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正比例的意义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体会数量之间的联系和变化关系,感受表示正比例数量关系及其变规律的数学模型,渗透函数思想,进一步培养比较、抽象、概括、演绎等思维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现实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结合实例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体会“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用数学模型表达特定的数量关系与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互动,铺垫勾联
看图猜成语:课件出示风吹草动和水涨船高动画
比较:这两个画面中的事物变化有什么共同之处?(风吹→草动;水涨→船高)
小结:也就是说,风吹和草动,水涨和船高之间是有联系的。我们就可以说他们是两种相关联的事件。之所以相关联是因为水位的变化导致了船身也随之变化。
追问: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很多相关联的事件,通过刚才的分析,你认为什么情况下两种事件就相关联了?那数学上有没有相关联的量呢?
二、辨析比较,理解意义
??(一)理解相关联的量
表一:六(1)班5名同学的身高与数学考试成绩。
身高/厘米
148
155
158
160
165
……
成绩/分数
88
96
90
92
89
……
表二:一根20米长的绳子,剪去的米某某和还剩的米某某。
剪去的米某某/米
5
6
7
8
9
……
还剩的米某某/米
15
14
13
12
11
……
表三:六(1)班48名同学分组做游戏,组数和人数。
分的组数
2
3
4
6
8
……
每组人数
24
16
12
8
6
……
表四: 一辆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时间/时
1
2
3
4
5
……
路程/千米
80
160
240
320
400
……
表五:兄弟两年龄统计表。
弟弟的年龄/岁
1
2
3
4
5
……
哥哥的年龄/岁
4
5
6
7
8
……
表六:购买一种铅笔,购买的数量和总价统计表。
数量/支
1
2
3
4
5
……
总价/元
0.3
0.6
0.9
1.2
1.5
……
问题1:仔细观察每个表格中的两种量,哪个表格中的两种量之间没有什么关联性,请去掉!
问题2:你能说一说,剩下表格中的两种量之间分别有什么样的联系?每张表格中的两种量都在变化,能不能用手势分别表示出它们变化的方向?
学生进行创新思考,然后前后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小结:像这样的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之变化,数学上称为两种相关联的量。
(二)对比分类,建构概念
活动二:探究两种量的变化规律,从变化中寻找不变
1、聚焦变化中的不变
问题1:仔细观察5个表中的数据,你还有哪些发现?你能从变化中寻找出不变的量吗?
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相机动态演示。
表二:剪去的米某某+还剩的米某某=总米某某(一定)
表三:分的组数×每组人数=总人数(一定)
表四: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表五:哥哥的年龄-弟弟的年龄=年龄差(一定)
表六:总价/数量=单价(一定)
问题2:现在要把剩下这5张表格分分类,你会怎么分,为什么?
说明:可以分两类,表二、表三为一类,两种量的变化趋势相反,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大而变小。表四、表五和表六为一类,两种量的变化趋势相同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2
92
……
废弃排放/千克
9.6
19.2
19.2
28.4
48
……
问:表格里有哪些正比例关系?比值的意义是什么?
3、已知X和Y成正比例关系,把下表填写完整。
X
2
0.6
5
1/4
Y
10
15
0.6
11
四、总结回顾,拓展引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研究,你对正比例的意义有了怎样的认识?请用下面的形式写下你的收获,然后汇报:同学们,今天我探究了……我明白了……我还想探究……
板书设计:
正比例的意义
y和x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x变化,y也随着变化。
当/(一定)时,
y和x成正比例关系。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正比例的意义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