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无衣 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无衣》教案
一、学习目标
1.语言构建运用:诵读诗歌,感受和体验诗歌的意境和形象,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积累《诗经·秦某某》相关的文化常识。
2.思维发展与提升:准确理解并叙述诗句含义。
3.审美鉴赏与创造:初步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感悟《诗经》的艺术特色,提高鉴赏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思想情感,感悟诗歌所要表达的同仇敌忾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感悟诗歌的情感内涵。
三、教学内容
(一)导入
2月初,一批来自日本3800套防护服运抵武汉。这批物资来自日本仁心会等其他四家机构,运输的箱子上还写有“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这句诗出自《诗经·无衣》,这首诗究竟在写些什么?为什么能够运用在此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诵探究。
写作背景: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奢侈淫逸,朝政腐败黑暗,统治集团内讧,造成国弱兵残。周幽王岳父申侯趁机勾结西夷犬戎攻入国都,幽王死,周域大半沦落,于是平王举室东迁。这时,勇武善战的秦地人民,眼看沦陷的国土遭到敌人的蹂躏,便纷纷响应秦襄王兴师御敌的号召,保家卫国,参军参战,一鼓作气击退了侵扰的贼兵。《无衣》便是在此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在2020年,新冠病毒便是我们共同的敌人,这批物资是目前疫区最需要的防护服,算是医护人员的“战袍”;另外,也表达出华人华侨与祖国同在的情感。同样,微博上不少中国网友留言,“投我以木某某,报之以琼瑶。”“如果日本遇到困难,中国一定要鼎力帮助。”表达对日本支持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感谢。
诗句有形,情无形。《无衣》作为一首赋体诗 ,用“赋”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一层更进一层地揭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奴隶社会时期人民保家卫国、团结对敌、英勇献身的思想感情。
(二)温故知新
1.《诗经》
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某某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又称“诗三百”,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2.《国风·秦某某》
《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共十篇,为秦地民歌。
3.《诗经》 “六义”
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①《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②《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某某、祭祀乐某某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③《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④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朱熹《诗集传》:“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⑤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⑥兴,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三)读其诗,知其意
1.明确字意
①袍:长袍,即今之斗篷。
②泽:通“塛”,贴身内衣,如今之汗衫。
③裳:下衣,此指战裙。
④同仇:同样仇恨敌人
⑤偕作:一起行动起来
⑥偕行:一起去(上战场),行:往。
⑦王:此指秦某某。一说指周天子。
⑧于:语助词。
⑨兴师:起兵。
⑩修:整治。
明确诗意
谁说没有衣裳?和你同穿一件外衣。君王要起兵,修整好戈和矛,和你同仇敌忾!
谁说没有衣裳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其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正是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
《无衣》以慷慨豪迈的语气,重叠复沓的回答句式,来表现大敌当前精诚团结的精神。军情紧急,没有军衣算什么,岂能以此为避战的借口?这是由于共同抗敌而形成的如同骨肉兄弟般的亲情,这是由于共同战斗所凝结成的生死与共的战友的友谊,所焕发出来的是那种不畏任何艰难困苦、慷慨自助的爱国激情。秦国士兵在反侵略战争中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整顿戎装,共赴疆场,抵御外辱。尽管战斗条件非常艰苦,军需严重不足,士兵们要共披一件战衣,却动摇不了士兵们保家卫国的决心,这就使得诗歌充满高昂向上的精神,产生了振奋人心的力量。
板书设计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无衣 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