓宽德育途径,创新德育方式方法;积极推进阳光校园建设。

1.外部评价:组织专家,以集中或随机现场考察等方式,通过资料查阅、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学校德育建设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德育建设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37德育课程

加强思政课教学,建立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中,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C38

德育

活动

校内外德育活动制度化、特色化;推进“十个一”项目有成效;积极发展社团组织,支持学生自主管理;建立适合学生的校内外志愿服务项目、岗位和实践基地;积极开展研学实践活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C39

心理

健康

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条件有保障,有心理辅导室,按标准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有效开展心理教学活动、师生心理培训等工作。









C40

家庭教育

有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庭教育服务站,按标准配备专职或兼职教师队伍,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通过政策宣讲、讲座等形式开展家庭教育宣传。







B14

课程

建设

实施

C41

课程

管理

开发

建设具有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有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要求开齐开足各类课程;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严格执行教材管理政策规定;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和建设符合学校办学理念的特色课程,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需求。

1.外部评价:(1)组织专家,以集中或随机现场考察等方式,通过资料查阅、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进行评价;(2)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通过电话调查或网络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学生学业负担状况的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42

课程

实施

改革

重视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培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变革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建立有效选课指导制度,实施分层、分类选课走班;落实教学常规,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C43

学业

负担

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作业时间、睡眠时间及考试组织符合规定,学校有相关制度并能严格落实。







B15

师资

队伍

建设

C44

教师

发展

管理

有教师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和阶段目标;对教师专业发展有过程性指导、检查和评价。

1.外部评价:组织专家,以集中考察方式,通过现场观察、听课、资料查阅、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45

教师

培养

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师培训制度,建立完善的教师梯队建设机制;发挥名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C46

教师

考核

激励

制定科学的教师考核方案,完善教师教育教学过程性评价制度,落实多元化的教师激励机制。健全“三定一聘”和薪酬分配制度。







B16

学校文化建设

C47

文化

育人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教育活动;坚持政治性和引领性相统一、共性和个性相统一、针对性和实效性相统一原则,坚持政治引领,充分利用各种文化教育载体,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环境;校风、教风、学风优良。

1.外部评价:组织专家,以集中或随机现场考察等方式,通过资料查阅、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学校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文化建设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B17

校园安全管理

C48

安全

管理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组织领导体系,落实全员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健全安全预警机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风险防范和事故预防措施,定期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建立健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加强实验室危化品管理;建立校园周边整治协调工作机制;按要求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加强“三支队伍”的规范化建设;校园饮食安全、疾病防控方案完整,措施到位;按照要求储备防疫物资,工作实效性强。

1.外部评价:组织专家,以集中考察方式,通过现场观察、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校园安全管理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安全管理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49

安全

教育

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事故预防演练;树牢师生安全意识,提高自救互救、预防疾病和防护能力;有效预防校园欺凌事件。







B18

教学条件建设

C50

资源

配置

使用

图书馆、体育场馆、实验室等教育教学资源配置合理,使用率高;办学规模及班额均符合省定标准。

1.外部评价:组织专家,以集中考察方式,通过现场观察、个别访谈等方法,对学校教学条件建设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教学条件建设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51

智慧校园

建设

强化信息化管理平台和资源平台应用;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健全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各类数字教育教学资源使用效率高;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等方面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B19

满意度评价

C52

多元

评价

学生对教育教学满意度高;教师对管理与服务满意度高;家长、社区对学校办学满意度高。

外部评价:(1)组织专家,以集中或随机现场考察等方式,通过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学生、教师、家长和社区满意度的评价;(2)委托第三方机构通过网络问卷、电话调查等方式进行满意度评价。





B20

特色

项目

创新成果

C53

特色项目

创新成果

办学形成特色,成效明显;围绕教育教学改革中心任务,形成创新成果。

1.外部评价:组织专家,在查阅资料、学校答辩、现场考察等基础上,集中进行特色与创新成果的评审。

2.学校自评:以学校对特色办学项目与创新成果的申报书为基本依据进行评价。





B21

督导自评与

整改

C54

督导自评与

整改

建立校内督导机制,完善自评和整改制度,促进学校自我监督、自我改进和自我提升。根据责任督学督导和第三方督导评估反馈情况,及时整改,强化落实。

1.外部评价:以责任督学督导和第三方督导评估反馈方式,通过实地查看、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校内督导机制运行和整改自评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年度自评、整改和终结性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中发〔2019〕45号)、《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以上为《附3 *_**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