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科学笔记(填空)

本文由用户“善良的了相”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0-03-18 18:46:34 举报文档

以下为《七上科学笔记(填空)》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七上科学笔记

第一章 科学入门

第一节 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在我们身边:种长.子成幼苗属于生命运动现象;鸟蛋会孵成小鸟是受精卵的生长发育现象;大雁南飞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食物发霉是由于微生物的滋生繁殖;晴朗的夜空会出现流星是因为星体碎块与大气层摩擦燃烧引起的;雨后出现了彩虹是因为光的色散现象;直筷子插入水中会变弯折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2、科学是什么?--科学就是一门研究各种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问。科学的学习内容包括科学探究,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3、课本实验图1-9:如何把一只略有凹陷的乒乓球恢复球形?将乒乓球放入一杯热水中。--原理是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后压强变大就把球撑开了,所以乒乓球就恢复原来形状。

第二节 走进科学实验室

1、学校实验室安全原则要点:不能用湿手接触电源。没有老师的指令,不得试嗅或直接接触任何化学试剂。挥发性、腐蚀性、有毒溶剂等应在排风柜子里取用,用完后立即封住容器。不能将固体垃圾或有害有毒溶剂直接倒入水槽,应倒入废液缸统一处理,以免造成管道堵塞或环境污染。

常见实验器材:识记课本图1-21危险警告标记:有毒、易燃、易爆、有腐蚀性。

试管--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可加热。 秒表--测量时间间隔。

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量电压大小。 显微镜—观察细胞等微小物体。

酒精灯--实验室常用的热源。 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

烧杯—盛放大量液体或反应,可加热。 玻璃棒--搅拌加快溶解、引流。

药匙--取用少量固体粉末药品。 滴管—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3、胶头滴管使用方法:①在试剂瓶外挤出胶滴管中的空气(外挤内吸),伸入试剂瓶中吸取液体。②将胶头滴管竖直悬于试管口的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不能接触容器内壁。③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平放或倒放。④试剂瓶上的滴管不需要洗涤,要专管专用,胶头滴管交叉吸取液体前需要清洗。⑤常识:20滴水的体积约为1ml。

4、酒精灯:①结构--主要由灯体、灯芯、灯帽三部分组成。

②酒精灯的火焰--由外向内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

课本图1-27小木棒在焰心加热的实验现象是小木棒在外焰部分变黑色,在内焰部分变黄色,在焰

心部分不变色。说明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③酒精灯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a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b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

添加酒精,c给物质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酒精,应用火

柴点燃酒精灯。e熄灭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某某,切不可用嘴吹灭,f给玻璃仪器加热时,应先擦干

仪器外壁的水珠,g如果碰倒酒精灯并导致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5、使用放大镜的正确方法:①让放大镜靠近观察的物体,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

距离不变,然后移动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以获得大而清晰的图像。②在放大镜

的一倍焦距以内,放大镜离物体距离越大,像的放大倍数也越大。

第三节 科学观察

1、课本图1-32观察指纹实验结论是①利用放大镜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指纹放大的图像;②同一个人的不同手指的指纹是不同的;③不同人的指纹是不同的。

2、利用仪器可以拓展观察范围:利用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微小物体。利用放大镜可以观察细小物体。利用天文望远镜可以观察遥远的星体。利用频闪照相机可以观察运动极快的物体。

3、观察记录的方法:常见的有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和图形记录。注:化学反应需要记录反应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是否产生气体或沉淀等。

4、课本实验图1-40鸡蛋放在溶液里的实验现象:鸡蛋在清水中下沉,不断加入食盐后,鸡蛋会上浮,最后漂浮在液面上。因为鸡蛋受到的浮力不断增大,最后不变。

思考:除了加入食盐,我们加入其他什么物体也能使鸡蛋上浮?--如蔗糖,味精等。

第四节 科学测量

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测量内容

仪器

国际单位

常用单位



长度

刻度尺

米(m)

1千米=1000米、1米=100厘米=1000毫米

1米=106微米=109纳米



体积

刻度尺

量筒

立方米(m3)

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温度

温度计

开尔文( K )

摄氏度(℃)



单位换算格式:1.8米=1.8×100cm=180cm 500cm3=500×1/***m3=0.0005m3

2、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和量程。

刻度尺使用方法:

①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边缘与被测物体边缘平行;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零刻度线磨损需要减去起始刻度),刻度尺的刻度需要紧贴被测物体,

