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子 编辑词条 水

本文由用户“gloomyskylove”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04-08 01:59:58 举报文档

以下为《水分子 编辑词条 水》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水分子 编辑词条 水(化学式:H2O)是地球表面上最多的分子,除了以气体形式存在于大气中,其液体和固体形式占据了地面70-75%组成部分。标准状况下,水在液体和气体之间保持动态平衡。室温下,它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作为通用溶剂之一,水可以溶解许多物质。因此,自然界极少有纯净水。 一个水分子含有两种不同的元素;氢和氧。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每个水分子的直径是4×10^-10m 。它的质量是2.99×10^-26kg。它的体积是π/6(4×10-10)m3=3 ×10^-29m3。 快速导航 词条图册 中文名称 水 分子量 18g/mol 沸点 100℃ 危险性描述 安全 化学式 H2O 熔点 0℃ 外观 无色、无味液体 目 录 1物质简介 2水的形态 在宇宙中 在地球上 3结构分析 4内部结构 5功能特性 生命摇篮 水与气候 6水的性质 纯水密度 热冰 颜色密度 冰点沸点 汽化熔化 热容量 雪片 表面张力 动力粘滞性 介电常数 其他性质 7词条图册 1物质简介编辑 水(化学式:H2O)是地球表面上最多的分子,除了以气体形式存在于大气中,其液体和固体形式占据了地面70-75%的组成部分。标准状况下,水在液体和气体之间保持动态平衡。室温下,它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作为通用溶剂之一,水可以溶解许多物质。因此,自然界极少有水的纯净物。 微生物易某某在水体表面。 水分子 心脏能跳动,血液能流动 肺能呼吸,关节能活动,肌肉能运动 多亏有了人体的冷却系统! --埃***瓶装水广告语节选 水的功能远不止这些。 水是用得最普遍的物质。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世界气候就会是另一个样子,最要紧的是无法用微波炉加热食物。水这种物质如此特殊的原因何在?关键在于它的分子结构。 2水的形态编辑 水以多种形态存在,固态的水即我们熟知的冰,气态的水即我们所说的水蒸气(无色,我们看到的白色水气是水蒸气冷凝后的液态小水滴),而一般只有液态的水才被视为水。在其临界温度及压力(647K及22.064MPa)时,水分子会变为一种“超临界”状态,液态般的水滴漂浮于气态之中。 重水是普通水的氢原子被它更重的同位素氘所取代而形成的。其化学性质和普通水基本一致,常用在核反应堆中减速中子。 在宇宙中 在银河系星云中被探明存在水,由于氢和氧是构成宇宙的主要元素,科学家认为其他星系中依然存在大量水。 由于星云尘埃的凝聚,形成各种彗星,行星,矮行星及其卫星,水也会存在于这些天体上。在太阳系中,水以固体形式存在于以下天体: 月球 水星,火星,海王星 冥王星 天然卫星,如海卫一,木卫二 只在地球上发现液态形式的水,科学家也预测说液态水极有可能存在于土卫二的表面。 在地球上 水以水循环为载体存在于地球上,包括大气层,土壤含水,河流水,地下水,植物含水。 地球上的水含量(全部水)大约是1,360,000,000 km3 (326 000 000 mi3)。包括了: 1,320, 000, 000 km3 (316 900 000 mi3 即 97.2%)在海洋中。 25, 000, 000 km3 (6 000 000 mi3 即1.8%) 在冰川,冰盖,冰原中。 13 ,000, 000 km3 (3,000,000 mi3 即0.9%) 是地下水。 250 ,000 km3 (60,000 mi3 即0.02%)是淡水,包括河湖,内陆海。 13, 000 km3 (3,100 mi3 即0.001%)存在于大气层中。 3结构分析编辑 一个水分子的质量为: 水的摩尔质量除阿伏伽德罗常数: 18g/mol÷ 6.022 141 29 *10^23mol^-1 ≈ 3*10^-23 g 水分子的书写:H2O 是由2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尽管水的行为复杂又独特,它却是又小又简单的分子。它由两个氢原子分别和一个氧原子键合而成(见图1)。 水分子 水分子的三个原子形成104.5度角。每个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的键,叫共价键,通过分享一对电子形成。应当指出,一对电子的共享程度并不均衡。氧比氢更需要电子(这种特性称为电负性)。换言之,氢原子和氧原子键合时,在这个过程中共价电子主要在负电的氧原子周围运动。因此,共价键氧的一侧带负电(-),氢的一侧带正电(+)(高中物理课本就介绍过-e。注:亦有+e)。 如果水是线性分子,这些电荷就无关紧要。这种分子应该对称(见图2)。 (为了检验水分子是由三个原子组成的具有对称性性质的分子,画一条横线与一条竖线穿过分子中部。