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精心预设 有效生成 ——《黑白木刻》分层教学作业案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精心预设 有效生成
——《黑白木刻》分层教学作业案例
【案例背景】
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要求,采用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组织形式,增强课程的选择性。我在《美术鉴赏》课程之后开设了《版画欣赏与创作》系列课程。而在最初《黑白木刻》一课教学中让我真正感受到美术分层作业实施的重要性。
全课教学分为六个部分,首先了解版画的概念;第二部分介绍木刻版画的工具和材料;第三部分通过实例的解读来总结出黑白木刻特征、处理手法及刀法组织;第四部分黑白木刻版画的技法和赏析;第五部分是对具体版画的制作、印刷过程进行实践操作演示;最后是黑白木刻的设计创作。我选取了大量不同时期的黑白木刻作品,来增加对比性及时代感提升学习兴趣。还有各类插画中的黑白木刻作品,其特定的文化内涵也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整合内容让学生来体会黑白木刻的精髓?并完成出一些有新意,精彩的作品,这些问题就需要我在不断的磨课中去寻找答案。为此,经过了5个班的上课、反思,一次次的修改,我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来调整授课方式、内容与作业。回顾整个过程,我深深体会到上好一节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处处需要考虑,打磨,对我而言这也是一次挑战与成长。
【案例描述】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完成一节即不花俏又要生动的课,它离不开要有好的教学导入。就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所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象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也就是说教师在一节课的良好开端能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参与自主探究氛围,勾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可见,一节课的成败,导课这一教学环节起着关键性作用。
而课堂练习则是作业的生成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键。也是检验教师的课堂教学成果与学生的收获体验。通过课堂练习的过程与作品展示,也有助于我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及时在之后课堂中调整教学手段,形成与学生更好的互动。美术课的课堂时间是非常紧凑的,只有40分钟,又要新课教授,又要留有充足时间给孩子作业,还有预留5分钟时间给学生进行作业的展示与讲评。其中最大块的时间就是学生的课堂练习时间,让学生可以充分的尝试、体验、发现。再者,美术作业的设计也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教师需要充分的考虑学生的学情与现有基础,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教材的丰富、拓展性,预设完成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可以完成到一个什么程度。为了每位学生都可以尽最大可能的参与进课堂,需要为他们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作业。
本人就这次上课的作业设计部分进行描述:
前两次上课
同一天下午,在高二(18)班,高二(19)班,进行了试教,我的作业设置都是:用手中的刀具试试,依据一个形象,大胆放刀直刻,看是否可以组织一个画面。三节课下来,能在课堂之上完成的学生寥寥无几,大部分作业翻阅过去都是只有一个草稿,草图。完成的速度及效果都远远不如预期设想。
【案例分析】
回去之后我结合学生作业情况进行反思,得出的结论如下:
(1)、难度较大
首先黑白木刻学生第一次接触,作业题目太过于宽泛,许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尤其是男生,是很难想出一些东西来进行表现,他们没有女生的心思那么细腻。所以,很多人一开始的五分钟就会发呆,不知所措,以至于上交作业的时候可能就是画了一个草图或者写了一个班级号就没了。所以,让学生自己依据某一形象进行创作对大部分学生而言,难度是偏大的。
(2)、时间紧迫
黑白木刻需要先设计草图再反转到板上,再进行刻制印刷,时间非常紧迫,许多学生达不到这个要求。观察了一些美术功底很不错的学生,草图设计很快,但是印制时间也紧迫,很难当堂课完成。
结合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自我反思之后,我对作业的设计进行了二度作业分层设计。
第三次和第四次上课
我的作业设计改为:分层作业。第一个以自己喜欢的人物、风景、静物形象为原形进行黑白木刻创作;第二个,临摹大师版画作品。因为有了前三次课的作业,有一些好的黑白木刻设计我也进行了拍照整理,整合出一张PPT作为一个优秀作业展示,第一层作业设计就是给有较好美术能力的学生,可以让她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原创性黑白木刻设计。第二层临摹大师作品就给学生增加了许多的选择性.同时也为学生收集了大量大师黑白木刻作品。比如:《祥林嫂》古某某、《鲁某某》赵某某、《和冬青树一样高的秘密 》王某某、《秋 》刘某某等等,引导学生通过临摹大师作品,理解黑白木刻黑白灰效果的处理及不同刀法的运用,体会黑白木刻的魅力。
除了作业形式的改变,在作品大小上我也进行了改变,由原来40*50到大小不限,尺寸的不限也让学生在创作时不受构图的局限,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确定面大小。
课后,对第三次和第四次上课的情况又一次进行了反思和修改。分层作业的设计,让许多学生有了更多的思路拓展和可以发挥的空间。 期间也看到不少有创意的作品,纸张大小的改良使得学生作画速度加快,五分之四的学生在课堂之上都可以完成出来,提升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最后,为了给学生留更多作画时间,又进行了一定的删减与整合,删减了4张PPT,化繁为简。使课堂的重难点更突出。每次的上课,在解决旧问题的同时一定又会暴露出不少的新问题,这可能就是磨课的魅力:每次都有精彩,每次也都有遗憾与不足之处,正是点点滴滴的不足促使我更好的去改进课程,服务于学生,服务于课堂。
分层以后使作业更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 这是两课时完成的设计作业
第五次课
第五次课的完成情况还是不错的。
课堂节奏把握的比较紧凑,前面讲课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即进入了作业练习阶段。学生完成的情况也比较理想,高二(13)班的绘画实力还是非常不错的,所以总体审视下来,分层作业,选择原创和临摹学生差不多各占一半。在最后预留的5分钟和作业展示阶段,有20多幅作品上黑板展示,请了两位学生说了自己的创作思路,请了3位同学来评价最吸引你的同学的作品,来锻炼他们的评画和赏析作品的能力,最后由我来总结。作业的完成情况达到了我的预期设想,作业的完成也让本节课画上了一个比较完美的句号。
【体会与反思】
这次磨课,尤其是作业的设计,让我体会到课堂真的是一门艺术,各个环节都值得去推敲。对学生的预设我还是比较欠缺的,所以一开始的作业情况并不理想。在反思之后,我对作业进行了梯度设计。因为依据一个形象进行创作这个概念太宽泛对许多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模糊,难体会,学生毕竟不是专业美术生,可能很难短时间表达出自己设计思路。在前面的几个班级中,能够课堂之上就完成了只有个位数的学生,时间也是远远不够,很多都是只画了一个草图。于是在作业纸张大小的设计上我也进行了调整,调整之后,又试教一个班,发现作业整体的完成速度明显提高了很多,基本都可以达到印制的进度。这就是对学生能力情况的一个估计与把握,预设还是要充分,我还是需要不断的去感受学生,才能把握他们,更好的设计作业,使练习的要求更明确,有针对性,也可以适当调整形式,难度,才能更好的去抓住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特点。
【感悟】
这是上课虽然经过多次调整,但是收获也是很大的。尤其是最后看到学生的作业完成,那种为他们感到欣慰和骄傲的感觉真的是很棒。因为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形式做了一些调整和改变,自己的反思与思考,于是将原本全班统一的作业练习形式调整为可供学生们自主选择的多样化的练习形式,给他们更多的自我表现和展示的空间,提升了作业的丰富性、可看性和趣味性,也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较原本更大程度的发挥。也希望继续努力让自己的课,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所得,都能完成作品,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这样他们才能持续的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以后,我也会更多的去尝试自主探究的个体作业、合作分工的小组作业和自由开放的群体作业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真正享受动手的乐趣。
以上为《精心预设 有效生成 ——《黑白木刻》分层教学作业案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