②看正确:视线与刻度尺面垂直。

③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④有时需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使测量结果更加精确。(注意:把皮尺拉得太紧会使测量结果偏小)。

3、一些特殊的测量仪器有声纳、雷达、激光等,注意计算结果一定要除以2。

4、特殊长度的测量:①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某某、没弹性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②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测量,注意对齐0刻度线。

③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④滚轮法:用刻度尺测出自行车车轮的周长L,推着自行车从学校到家,数出车轮转过的圈数n,算出学校到家的距离:S=nL。

5、怎样用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一百张纸的厚度为L,然后除以一百(注意纸的张

数等于页码数除以2)。如何用刻度尺测量一根长而细的金属直径?把细金属紧密地缠绕在钢笔上

绕20圈,用刻度尺量出长度L,除以20。(如果缠绕不紧密会使得测量结果偏大)

6、物体体积的测量:(教室的体积大约是200立方米)

测量方法

使用的工具

单位



固体

体积

规则

体积=底面积×高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刻度尺

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等





不规则

间接测量法(如排水法,沉锤法,也可用沙代替水)

量筒或量杯

(细棉线、金属环)





液体体积

量筒或量杯进行测量

量筒或量杯

升(L)毫升(mL)



7、量筒的使用方法——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使用时:①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②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③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④记正确:勿漏单位(不需要估读)。

8、使用量筒读数时: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大,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小。(俯大仰小)

思考:①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为32毫升,则此液体的真实体积小于32毫升。②当测量石块体积时,测量适量水体积时俯视读数,测量水和石块总体积时仰视读数,则测出的石块体积会偏小。

9、量筒与量杯的比较:①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②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

10、用排水法测出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①测出适量的水的体积为V1。②将小石块用细线拴住,缓

缓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浸没,测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为V2。③小石块的体积V石=V2-V1。注意:溶于水

或要吸水的物体不能用“排水法”测量体。

思考:(1)如何测量形状不规则而又不会沉入水中的物体(木块)的体积呢?

(沉锤法—①在量筒内装入适量的水,将小石块用细线拴住,缓缓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浸没,测出石

块和水的总体积为V1。②用细线将木块和小石块绑在一起浸没在水中,测出石块、木块和水的总体

积为V2。③小石块的体积V木=V2-V1。)也可以用针压法。

(2)如何测量形状不规则而又放不进量筒中的物体体积呢?

(溢水法—将物体放入一个装满水的倾斜的大烧杯中浸没,测量溢出水的体积就等于物体的体积)

(3)如何测量不规则而易溶于水的物体(譬如冰糖)的体积呢?

(排沙法—将量筒中的水换成沙子进行与测量小石块相同的步骤测量体积)

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0℃的水与0℃的冰冷热程度相同(温度相同)

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常用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摄氏温度的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读法:“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零下4.7摄氏度”或“负4.7摄氏度”。

课本图1-51温度的感觉实验说明凭感觉来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可靠的。

12、温度计:(1)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煤油温度计等

(2)温度计正确使用方法:①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并选取合适量程的温度计(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②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③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④记录测量结果=数据+单位,取出温度计。

注意事项:①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②温度计不要碰到烧杯的杯底或杯壁;③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④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⑤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

13、体温计:测温范围是35℃~42℃,最小刻度为0.1℃。人体正常温度是37℃左右,体温计不可以测量沸水的温度。

思考①:为什么体温计的测量结果更精确?--因为温度计的玻璃泡容积大而内径很细。

思考②:为什么体温计可离开人体读数?--因为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很细的弯管。(所以在使用前应握紧体温计玻璃管上端用力向下甩。)

思考③:如果一支体温计在没有把液柱甩回玻璃泡就连续测量三位同学的体温,甲同学测出是37℃,乙同学测出是37℃,丙同学测出是38℃,请问哪位结果正确?--丙

思考④:为什么体温计在读数时视线要对准温度计三棱柱的凸出部分?--因为可以起到放大液柱的作用,便于观察示数。

第五节 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建立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收集事实与证据、检验假设、合作与交流。