如果分子对称,上下、左右看上去都应该一样。)正电荷均匀地分布在负电荷周围,作用相互抵消。只有一个电荷中心;分子为无极性分子。 但是水分子为非线性,呈角分布,因而差异很大。 水分子 因为呈角分布,因而分子不对称。在负电荷周围,正电荷不均匀分布。作用不能相互抵消,两者都有自己的电荷中心。分子有正负极。这是有极分子,化学家称为偶极子。事实上,水分子是一种特殊的有极分子,其有极属性比几乎其他所有分子都明显。 因而水分子呈非线性,且呈角分布。这方面哪怕稍有差池,生命就不会存在。 因为偶极子有正极与负极,活像小磁铁。分子的正极吸引邻近分子的负极,从而分子黏在一起。蜂蜜黏性大,就是这个原因。图5为水分子相互吸引的示意图。 水分子 用虚线表示吸引,因为偶极子间相互吸引涉及氢原子,故称为氢键(氢键表示含氢的有极分子间的相互吸引。氢键比水分子内氧与氢两种原子间的共价键弱)。水分子因其有明显的偶极子属件而由稳固的氢键结合在一起。它们趋于牢牢地粘在一起。牢固到什么程度?用一个医药用的滴管,将水滴小心地滴到硬币上。在水尚未从硬币边沿溢下来之前,数一下硬币上的水滴数。 为了用别的方法演示水分子的黏性,在两个玻璃杯或茶杯中分别装上油和水,尽量将它们放平(和平面平行),分别在两种液体上轻轻地放一个用密度比水和油大得多的钢制成的小纸夹。纸夹本应沉入液体中,但事实是它漂浮在水面上,而不是在油上浮着。 其实,纸夹浮在水面上并非因为有浮力,或两者存在密度差异,而是因为水有黏性,水面上的分子粘在一起构成透不过去的覆盖层,叫表面张力。将纸夹往水面下压,纸夹就会沉下去。 黏在一起的分子形成固体和液体。为了使分子不黏在一起而相互分开,并变成气体,必须向水中增加大量的能量,通常都通过加热。就是说,水的沸点高,往往呈液态。必须将水温提高到212°F(100℃),分子才能有足够能量克服氢键的强作用力而分开。温度在32°F(0℃)和212°F之间时,水为液体。世界上几乎所有地区的水全年多半为液体。 水分子 但是如果水不呈角分布,无极性,而不是有极性,就不会很黏,水的沸点将特别低。如果水无极性,估计在-85°F(-65℃)就会沸腾,那么在地球的所有温度下水都应该是气体。 微波炉之所以能烹调食物,是因为食物中含水。水是一种强偶极子。电学上的水是正、负极性很强的分子。微波像无线电波、光和X射线一样是一种电磁辐射能,具有电和磁两种特性。电磁能穿过食物时,导致水等极化分子振动。振动产生热,这种热煮熟放在微波炉中的食物。微波炉并不是常说的由里向外煮熟食物,煮熟食物的热源来自食物内部而不是外部。水妙不可言,实际上是分子的妙不可言。 实际上水是液体,水分子呈角分布且有极性,而不是呈线性分布且无极性,因此水成为生命的源泉。 4内部结构编辑 XX大学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拍到水分子的内部结构,并揭示了单个水分子和四分子水团簇的空间姿态。这一成果发表在《自然-材料》杂志上。 水分子的内部结构 单个水分子、四分子水团簇的内部结构 上图显示了水分子在氯化钠表面上的排列方式和单个水分子、四分子水团簇的内部结构 单个水分子的内部结构 单个水分子的内部结构图像。图中花瓣部分是水分子的电子云,中间的暗缝是水分子内部化学键 水分子是地球表面上最多的分子,其内部结构非常基本,但是又具有很多奇妙的化学性质。水作为良好的溶剂为生命存在提供了基本条件,其独特的氢键结构也一直让科学家难以解释。 **_*、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江颖课题组与王某某课题组合作,在水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水分子的亚分子级分辨成像,使在实空间中直接解析水的氢键网络构型成为可能。相关研究成果于2014年1月5日以Article的形式在线发表在《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 DIO: 10.1038/nmat3848]。江颖和王某某是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郭某某、孟祥志和陈某某是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的李新征研究员和量子材料中心的施某某教授在理论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帮助。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家基金委、科技部、教育部和XX大学的资助。 5功能特性编辑 生命摇篮 地球上的生命经过了复杂的分子形成过程,这个过程叫化学演变(参见《地球生命的起源》)。这一过程涉及许多不同混合物的混合和反应。这时,液态水是任何物质无法与之相比的最好物质,它能溶解物质,提供相互碰撞和反应的介质。水被称为万能溶剂,尤其适合溶解生命世界中的许多物质。如果没有液态水,生命肯定进化不了。生命在进入陆地之前在海洋中产生并生存了数亿年,也充分地证XX的重要性。 生命茁壮成长的地球,有水行星之称。液态水覆盖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二,重量约15×1017吨(共有28×1024滴)。 