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圆柱的认识》教 学 设 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圆柱的认识》教 学 设 计
海港七中六年级数学 田某某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的“圆柱的认识”。
【教材分析】
《圆柱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的认识部分,学生在低年级已经初步感性认识了圆柱,能够辨认圆柱物体。在学习了圆等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基础上,本课进一步探索含有曲面的几何形体——圆柱。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和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通过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了圆柱体,本课是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一些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广泛认知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含有曲面的几何体——圆柱的基本特征,从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圆柱侧面的理解存在困惑。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认识圆柱的侧面及张开图,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通过观察、发现、交流,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的特征,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建立圆柱的空间概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圆柱体模型、长方形硬纸、小木棒、剪刀、直尺等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1.师:小学阶段学习过哪些基本图形?你会把它们分类送回家吗?
2.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形状设计不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你们看(课件出示):
师: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如果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课件演示:从实物图抽象出圆柱图形。
3.小结: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
揭某某: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圆柱。(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圆柱的特征
1.小组合作:探究圆柱各部分的组成和特征。
(课件出示合作要求)
(1)请你拿出你所带的圆柱形物体,看一看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小组合作研究各部分有什么特征。
(2)有困难的小组可以到书中去寻找或补充答案。仔细阅读教材18页例1的内容,注意边读书中内容,边用笔画一画。
(3)小组内互相交流:组织整理好汇报的内容(如:有什么发现?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的?)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明确要求有利于学生有序地开展研究活动,在互相合作、互相补充中培养小组协作精神。 2.小组汇报:
(1)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
师:哪一组同学来给大家说说看,圆柱有哪些特征?你们是怎么验证的?(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质疑)
生:我们知道了圆柱有3个面组成。上下两个圆叫做底面,圆柱周围的面叫做侧面。(课件出示圆柱和相应的名称)
师:指一指手中圆柱的底面、侧面。(板书:2个底面,1个侧面)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
(2)观察、比较圆柱底面的特征。
生: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大小相等。(板书:大小一样的圆)
师: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
预设:剪出来比较、量直径计算、画在纸上倒过来观察是否重合。(分别请学生演示验证)用哪种方法验证最简单?
(3)感知圆柱侧面的特征。
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特征?与底面有什么不同?(板书:曲面)
(4)圆柱的高。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方形,这个笔筒的底面面积有多大?
结束语:圆柱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不信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微课展示)
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教学反思:
课堂上要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提高了自主探究的实效性。让学生结合实物阅读教材进行自学,很好地利用了教材,并且把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用“看一看”、“摸一摸”、“议一议”、“剪一剪”等几个活动连接在一起,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整体。对于“圆柱的高”的教学同样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这一环节的处理应再深入一些。上课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一下手中圆柱的高。这样便于让学生体验到它的高有无数条。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圆柱的认识》教 学 设 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