2、实验探究题常见错误归纳:①没有设置对照组,无法进行比较。

②实验对象太少或实验次数太少,实验结果不准确,具有偶然性。

③没有控制实验变量,如实验中存在两个或多个变量。

④实验时没有做到等量原则。如实验组和对照组中溶液的体积要相等。

⑤在结论描述时错把现象当做结论,结论是从实验现象或数据中总结出来的规律。

⑥结论描述或方案设计时时没有添加前提条件,如没有写当某某条件一定时。⑦结论描述没有逻辑性,如把“种子的萌发率与温度有关”说成“温度与种子的萌发率有关”。

观察生物

第一节 生物与非生物

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是:①生物有应激性;②生物能生长;③生物能进行新陈代谢(摄取营养,排泄废物);④生物一般由细胞构成(除病毒外);⑤生物能生殖和发育⑥生物能遗传和变异;⑦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⑧生物能进化。其中生物的基本特征是能进行新陈代谢。

2、动物与植物的区别:获取营养方式不同,动物需要摄取食物获得营养;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利用水、二氧化碳,在光照条件下,在植物的叶绿体中合成自身需要的营养物质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同时放出氧气。)

3、用放大镜观察蜗牛:说出蜗牛的壳、足、触角、眼睛和口。蜗牛习性是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以植物茎叶某某。蜗牛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但无听觉。

课本P36页探究蜗牛的感觉:蜗牛是否有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

探究视觉:让蜗牛在灯光下爬行3分钟后,用书本遮在它的下面,使它的一半身体处于阴影中,观察到蜗牛会爬到阴影里去。--结论:蜗牛有视觉。

探究触觉:用铅笔分别轻蜗牛的触角触、足和壳等部分,它会有反应,其中触角部位最敏感。--结论:蜗牛有触觉。

探究嗅觉:用棉花蘸米醋,放在蜗牛前面约3厘米某某,蜗牛会远离米醋。--结论:蜗牛具有嗅觉。

探究味觉:在蜗牛前方的玻璃板上滴几滴蔗糖溶液,蜗牛会靠近蔗糖溶液,最后还可能吃蔗糖溶液。结论:蜗牛具有味觉。

探究听觉:离正在爬行的蜗牛前方0.5米某某,用力鼓掌,观察蜗牛没有反应。结论:蜗牛没有的听觉。(如果是5厘米某某则鼓掌时扇动的风会对蜗牛造成影响)

第二节 细胞

1、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细胞,他发现的其实是细胞的细胞壁;1831年英国科学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细胞的大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 。

2、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魏尔啸进行完善后增加: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单位;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3、细胞的结构:(并非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一般是叶片和嫩茎中含有)

植物

细胞



细胞壁

由纤维素组成,保护和支持细胞,使之具有一定形状





动物

细胞

细胞膜

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隔离外界环境。







细胞质

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细胞核

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叶绿体

光合作用场所,内含叶绿素







液泡

内有细胞液



4、显微镜:(1)显微镜的重要结构:调节光线强弱的反光镜和光圈;能调节物像的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起放大作用的目镜和物镜(目镜越长和物镜越短则放大倍数越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X物镜放大倍数)。

(2)显微镜的使用包括:a.安放:放在左前方。b.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同时睁开,调节反光镜(光线亮时用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凹面镜),使视野中出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c.放片:把要观察的物体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要观察的物体要正对通光孔;d.调焦:①眼睛盯住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②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右眼张开,慢慢向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到物像,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5、注意事项:①显微镜里看到是物体的倒像(上下左右全颠倒,就是我们把书倒过来看到的图像)。②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如果物象在视野的左下方,要移到视野中央,则应将装片往左下方移动。如果物体在顺时针运动,那么显微镜中的像也是顺时针运动。

③如果在自己观察到物像后,把显微镜移给其他同学却看不到物像的操作是重新调节反光镜。

④把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的操作是转动物镜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得到清晰的像,最后通过反光镜调节亮度。

⑤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中发生的变化是细胞体积变大,数目变少,视野变暗。

6、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是(擦滴取展盖某某):①用纱布把载玻片擦干净②在

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③用镊子撕下一小片洋葱内表皮④把洋葱内表皮浸入清水中展平⑤盖上盖玻

片,防止气泡产生⑥在盖某某一侧滴红墨水或碘液,在盖某某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

7、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步骤:①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1滴生理盐水。漱净口,用牙签把刮下来的口腔上皮细胞涂抹在生理盐水中,尽量涂均匀。

②用镊子夹起盖某某,使盖某某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慢慢放平(避免气泡产生),制成临时装片。

③在盖某某一侧加1滴亚甲基蓝溶液(或稀碘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是染液浸润全部标本。

5、问题对策:①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的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②观察时发现洋葱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的原因是表皮撕得太厚或未展平,应展平或重新制作装片。

