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读书分享》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读书分享
扬州大学教科院附属竹西小学 苏力
各位老师大家好,
非常感谢学校组织了这次青年教师读书分享活动,我有幸和大家一起分享我读王某某教授编写的《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这本书的读后感受。
在“双减”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学校、教师关注到作业设计这个问题。作业在我们大部分教师心目中可能就是为了达到巩固教学目标的手段,这无疑就是对于作业功能的窄化,进而导致教师们在设计作业时过于关注知识与技能,而忽略了作业的实践性、综合性、趣味性。
在读了《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这本之后,我对作业的内涵、作业的功能与作用、课程视域、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等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下面,我将从1.国内外作业内涵与价值2.作业思想发展史3.作业现状分析4.课程视域下单元作业设计,这四个方面进行简单介绍。
一、国内外作业内涵与价值
(一)国内作业内涵
从中国教育发展史来看,“作业”最早出现在先秦文献《管子?轻重丁》中,即“行令半岁,万民闻之,舍其作业而为V骶┮圆剌乃谖骞日吖?rdquo;。该句中“作业”有“劳作”的意思,也就是把“作业”作为体力劳动。
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文章《学记》中说“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藏焉修焉,息焉游某某”,其中内涵就是指课外活动,是课内学习的继续和补充,与课内学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当今国内更多的是把作业当作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与完成一定的教学和学习任务密切相连的学习活动。
(二)国外作业内涵
19世纪,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与作业目标的匹配情况不容乐观
四、课程视域下单元作业设计
(一)课程视域的内涵
课程视域,主要是针对教学视域提出的。课程视域更加强调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关注“需要培养怎样的学习者?”“通过学习什么来达到这样的学习目标?””如何判断学生学习到什么程度并进行反思调整?”等基本问题。课程视域的研究更加强调一种科学的研究范式,注重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等成果的应用,注重依据学生的表现和学习结果,对目标和内容进行反思与完善。
课程视域作业观的基本理念
1.关注学生差异
2.注重作业与教学协同
3.系统设计作业
4.注重反思改进
(三)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
1.单元一般是指同一主题下相对独立并且自成体系的学习内容。
2.单元作业,是体现课程视域作业观的具体操作载体。
3.单元作业设计,是指教师以单元为基本单位,依据单元目标,以选择重组、改编完善或自主开发等多种形式形成作业的过程。
(四)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
(五)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
1.单元作业目标
2.作业内容
3.作业时间
4.作业难度
5.作业类型
6.作业差异性
7.作业结构
8.作业批改分析与改进
杜威曾经说过:“作业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在作业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智慧’,让学生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在作业过程中培养情感和道德。”作业的过程本身就是全面育人的过程,在作业设计和研究的道路上,还需要我们教师潜下心深入的研究和学习。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读书分享》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