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正比例反比例》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文安县中小学课程教学 课时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
内容
六 年级第 二 学期
第 四 单元第 三 课
备课
时间
2023 年 3 月 1 日
课题
《正比例反比例》;第 1 课时(共 1 课时)
教材
分析
及本
课时
教学
任务
基于核心素养
的
教学
目标
初步了解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含义及字母表达公式,会判断正反比例关系。
利用正反比例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
重点
初步了解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含义及字母表达公式,会判断正反比例关系。
教学
难点
利用正反比例关系解决问题。
学情
分析
让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学会用“函数”的眼光去理解数量关系中量与量的变化规律
教法
学法
谈话法,讲授法
课前
准备
教师
PPT课件
学生
预习
学校: 中滩里中心校 课程名称: 数学 教师姓名: 郑某某
预设的教学环节、情境、活动和问题
设计意图
一、提供素材,感受相关联的量
1.复习导入。
师: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出:速度=路程÷时间。
师:我们把路程和时间这样有关系的两种量叫做“相关联的量”。你还能举出相关联的量的例子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和数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本书看了的页数+剩下的页数=总页数,看了的页数与剩下的页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等等。说出的两个量是相关联的,都要予以肯定。
2.引入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两种相关联的量的知识。(板书课题:正比例)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在熟悉的数量关系的情境中导入新课,理解“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意义,为后续的学习作铺垫。
二、合作学习,探究成正比例的量
1.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1)课件出示教科书P45例1。
(2)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表中有总价和数量两种量。
预设2:彩带销售的数量增加,总价就相应增加;彩带销售的数量减少,总价就相应减少。
预设3:相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分别为,比值都是3.5。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总价和数量的比。
师:根据大家的汇报,我们发现总价和数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总价是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而且总价与相应数量的比值都是3.5,因此我们就说它们的比值总是一定的。
(4)揭示课题。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出:总价÷数量=单价,3.5表示彩带的单价。
师:对,=单价,现在单价一定(板书),那么总价与数量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出示课件)
师:请大家读一读这段话,然后和同桌互相说一说正比例的意义。
2.对比辨析,深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1)课件出示习题。
(2)师:两个表中的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情预设】预设1:都有时间和路程这两种量。
预设2:汽车行驶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自行车行驶的路程也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预设3:汽车的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自行车的路程和时间也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3)师:那我们是否可以说两个表中的路程与时间这两种量都成正比例关系呢?你能确定汽车和自行车6小时行驶的路程是多少吗?请大家思考后,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时某某20千米/时,有时某某12千米/时。所以表1中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表2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能说出: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成正比例关系;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关系;圆柱的高某某,圆柱的侧面积与圆柱的底面周长成正比例关系……
(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评价)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练习九
教学
反思
与
随笔
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通过适时引导、恰当提问加深学生对正比例知识的理解。但学生在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时,还是经常会出现错误。一是部分学生对两种量的数量关系不熟;二是部分学生往往关注的是两种量之间是否存在比的关系,而忽略了两种量是否是相关联的量,以及它们的比值是否一定这两个要素。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正比例反比例》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