③视野中出现黑色圆圈是因为装片中有气泡,应该重新盖盖某某或重新制作装片,避免产生气泡。

④如果视野中洋葱细胞结构不太清楚是未滴加红墨水染色,需要滴加红墨水染色。

第三节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细胞分裂:一个母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时,最显著的特点是母细胞核内会出现染色体,最后它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分裂从细胞核开始,最后是细胞膜)

2、细胞分裂的结果是:对于单细胞生物,细胞数目增加,使得个体数目增加;

对于多细胞生物,细胞数目增加但个体数目不变。

3、细胞的生长:刚分裂的子细胞能吸收营养,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长大的过程。其结果是使细胞体积增大。

4、细胞分化:子细胞发生变化,形成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群,即不同的组织。受精卵是全能干细胞。

5、人体复杂的结构是受精卵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

6、许多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的细胞群形成组织。

7、植物组织:①保护组织:保护作用。如表皮②营养组织:制造、储存营养物质。如叶肉和果肉③机械组织:起保护支撑作用。如茎中的纤维④分生组织:分裂产生新细胞。如根、茎等的顶端、茎的形成层⑤输导组织:输送水份、无机盐及营养物质。如叶脉(导管、筛管)。

8、动物组织

动物组织

结构特点

分布

功能



上皮

组织

由排列密集的上皮细胞构成

皮肤、内脏器官的表面和体内各种管腔的内表面

保护、分泌和吸收物质



结缔

组织

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形态多样,分布广

血液、软骨、肌腱等

运输和支持作用



肌肉

组织

由肌细胞构成,分心肌、骨骼肌、平滑肌

人体的四肢、躯体,体内的心脏、胃、肠等

收缩舒张,产生运动



神经

组织

由神经细胞构成

在脑、脊髓、神经中

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9、皮肤由外到内分为三层: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表皮由上皮组织构成;真皮中的血液由结缔组织构成,痛觉神经末梢、触觉小体由神经组织构成。立毛肌由肌肉组织构成。皮下组织主要是脂肪能缓冲撞击和储存能量。

10、由多种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如树叶,心脏,眼睛等。

11、被子植物的六大器官:(1)营养器官:根(番薯)、茎(马铃薯)、叶

(2)生殖器官:花、果实(西红柿、葵花籽)、种子(西瓜子等)

12、系统是功能相近的不同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共同完成一项或多项生理活动的结构;

人体有八大系统,人体的八大系统是: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这八大系统是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而协同工作的。

13、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具有消化和吸收的功能;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14、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第四节 常见的动物

1、生物学分类等级(从高到低):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的最基本单位是——种。随着分类等级由大到小,生物的共同特征越来越多,亲缘关系越来越近,生物的种类越来越少。

2、动物分类方法:根据有无脊椎骨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根据体温是否恒定分为恒温动物(鸟类和哺乳类)和变温动物。还可以根据生活环境分为水生和陆生动物。根据胚胎发育方式分为卵生和胎生。根据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和多细胞生物。

3、脊椎动物根据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它们的特点分别是:①鱼类--卵生,终身生活在水中,用鳃呼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

雨:云中液化而成的小水珠越积越大,最后从天空落下来就形成了雨。

雾:低空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的灰尘上就形成了雾。

露: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搭在地面上的植物就形成了露。

霜: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搭在地面上的植物就形成了霜。

第八节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例如:物态变化、灯丝发光、蔗糖溶解、高压锅爆炸等。

2、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例如:燃料燃烧、木材腐烂、食物变质、金属生锈,橡胶老

化、烟花爆炸、二氧化碳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等化学反应。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是否生成了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着物理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比热、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4、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物质的可燃性、助燃性、腐蚀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区别“变化”和“性质”:一般在文字中体现性质的语句通常用这样一些词:“能、容易、难、具有、可以”等。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质量》教学设计
  2. 热学高考题汇编
  3. 浮力主题说明
  4.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5. 小学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9
  6. 第1课时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课件
  7. 物理浮力知识
  8. 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
  9. 科学与技术教育培养方案
  10. 七上科学笔记(填空)
  11. 7.2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习题课答案
  12.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13. 科学组教研计划
  14. 物体的沉与浮课件
  15. 13.1物体的内能(正本)
  16. 小学科学《水变成水蒸气》教学设计
  17. 第1讲 分子热运动、内能(原某某)

以上为《七上科学笔记(填空)》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