其他行星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火星上极其干燥,没有生命,尽管火星表面受侵蚀的沟渠表XX曾经在火星表面流动,也说明火星上可能有过生命。月球极其干燥,并因为其他原因而没有生命存在。水星也是如此。金星也因为温度很高,不可能有液态水,也不存在生命。在金星上,铅也会熔化。这是一颗名副其实的气态巨星。冥王星则是个大冰球,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液态水对生命的起源与维持都至关重要(只需喝一杯水,即可得到证实)。 有人一直有些似真非真地将生物说成“一袋酶”。这说明生物的机体极其复杂,井然有序。一次必须完成上千种不同的化学反应。酶协调并加速这些反应。要是没有酶,很多反应会十分缓慢。水这种介质特别适合酶的工作,任何其他一种液体都不能像水那样充分溶解许多物质,并促使它们反应。事实上任何其他液体都没有类似的功能。水在生命体大量存在也许就是这个原因。在所有细胞中,水占70%~85%。在人体体重中,水占60%;在人体的大脑中,水占70%。在人体的骨头中,水的重量占20%。人的体重正常为150磅(68公斤),其中水占40夸脱(38升)。 水很容易流动,这一点显然有别于油和奶油冻等黏稠液体。水容易流动,而且溶解力很强,因而它是一种很好的运输和循环流体。在血液中,水占93%,可溶解营养素、激素和代谢产物,在人体细胞中循环。 水蒸发时还带走相当一部分热。人发烧与出汗时,皮肤将汗水蒸发,带走热量,使人体降温,水是人体的冷却剂。 水还有比热高的特点,能很好地稳定温度,升温与降温都不很容易,因而人的体温能稳定在98.6°F(37℃)。水的温度稳定效应在生物界以外也有重要应用。 水与气候 陆地的比热较低,升温和降温都比水快得多。因此内陆地区四季的温差比沿海地区大。例如,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和西伯利亚维尔霍扬斯克的海拔和纬度相同,日常的阳光日吸收量与强度相同,因此它们的气候,特别是温度,理应相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雷克雅未克位于冰岛XX岸,临近大西洋,年温差只有20°F(11℃)。维尔霍扬斯克在亚洲大陆内陆,年温差为120°F(67℃)。水的温度调节效应在美国也很明显,奥马哈和内布拉斯加等内陆城市的年温差比加州洛杉矶等海岸城市大。 6水的性质编辑 水的物理性质是指水的热学、力学、电学、光学、声学等特性,让我们从以下几项指标,来了解水异常惊人的物理特性。 纯水密度 大部分物质固态时的密度比液态时某某;因此,一块固态纯“物质”会沉入液态的纯“物质”中。但是,一块普通的冰却会在水上浮,这是因为固态水的密度比液态水要“低”。这是水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特性。在室温时,液态水在温度降低时密度会增加,这跟一般物质无异。但在接近冰点的3.98°C 时,水达到其最大密度,而且当水的温度继续向冰点下降,在标准状态下液态水会膨胀,密度并因此会变“低”。这现象的物理原因跟普通冰的晶体结构有关,该结构又被称为六角形冰Ih。水、镓、铋、锑和硅都会在凝固时膨胀;其他大部份材料则收缩。但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种类的冰密度都比液态水低。例如XX度非结晶冰和超XX度非结晶冰的密度都比液态纯水要高。因此,普通冰密度比水高的理由并不能容易地凭直觉所得,而且它跟氢键固有的不寻常特性有很大关系。 总的来说,水在凝固时的膨胀是由于其以氢键不寻常的弹性而排成的纵列分子结构,以及能量特别低的六角形晶体形态(也就是标准状态下所采用的形态)。那就是当水冷却的时候,它尝试在晶格形态下成堆,而该晶格会把键的旋转及振动分量拉长,所以一个水分子会被邻近的几个分子推挤,这实际上就减少了当水在标准状态下成某某时的水密度ρ。 这特性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例如,“如果”水凝固的时候密度较高的话,极地环境中的湖泊和海洋最后都会结成某某(从上至下)。这是因为此时冰会沉到湖底及河床,而必要的升温现象(见下文)在夏季时则因暖水层质量比底下的固态冰层低而发生不了。自然界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上述并不会在环境中自然发生。 然而,冷水(在相关生物系统中的一般自然设定下)因氢键而在从冰点以上的3.98°C所开始产生的不寻常膨胀,为淡水生物在冬季提供了一重要的好处。在表面上被冷冻的水沉下,形成提供对流的水流并冷却整个水体,但当湖水到达4°C 时,若继续冷却则表面水密度降低,形成一表面层,该层水最后会凝固成某某。由于向下的冷水流被密度的转变挡住,冬季任何由淡水所成的大水体最冷的水都会在表面附近,离开湖底及河床。这说明了多种不为人知的冰性质,它们跟湖中的冰相关及像二十世纪早期科学家卡夫特(Horatio D. Craft)所描述的“跌出湖的冰”。 以下是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g/cm3): 温度 (°C) 密度 (g/cm3) 30 0.9957 20 0.9982 10 0.9997 3.98 1.0000 0 0.9998 ?10 0.9982 ?20 0.9935 ?30 0.9839 0 °C以下的密度值参看过冷水。 