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与千克》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因为只为未来”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02-18 19:29:33 举报文档

以下为《《克与千克》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学习克和千克两个质量单位,是后面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使学生初步建立起质量的观念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可能听过,但是没有感受过。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而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亲手去掂一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主动学习,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较鲜明的表象,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

教学目标:

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充分体验1千克内的物体质量,在体验中感知“克”和“千克”。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小组活动中体验成功,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在实践中感知1克、1千克物体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培养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钱老师和小黄鸭在比谁重,一个体重是50,一个体重是80,你觉得哪个重?

预设:钱老师重。

师:明明钱老师的体重数字要小,为什么还是我重呢?

预设:钱老师体重是50千克,小黄鸭体重是80克,所以钱老师要重。

揭示课题:原来是因为单位不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两个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活动操作

活动一:找一找、掂一掂,认识1千克

每一小组桌上摆有很多物品,请学生从这么多物品中找出质量为1千克的物品。

反馈交流:

(1)找到正好是1千克的物品。

请学生说一说是如何找到的。

预设:观察外包装上写着“1千克”

小组内相互传递,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

师:掂过了1千克的物品,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

生1:1千克有点重。

生2:1千克的物品拎时间长了胳膊有点酸。

生3:1千克不是很重也不是很轻。

找到其他1千克的物品。

师:我想要知道这袋米有多重,谁能猜一猜?

生有的在猜有的说不清楚。

师:拿出刚才1千克的物品,一只手掂它,一只手掂米,看看有什么感受。

师:掂完之后左右手交换一下,再掂一遍,有什么感受?

师:现在你能猜测这袋米是多重吗?

生:1千克。

师:想要准确地知道这袋米的重量,我们得借助工具,谁知道?

生:用秤称一称。

教师介绍几种秤,并称出一袋米的重量为1千克。

再介绍几种1千克的物品(简要介绍:“净含量”指袋子里、瓶子里的物品实际有多重。)

师:这些物品的质量都是1千克。重量一样的,看看有什么不同?

生1:大小不一样。

生2:重量一样,但是不一样多,有的物品多一些,有的物品少一些。

师:为什么呀?

生1:轻的物品就多一些,重的物品就少一些。

生2:不能根据大小判断重量,要称一称。

师:你们分析的很有道理!(竖大拇指)

感受2千克。

师:刚我们掂过了1千克的米,钱老师这里还有一袋米,谁来掂一掂,估一估它的重量。

先请两名学生对比着1千克的米掂另一袋米,说说估的答案。请回答不准确的同学:你再掂掂看,什么感觉?

师:小朋友们估计这袋米是2千克,2千克里有几个1千克啊?

生:2个。(板贴:2千克里有2个1千克)

再请两个学生对比着2千克的米和2袋1千克的米掂一掂,说说感觉。

称量并验证这袋米的质量为2千克。

感受5千克。

教师呈现一大袋米(质量为5千克),请几位学生上台拎一拎、掂一掂这袋米,并说一说感觉。请学生猜它有多少重?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预设:2千克的米是这么一小袋,大的那袋米大约是5千克。

展示标签,验证是5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追问:500个呢?(介绍:500克就是我们平时说的1斤)1000个呢?

预设:1000克(板书1000克)

1000克,让孩子们掂一掂,感觉重量和1千克的米差不多,其实1000克就等于1千克。再称量验证。(板书:1千克=1000克)

4.生活中1克的物品。PPT展示。

5.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也掂了掂1千克和1克有多重。那我们能不能用学到的知识来完成下面的问题呢?

巩固练习

1.

2..思考:2千克的铁和2000克的棉花,谁重?

全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克和千克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大的用处,课后请你做个有心人,找找生活中的克与千克。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克与千克》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