热冰 热冰是水的另一个惊人现象,即水在室温下,加以10伏特的电场,也能变成某某。 这个现象被用来解释云的形成,云层里的冰晶初次形成时需要?10 °C的低温,而后来再次结冰只需要?5 °C,这意味着晶体的结构发生了改变。 颜色密度 谁都知道: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可是,著名诗人白居易在描绘江南水乡美好春色时却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诗人的艺术夸张和丰富想象吗?碧波荡漾的海洋为什么又是蔚蓝色的呢? 原来这是由太阳光所引起的,当太阳光照射在浅薄的水层时,光线几乎毫无阻挡地全部透过,因此,水看上去是无色透明的。而当太阳光照射在深水层时,情况发生了变化。不同波长的光的特征就表露出来,产生不同效果。波长长的光线穿透力强,容易被水吸收;波长短的光穿透力弱,易发生散射和反射。红、橙和黄色一类波长较长的光,进入水体,在不同的深度被相继吸收,并利用它们自己储蓄的能量将海水加热;蓝某某、紫光波长较短,经散射和反射后映入我们的眼帘,因此,浩渺海水便显得蔚蓝一片。 如果水体中含有大量粗而带色的悬浮物,或有为数众多的浮游生物繁殖,水也会出现某种特殊的颜色。例如,红海中生长了大量的蓝绿藻,其体内藻红素将红海变成名副其实的红色海洋;黄海则由于黄河带来大量黄色泥沙而呈黄色;黑海的命名应该归功于其深水中含有的硫化氢;而白海则完全是由于周围环境的皑皑冰雪所致,也难怪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大家知道,一切物质受热时都增大自己的体积,即热胀冷缩,同时减小密度。水也具有这种性质,但是在 0℃和 4℃之间例外,此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体积并不是增加,而是缩小。4℃时水的密度最大。因此,水的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不是直线关系,而是曲线关系,这和大多数物质不一样。 多数物质受热时密度减小(将物质的紧密度或将分子挤压在一起的程度看作密度最为方便),以一块铜币为例。铜币受热时,铜原子运动加快且扩散。铜币所占空间略有增加,密度减小。继续加热直到最后熔解。液态铜的密度肯定比固态小。液体铜受热,其分子继续扩散,密度越来越小。几乎所有的纯物质都按照这一规律,但水例外。 水在50°F(10℃)时为液体,我们将水冷却,而不将其加热。据推测,水冷却时,分子运动减慢,相互靠近,水的密度增加。但在39°F(4℃)时出现了反常现象,将水进一步冷却时,水分子开始扩散。32°F(0℃)时,水凝固,水分子进一步扩散,体积增加近10%(在温度低于“凝固点”的地区,必须往汽车水箱中加入防冻液,就是这个原因。一旦水凝固,会将汽车的发动机组胀破)。也就是说,39°F水的密度比32°F时水的密度大。任何温度下,液体水的密度都比冰的密度大。冰块在水面上漂浮,就是这个原因。这一反常现象,归因于冰中的水分子形成一种相当开放的晶体结构。溶解时,这种开放结构崩溃,分子进一步聚拢,加大了物质的密度。这种开放结构只有在水温达到39°F时才完全崩溃。 水的反常现象对我们周围的世界产生有趣的影响。例如,季节变化时,湖泊和深的池塘发生的变化。冬天来临,气温下降,湖面的水受冷,密度加大而下沉,下面的温度稍高的水上升又被冷却。温度在39°F以上时,水受冷会下沉。由39°F降到32°F时,水的密度减小,停留在表面,最后凝固成某某。水体自上而下凝固。而几乎所有其他液体是自下而上凝固。 湖泊或池塘中的水,自上而下凝固,即使在气温低于32°F时仍能保持液态。水面的冰起了热障的作用,将下面的液体同上面寒冷的空气隔开。除了浅池塘外,水体底部通常保持液态。因此,海洋生物能在严冬中生存下来。 将冰逐渐加热融化成0℃的水,这时结晶中的空隙由于水的侵入而被填充,使 0℃水的密度比冰的密度急速增大。但比较起来,此时水的分子空隙并不是完全填满的,其密度应为0.99987g/cm3。可在 4℃时,水的空隙被依次填满了,此时的密度最大,密度为0.***g/cm3,相对密度为1.***g/cm3。而大于4℃的水则发生热膨胀,分子运动逐渐变得活跃起来,其密度又逐渐变小了。尽管水有上述异常,但它仍然是密度的标准,4℃时,1cm3的水的质量为1g。 冰点沸点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为0℃,沸点为100℃。不难看出,这又是以水的物理特征为标准,进行温度的测定。 如果以氢和化学元素周期表中VIa族的一些化合物,如H2Te、 H2Se、 H2S、 H20相比较,计算一下它们的相对分子量,结果发现水的冰点和沸点不在其他3个化合物的普遍规律性之中,其他3个化合物的相对分子量越大,沸点和冰点就越高。假如水也符合此规律,那么水的冰点似乎应为一90℃--120℃,沸点大约为一75℃--100℃,而实际上则分别为全0℃和100℃,相差甚远。 水的沸点随压力的增加而升高,很久以前,水的这一性质被用在山地高程的确定上。沸腾时的温度也随水中溶解物质含量的增加而升高。 压力和水的冰点之间存在着另一种奇异的关系:在 2200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相关搜索

水分子化学式

水分子由什么构成

水分子的化学符号

水分子结构示意图

显微镜下的水分子

水分子直径

水分子有大小之分吗

水分子直径是多少纳米

水分子运动原理

一滴水有多少个水分子

词条信息

创建者:??XXXXX珍XXXXX?

编辑次数:?37 次

词条浏览:?66697 次

最近更新:18.11.09

相关搜索

水分子化学式

水分子由什么构成

水分子的化学符号

水分子结构示意图

显微镜下的水分子

/

百科消息

2019奥斯卡,最全得奖榜单都在这里了

快来加入蜜蜂群,成为知识共建传播者吧

百科推出品牌词条,创建享展示特权

1物质简介

2水的形态

2.1在宇宙中

2.2在地球上

3结构分析

4内部结构

5功能特性

5.1生命摇篮

5.2水与气候

6水的性质

6.1纯水密度

6.2热冰

6.3颜色密度

6.4冰点沸点

6.5汽化熔化

6.6热容量

6.7雪片

6.8表面张力

6.9动力粘滞性

6.10介电常数

6.11其他性质

7词条图册

新手指引

了解百科

编辑规范

用户体系

商城兑换

问题解答

关于审核

关于编辑

关于创建

常见问题

意见反馈及投诉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有关化学化学式的计算教学设计
  2. 届化学老高考二轮专题复习: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导学案含答案
  3. 科学下册考试题目
  4.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2课-测量体积教案-冀人版
  5. (超详)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汇总
  6.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7. (教案)化学键
  8. 材料化学-习题解答全
  9.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资料(1)
  10. **_*word版-含答案)
  11. 化学复习基础知识(学生版)
  12. 化学式计算教学设计初稿
  13. 有关化学化学式的计算教学设计
  14. 《物质组成的表示——化学式》ppt课件
  15.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课件
  16. **_*2021届高三12月教学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17. 初中化学考点总结(1)
  18. 高一化学摩尔课件
  19. 初高中化学衔接复习资料
  20. 03347-流体力学(复习资料)

以上为《水分子 编辑词条 水》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